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七进”见实效 法制入民心——来自淮南市潘集区“五五”普法依法治理的报道

安徽法制报 2010-03-31 01:50 大字

[摘要]来自淮南市潘集区“五五”普法依法治理的报道

□潘思轩 明余

时光荏苒,又是五年。今年又到第五个五年普法依法治理检查验收年,日前,我们在淮南市潘集区采访时惊喜地发现,在充分沐浴“五五”普法的阳光雨露中,潘集区按照市里的要求在送法进机关、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等“法律六进”的基础上,增加了送法进家庭,把法制教育向面上拓展、向基层延伸、向实际深化,使“法律七进”成为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 。

回眸潘集区“五五”普法历程,一首首奋进激昂的普法之歌,依然回荡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

◆送法进机关 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五五”普法启动后,潘集区普法依法治区工作按照全区“十一五”计划的总体要求,坚持在每年的工作意见中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作为普法的重点对象。几年来,该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先后学习了《宪法》、《公务员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国家赔偿法》、《物权法》以及党风廉政法规等近20次。

为了确保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落到实处,2007年潘集区普法领导组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意见》,加强了对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领导和监督,并组织全区550余名公务员参加了法律知识考试。 2009年4月份,该区普法办又转发了中组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强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意见的通知,又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由于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意识不断增强,“五五”普法以来,潘集区先后推行了重大决策进行法律咨询的制度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区法律顾问团的作用,对涉及征地、拆迁安置等热点、难点问题,做好征地、拆迁法规宣传,签订征地、拆迁补偿协议,现场公证,完善征地、拆迁法律手续,确保征地、拆迁工作法制化、规范化,避免和减少了不规范强拆造成的不稳定因素。

◆送法进单位 丰富“五五”普法舞台

“五五”普法以来,潘集区政府根据该区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把送法进单位和每年度与各执法单位签订执法责任制目标责任书结合起来,明确责任,严格落实责任制内容,并进行年度考核,作为部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

各行政执法单位则把执法效果作为“法律进单位”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特别是财政、税务、审计、工商、土地、交通、农业、林业、水利、教育、计生、环保、城管等行政执法单位和管理部门,强化效能建设,紧紧抓住“公示”、“承诺”、“监督”、“追究”四个环节,推行和建立了以政务公开为核心的执法责任制、公示制、监察制和执法过错责任制。在政务全面公开的基础上,各行政执法机关加强了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及时纠正了行政规章和行政措施中的违法规定,并积极开展行政执法检查活动,规范了执法行为,提高了行政效能,为依法治理工作注入了新的内容,受到了省司法厅的充分肯定。

同时,各职能单位结合专业法规开展了综治、禁毒、扫黄打非、妇女维权、“3·15”消保宣传、“6·25”环保宣传等各种节点宣传,为该区“五五”普法鸣锣敲鼓,丰富了“五五”普法大舞台。

◆送法进学校 成长路上与法同行

在新一轮五年普法中,潘集区在青少年学法用法方面有许多新举措,确保中小学生在成长路上与法同行。在潘集镇抗日民主政府纪念园成立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为该区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提供了学习参观场所。通过开展“法在心中伴我成长”主题宣传活动,举行“争做守法小公民”宣誓仪式和“小手拉大手,学法一起走”签名活动,组织参观潘集地区历史文化纪念馆等活动,推动了青少年学法用法教育实践活动的蓬勃开展。同时,健全中小学校的法制副校长配备制度,组织他们广泛深入到学校上法制课,向学生讲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此外,该区还采取多种形式,逐步深化“法律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为师生播放了《与法同行》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电视专题片和《救救孩子》青少年法制教育警示片,指导学校开展了“同在蓝天下与法同行”主题班会和“每周一题”普法教育活动;举办了“法在心中,伴我成长”中小学生法制演讲比赛和“青少年远离网吧”校园签名活动;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法兴趣,有效地提高了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

◆送法进企业 大力推进依法治企

潘集区煤电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煤炭总储量37亿吨,建有潘一矿、潘二、潘三3座现代化特大型煤矿,潘东、潘北、朱集等几座大型矿井也在建设中。“五五”普法以来,潘集区加大了对煤电企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指导力度,大力推进依法治企。深入开展了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等与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结合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举办了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能力。围绕企业安全生产这一关键,举办了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培训班,深入学习贯彻《安全生产法》,有效促进了“法律进企业”活动的广泛开展。另外,潘集区还坚持企地共建,携手普法,并开展了为期一百天的普法行动,律师工作者进乡村、进企业普法宣讲,化解企地矛盾,为该区成为“皖煤东运”、“皖电东送”的主战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送法进社区 便民利民深入人心

在“五五”普法中,潘集区坚持便民利民原则,在各社区落实“七个一”,扎实推进“法律进社区”活动的开展。即每个社区建立一套居民学法制度,设立一个法制宣传橱窗,配备一套法律图书,印制一张法律服务便民联系卡,开设一个法律咨询窗口,建立一支法制宣传教育队伍,每季度开展一次义务法制宣传活动,受到了辖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在田集街道举行了“法律进乡村到社区,送法进家庭”暨赠书、送卡、讲法律、放电影活动仪式。向家庭代表赠送了《社区居民法律知识读本》及家庭法律服务联系卡;举行了“建设法治潘集从我做起”大型签名活动和《物权法》辅导讲座,在社区内放映了法制电影,以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进“法律进社区”活动取得实际性效果。

◆送法进乡村 遍布播撒田园“法雨”

自从“五五”普法规划首次把农民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以来,潘集区坚持把占全区人口85%以上的农民普法作为普法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遍布播撒田园“法雨”。

大力开展了“法律进村入户七个一活动”:即每村有一个依法治理工作机构,有一套依法治理规章制度、有一支法制宣传队伍、有一块法制宣传栏,每个村民小组有一个法制宣传员,每户有一个法律明白人、有一本法律知识读本,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结合农村实际和新时期的特点,率先在全市创办了村级农民法制学校。省、市有关领导相继进行调研视察,对这一做法表示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在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目前该区已建农民法制学校66所,上法制课230多场次,有近6万人受到了教育。同时,组织编写了涉农、常用、便捷的《农民法律常识60问》 5000册,将其统一分发到全区各村各户手中,确保手册入户、易学、管用、便民。为促进提高农民学法用法的积极性,该区还立足农村、面向农民,举办了为期3个月声势浩大的农民法律知识竞赛活动。通过以赛促学,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带动全区农民学法热潮的兴起。此外,利用年初和农闲季节,广泛开展“送法下乡,普法为农”宣传活动,为广大农民群众带去针对性强的法律宣传和优质的法律服务。与此同时,不断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如今,该区60%的行政村达到创建标准,其中泥河镇中黄村先后被评为全国、全省民主法制示范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有了长足发展。

◆送法进家庭促进家庭和谐相处

“五五”普法伊始,潘集区结合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就及时向辖区家庭发放“致全区公民的一封信”,积极动员和引导广大家庭成员学法、懂法、知法、用法的热情,调动了广大家庭参与争做守法公民,共建法治潘集活动的积极性。印制了“家庭法律服务联系卡”发放到部分重点家庭中,群众有了问题打个电话就能及时得到解答,法律服务人员利用调解民事纠纷、代理法律事务的机会深入百姓家庭,宣讲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真正做到解决一个矛盾,增强一点意识,和睦一对夫妻,稳定一方社会,切实增强了“法律进家庭”活动的实效性。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通过以“法律七进”为载体,潘集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开展得红红火火,扎扎实实。当前,潘集区委、政府正带领全区人民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按照该区“五五”普法规划所确定的目标任务,乘风破浪,奋勇前进,不断推进“法律七进”工作再上新台阶,为迎接“五五”普法检查验收,为争创“法治潘集”,构建“和谐家园”努力奋斗。

淮南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爱华,市人大副主任孔令航、市司法局局长华东升等领导对2009年潘集区“12·4”法制广场宣传日活动中的“九个一”(一条法制手提袋,一把法制雨伞,一个法制口杯,一本法律宣传图书,一张法制宣传挂历,一本法律知识竞答题,一张致全区公民的一封信,一本法律援助工作手册,一张便民服务联系卡)普法礼包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现场向群众派送。

▲“企地共建,携手普法”百日法制宣传启动仪式一瞥。

新闻推荐

庐江多措并举整治黑网吧

庐江讯 庐江县工商局针对黑网吧呈现边缘化、家庭化、小型化、隐蔽化、易反复的特点,采取多种措施取缔“黑网吧”,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今年以来,已立案查处黑网吧14户,查扣电脑主机及显示器85台,移送公...

庐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庐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