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新区30年产城融合史 东风夜放花千树

合肥日报 2021-11-19 06:11 大字

栉风沐雨,一路征程!经过30年的发展,一系列大手笔的产业布局和大规模的项目建设让合肥高新区迅速步入跨越发展“快车道”;一系列高瞻远瞩的举措,构建了合肥高新区打通城市经络、拓展发展骨架的新格局。合肥高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演绎得真实而伟大。

构建创新型产业新体系

创新,为合肥高新区快速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和源泉。一个个高新技术项目在这片热土上落地、生长、发展、壮大,挺起了高新区产业的脊梁。不仅优势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变大变强,一批引领未来发展的尖端高科技企业也在茁壮成长。

集成电路被誉为电子信息产业“皇冠上的明珠”,是一个国家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石。位于合肥高新区的杰发科技,前身为世界顶尖IC专业设计公司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设立的汽车电子事业部,2013年独立为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公司致力于汽车电子行业,为全球车载信息娱乐市场提供芯片解决方案。杰发科技在车载导航及多媒体娱乐方面的专业知识,极大地推动了车载信息娱乐产业的发展。2020年下半年,为提高集成电路产业承载力,实现集成电路产业高速发展,合肥高新区以重点项目实施为抓手,加速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园建设,总投资18亿元的集成电路产业园二期项目——集成电路总部基地开建,计划2022年10月竣工交付。该项目建成投用后,将重点引进集成电路芯片和传感器等设计研发类、封装测试类,以及智能手机、物联网等终端应用类上下游产业链相关企业,力争打造成为国内先进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

生物医药是永不落幕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合肥高新区大健康产业强力推动企业集聚发展,不断提升产业集群效应。生物医药行业初步形成以安科生物、智飞龙科马等企业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化学药行业以立方制药、兆科药业等企业为代表;高端医疗器械行业以美亚光电等企业为代表;精准医疗行业以离子医学中心、中盛溯源等企业为代表;健康医疗大数据行业则以瀚博瑞强、华云数据等企业为代表。合肥高新区先后获批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部中心、省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集聚发展基地、市健康医疗小镇,生物医药产业规模总体保持稳定增长。目前,园内已经聚集约400家生物医药高科技创新企业,基本形成从上游原料药、创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制造,再到医药服务、检测医疗等较为完整的全产业链条,全力构建世界一流的生物产业生态圈。

癌症治疗已在合肥取得重大突破。位于合肥高新区长宁大道与燕子河路交口东南角的合肥离子医学中心,正在加快建设。其中,一期质子治疗项目占地约70亩。2020年6月,非质子部分已经正式试运营。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大创新平台,同时也是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医疗机构延伸点,该中心将被建设为集质子放射治疗、质子治疗临床技术开放、放射治疗人才培养、肿瘤治疗数据化处理、国产质子治疗设备验证比对为一体的国际一流质子治疗中心。在质子线治疗中,可利用专门的机器和器具,结合布拉格峰的深度和患者不同病灶的形状进行照射。因此可集中剂量,只瞄准病灶实施照射,同时降低了对正常组织的影响。

引领未来发展的尖端企业,合肥高新区还有很多。合肥高新区狠抓产业创新,构建创新型产业新体系,以省战新产业基地建设和“三重一创”项目为重要抓手,不断培育壮大战新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抓创新创业激发全民热情

既有大项目顶天立地,也有小企业铺天盖地。合肥高新区大力推动创新创业,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全民创新创业,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在这里涌动。

今年1月28日,安徽省首个数字经济支撑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在合肥高新创业园正式运营。该平台目前具备检测工具共享、大数据系统基准测试、源代码安全检测、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安全风险加固、性能场景模拟、专项产品技术保障等N个维度的服务能力,可为合肥乃至全省的“数字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技术支撑。今年一开始,合肥高新创业园就围绕数字经济、集成电路等全省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开展“专业化+数字化”转型,就是希望积极推动孵化器转型升级,强力支撑新动能的培育、新引擎的打造和新经济的壮大,推动双创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合肥高新区全力推进合肥高新创业园双创孵化生态建设,在完成综合性孵化平台基础上,着力聚焦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探索建设专业孵化器。着力打造孵化服务4.0版本,将公司原有各类互联网服务工具互通互联,建成一个全新孵化生态系统。充分发挥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的作用,为相关产业企业提供深度孵化能力,形成对研发、中试、生产、销售等整个产业链的孵化,有效降低在孵企业的市场风险,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在孵企业快速形成产业化。

创新创业需要有效资金支持。合肥高新区继续做好青创资金项目,建立“项目源+资金+基地”的产品化运作模式,打造“青创”品牌,形成“青创”文化。青年创业的服务要素不止于资金,创业者的服务诉求已从基础性的场地+资金+孵化培育进一步升级。基于此,2020年7月,安徽省青年创业引导资金“青创+”计划在合肥高新区正式启动,来自省内知名服务机构、创新平台、金融机构等11家单位正式签约,共同打造区域创新创业生态圈,为青创项目、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全生命周期,全过程创新创业服务,促进青年创业项目交流与合作,创新与发展。

抓融合打造宜居宜业乐土

随着大量企业不断入驻,合肥高新区的产业版图正不断向西延伸;随着大量企业不断入驻,大批人流汇聚到合肥高新区。更为重要的是,大批高素质人才在高新区就业创业。合肥高新区产城融合快马加鞭,已经从一座“产业孤岛”蝶变为一座宜居宜业的“西部新城”。

2005年以前,合肥高新区城区面积仅12.14平方公里,发展主要集中在大蜀山以东;从2005年开始,合肥高新区正式启动大蜀山西侧35.8平方公里“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示范区”的规划建设,发展战略中心逐步西移。

2009年,合肥高新区和蜀山区南岗镇建立了合作发展框架,将长江西路以北2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纳入合肥高新区的统筹发展范围内,加上和肥西县桃花镇合作开发的柏堰科技园区,合肥高新区的管辖范围扩大至128.32平方公里,实现跨越式前进,正式拉开合肥市西部组团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大幕。

一位在合肥高新区生活的老人说,此前,合肥高新区没有一座像样的综合性医院,没有一座较为出名的学校,唯一一个大型超市还建在长江西路边上,购物极其不便;2015年,合肥高新区开始迈入快速发展时期。

无论是合肥七中、中加国际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还是安医大一附院等优质医疗资源,或是砂之船奥莱、祥源城、银泰等大型商业资源,都在加速向高新区聚集。

合肥高新区集聚的资源、政策、人才等,不仅会将这个城区带入融合发展的快车道,也会引领和提升整个合肥市安徽省各产业层面的技术创新维度。

构建“12531”空间发展格局

“十四五”期间,合肥高新区将着力构建“一心、两轴、五区、三组团、一新区”的“12531”空间格局

“一心”,即围绕王咀湖打造城市科技创新中心,以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能级为基础,重点布局国家实验室、一流高校、科技龙头企业等科技创新功能,引领全市“创新高地”建设。

“两轴”即培育望江西路科创发展轴,聚集科创发展要素,建设优美天际线,塑造科创城市形象;培育方兴大道开放合作轴,加强与新桥科创示范区、合肥经开区、滨湖新区的联动,发挥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融入区域开放合作新格局。

“五区”,即五个功能园区,依托科学中心核心区建设,打造科技创新核心区;优化建成区城市功能和配套,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以中德国际创新园、侨梦苑等开放平台为引领,对接空港、蜀山电商园,打造开放型经济引领区;推动传统产业迈向智能化、高端化,打造绿色智造样板区;加快新经济产业集群发展,打造新经济活力区。

“三组团”,即三个AI生态小镇组团,以人工智能产业为引领,依托江淮运河生态带,提供智能化生产生活空间和高品质综合配套,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地标和研发地标。

“一新区”,即合肥高新区新片区,位于小庙镇长江西路、江淮运河以南的空间连片拓展区域。

按照以人为本、生态宜居的理念,合肥高新区将充分挖掘建成区环大蜀山森林公园优势资源,高标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微改造、微更新,统筹老旧小区及周边区域市政设施联动改造,补齐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短板,构建十五分钟、十分钟、五分钟生活圈,提升城市宜居性。积极推进城市发展业态和空间形态同步优化。积极推进生态修复、水系廊道、组团绿廊、防护绿廊、节点公园等,高标准构建合肥高新区生态碳汇网络,形成“一山、一河、两湖、六廊、多园”生态空间格局。

新闻推荐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 党建引领点燃 发展“强引擎” 真抓实干书写 服务“新篇章”

如何推动现代医院高质量发展?党建引领是“红色基底”,是一切发展的“根”与“魂”。如何让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切实感...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