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井庄“联产承包”结硕果

合肥晚报 2021-09-17 00:58 大字

○万里来山南座谈时的茅草屋及铜像《破茧》

○“包产到户”后农民喜获丰收

○“黄花会议”复原场景

40多年前的1978年夏天,一声惊雷响起,肥西小井庄成为中国“包产到户”发源地。这一创造,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生产模式;这一创举,更触动了中国农村的大改革。从1979年开始,全市农村开始实行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

“包产到户”源起小井庄

1978年初,当时还属于山南区的黄花大队、馆西大队农业生产和其他地方没有什么不同,都采用“大呼隆”的生产方式,人和时间都被束缚在了土地上。除去公粮、统购和种子,全村人均口粮不到500斤。

屋漏偏逢连阴雨。就在这年夏天,自春天以来就再没有下过一场畅快的雨了。田地成片地裂开,庄稼成片地枯萎。大旱使全县中晚稻绝收。要填饱肚子,就必须想办法。这时候,有个人站了出来。他就是时任山南区委书记的汤茂林。

1978年9月开始,汤茂林蹲点山南区的柿树岗公社,白天在田间督促秋种,晚上就带领干部党员学习当时出台的《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简称“省委六条”)。9月15日,在柿树岗黄花大队的一间会议室里,汤茂林首先传达了“省委六条”和“借地度荒”的决定,并组织党员进行讨论,如何在1979年多收点粮食度过饥荒。史称“黄花会议”。

经过几个小时的讨论,大家一致要求按照当年搞责任田的方法干,抛开各种顾虑,把保命麦、油菜都种上。结合黄花大队的实际情况,会议最后议定出了“四定一奖一罚”三个规定。四定就是:定任务(每人承包1亩麦田、半亩油菜田),定上缴(麦子每亩上缴200斤、油菜籽每亩上缴100斤),定工分(每亩耕地记200个工分),定成本(每亩地生产成本5元);一奖就是超产100斤奖励60斤;一罚就是减产全赔。

按照“四定一奖一罚”政策,9月18日,黄花大队将997亩小麦和491亩油菜的种植任务,分别落实到各个承包户名下。在黄花大队承包到户的同时,馆西大队小井庄生产队也把全队的153亩地悄悄地包到农户头上,连塘口、耕牛、大型农具、种子也随田分到户。议定只要完成上缴任务,多余收成全归自己。小井庄可以说是全区分田到户最彻底的一个生产队,因而成为“包产到户”的典型。

“四定一奖一罚”很快调动了农民秋种积极性,并迅速在山南区其他社队推广开来。田地里一片繁荣景象,男女老少全部奔到田头拿起了锄头,天不亮就上工,中午不休息,一人带几套工具。不久,山南区7个公社78个生产队的2万多亩大麦和14万亩小麦迅速播种完毕。

事实胜于雄辩。1979年午季,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普遍实现增产增收。尤其是山南区获得了大丰收,小麦总产量接近3000万斤,上缴国家1980万斤,超额完成全年定购任务;其中小井庄生产队次年粮食总产量由原来的3万公斤增加到4.5万公斤。

“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实行

然而,黄花大队包产到户的做法,很快引起了议论,当时有不少人反对,人民来信分别寄到县、地、省委,甚至摆到了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面前。省委领导传阅后批转省农委派人查处。省农委调查后,不仅没有对山南区的做法进行处理,反而认为今后可以照这样干。

1979年5月21日,这一天对山南人而言是极不平凡的一天——万里亲临山南公社察看庄稼,并在小井庄生产队召开座谈会,了解农业生产情况,赞扬“小井庄干得好”。此次会议的旧址,还完好地保存在肥西山南小井庄包产到户纪念馆内。

数据表明,1979年6月,肥西县自发搞包产到户的生产队占全县生产队总数40%,而到年底时,这一数据已发展到了93%。1979~1980两年全县夏粮平均年产5.8万吨,为前八年夏粮年产的2.3倍,联产承包责任制显示了强大的效力。这引起了新华社、安徽日报等媒体的极大关注。他们纷纷派记者到山南进行采访、报道、宣传安徽农业改革的做法。而当年全国各地到山南参观访问的更是络绎不绝,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0余个著名院校的经济学专家、学者前来调研,甚至驻中国的5个国家的记者也来到山南采访。肥西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做法迅速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扩展。

据档案记载,1978年11月,合肥郊区开始在部分公社搞联产到组的试点。1979年3月,全面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到1979年底,全区1488个农业生产队中,实行各种联产责任制的已有1130个;到1981年冬,全区农业社队全部实行了包干到户的联产责任制。而肥东、长丰、庐江等县也相继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带动农村多个领域经济发展

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安徽省农村逐步广泛推行,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村的变化大了,但也存在着发展还不够平衡、工作有粗有细、进展有快有慢等问题。为了促进安徽省农业生产更加迅速发展,1982年12月20日,安徽省委专门发出了《关于进一步稳定、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见》的文件。

在这份文件中,着重从十个方面对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报出了具体意见。其中,特别指出要把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到农村经济的各个领域;要大力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建立为农民服务的科技推广体系和教育制度;要积极扶持专业户、重点户,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要积极鼓励、适当发展劳动者个体经济等等。

随着《意见》的出台,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安徽向林、牧、渔业和社队企业等各个生产领域迅速扩展,促进了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协调发展。根据这份文件精神,在继续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合肥市也积极开展农村第二步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商品生产。

档案记载,合肥郊、县农业实行以城市为依托,以小城镇为纽带,城乡结合、协调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猪、禽、蛋、奶、鱼、蔬菜、瓜果等鲜活产品的生产,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专业户、专业村,积极扶持养殖业尤其是畜牧业专业户、专业村,并针对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和生产力水平,围绕城乡市场需要,有计划地兴建农业商品基地和综合开发项目。例如,1983年国家就确定长丰县为全国60个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在农业基本建设上给予投资1381.1万元。经过三年努力,到1985年底完成商品粮基地基本建设的各项任务。

有数据表明,1985年,合肥市粮食总产比上年增长32.1%,生猪出栏增长10.7%,家禽饲养量增长10%,鲜奶产量增长30.2%,水产品产量增长29.2%,农村人均收入增长10%左右。这些成绩的取得,当然都是由于大力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不断发展完善,合肥农村地区的生产力获得了空前大解放。□崔建军 程堂义 鲍雷

新闻推荐

紫蓬山惊喜

□寿县朱绍学肥西县的紫蓬山,距离古城寿县不远,车程1个多小时而已,但我此前从未去过。见面伊始,就接到一波如雷贯耳的信息。...

肥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西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