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双先”事迹 凝聚奋斗力量 学习宣传全国、全省离退休干部“双先”事迹 积极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增添正能量

合肥晚报 2020-12-30 00:43 大字

赵玉甲:只要呼吸还在,为党和人民事业奉献就不能停曾经正值青春,他在战火中抢修枪炮,甘为革命做无名英雄;离休后,他仍为服务人民四处奔波,只想做大家伙儿的贴心人。离休37年,他停不下自己的脚步,把家中的客厅改做课堂,为党员同志上党课。他见不得居住的社区环境差,便自己拿着扫帚打扫,在社区修种苗木,为社区改造建言献策。他时刻关注着企业职工上访,整日奔波走访员工,了解职工的难处,指导职工解决诉求,化解了多起职工矛盾。一方有难,他第一时间支援,号召老同志一起为玉树地震捐款4000余元。他说,只要呼吸还在,为党和人民事业奉献就不能停。他是合肥产投集团离休干部赵玉甲。

王进民:清廉履职立志报国牢记使命终身为党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雪鬓霜鬟。18岁,他把热血献给了国家,加入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烽火岁月中英勇走出。36岁,他投身道路交通行业,哪里需要,他就去哪里,听党指挥,不计名利。成为企业高层,吃穿用度依旧简朴。退休后,他关心国家大事,仍牵挂着企业发展,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杂志期期必看,为企业的发展建言。97岁,他蹒跚着步履,前往银行取出2万元“特殊党费”,献礼中国共产党98岁诞辰。他说,自己这一生不为名不为利,去世后请一切从简。两袖清风,清廉履职,一如赤子般热忱。他是合肥汽车客运有限公司离休干部王进民。

时保南:一片赤诚做服务共产党员永不休他是退伍老兵,曾以血肉之躯守护家园国土;他曾在卫健一线奉献宝贵青春。他克勤克俭、不辞辛劳,将支部每一位老干部的家庭住址、身体情况一一登记造册,80多名老党员干部的身体、精神和家庭情况都了如指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通过点滴的工作,他让每一名生活困难的老同志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怀。在他的带领下,合肥市卫健委离退休党支部成为组织靠得住、群众信得过的“战斗堡垒”,迸发出团结奋进的正能量。他就是合肥市卫健委退休干部时保南。

刘俊:用心搭建活动平台丰富老同志精神文化生活国学知识讲座、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趣味棋牌活动、知识竞赛及书画摄影展……他为退休老同志们精心组织了一系列精彩纷呈又颇具教育意义的主题系列活动;他引导老党员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强化思想武器,在《安徽先锋网》、《学习强国》等多个平台的正能量传播中,为老同志加强舆论引导、宣传正能量、传播好声音;他是老干部们的贴心人,更是组织关怀的传递者,帮扶困难同志,关爱后代成长。用心用情为老同志的晚年生活添上绚烂的一笔。他是合肥市公安局退休干部刘俊。

谢克联:离岗不离党为爱夕阳红 他曾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为一线教职工谋福利求保障;他也是一名老干部服务者,为丰富老同志精神文化生活操劳忙碌;他更是一位爱党敬业的老共产党员,用自己的爱心与智慧,在多个岗位发光发热、尽职尽责。建立切实可行的制度规范,组织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学习研究最新的思想政策,关心每一位有困难的老同志,解难帮困,传时代颂歌。共产党员的光辉在他的身上耀眼夺目,无私奉献的光芒在他身上熠熠生辉,他就是合肥市教育局退休干部谢克联。

苏士珩:立足巢湖文化笔耕地域风采《心中的歌》是他半生辛劳对新时代发自内心的讴歌;《中国之笔颂》是他对祖国八十年情深不悔的眷恋;《环巢湖历代战事风云》是他对这座城市人文历史的深刻领悟;《老是一首歌》是他直面暮年依然踏歌而行的无畏担当。他是《巢湖文化全书》的主编,巢湖流域文化的创始人,一手建立了巢湖文化研究会,在城市文明创建的征途上不惧艰难,上下求索。他是组织爱心的传递者,将家乡的秀美传递到孩子们手中。他将巢湖大地化为墨香绢画一一呈现在世人的眼前,合奏出对家乡对祖国的挚爱赞歌。他是原地级巢湖市人大退休干部苏士珩。

周富如:乐恒有善 大爱无疆 新时代正能量的践行者他始终牢固树立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坚定理想信念;坚持退休不退志、退休不褪色的实干担当品格;一如既往地关心党的事业、关心合肥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主动发挥余热。他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初心与使命,保持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他是激发老同志生活热情的助燃剂,是带领青少年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领航员。他是“全国慈善先进工作者”、安徽省“正能量活动之星”,以无私奉献的爱心点亮了这座城市的万家灯火。他就是合肥市原政协主席周富如。

席清海:用真情为特殊群体筑蓝天 献余热助青少年圆梦想他带领包河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帮助失学的孩子回到课堂、帮助失足的青年浪子回头、帮助贫困的学生学业有成。他积极联系企业与慈善机构,为贫困大学生筹措善款,助力他们圆梦青春。他牢记关心下一代工作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他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青少年。他始终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牢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做到退而不休、乐于奉献。他就是合肥市包河区人大退休干部席清海。

王秀娥:舞动在韵律中的 夕阳红活到老,学到老,运动“菜鸟”摇身一变成国家级健身球操教练,今年已经67岁的她越活越年轻,跳起操来活力四射。多年繁忙的工作让她的颈椎和腰椎患上了毛病。退休后,她本着减轻病痛的初衷,跳起了健身操和广场舞。这一跳,便是14年。14年里,她从老年人体育协会里的学员变成了教员和主心骨。她自费参加国家级培训班,创新了独特的教法,带领团队参加国家级比赛并获奖,推动巢湖创建为“全国健身球操之乡”。老树新花别样红,热心公益添风采。她是巢湖市退休干部王秀娥。

冯莉敏: 播撒爱的种子 心系志愿服务她毕生节俭只为那一次次的“奢侈”,用爱充盈着无数人贫瘠的希望。她是爱国将领的后代,是巾帼志愿者,是热心公益三十载的庐州玫瑰。因在儿时困苦生活中受到邻居的援助,她立志要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帮助患癌的失业母亲化疗,资助数名贫困少年复学,为贫困老人送去棉衣……这些年,她和老伴向灾区和困难儿童捐资近十万元,自己的生活却异常节俭,一双鞋子要穿好几年,剩菜剩饭从不舍得倒。“孝子贤孙须先救国,志士仁人最重保民。”这是她的家训,更是她79年来恪守的准则。她是瑶海区政协退休干部冯莉敏。

石义福:勇于担当愿奉献 全心关爱青少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是同志、领导对他的一致评价;充满爱心、和善慈祥是他帮扶过的青少年对这位花甲老人的最深印象;忠于职守、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尽我所能、完善区里的关工工作,年过六旬他依然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从零学起,成为关爱下一代工作中的专业人士;身先士卒,每年撰写一份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竭尽所能,充分发挥区内“五老”作用;切实救难,将贫困青少年和残疾儿童的帮扶工作列为重中之重。他不计得失、不求报酬,只以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姿态串联起青少年之梦。他就是庐阳区残联退休干部石义福。

孙乐禹: 情系老少事业奉献夕阳余晖他从事涉老工作15年,16本10万字以上的工作纪录,练就了他扎实的“四老”(老干部党支部、老教委、关工委、老龄委)工作基本功。他走上讲台,把几十年的收获汇成精华,对大家倾囊相授。他积极号召老同志上老年大学,组织镇上老年大学艺术团参加汇演、活动,让大家伙儿的老年生活过得丰富精彩。他走进下塘镇烧饼协会,建立起党支部,打响了“下塘烧饼”对外品牌。他带头帮扶特困留守儿童,先后协助组织筹措经费近20万元,为留守儿童和困难大学生带去了明天的希望。情系老少事业,奉献夕阳余晖。他是长丰县下塘镇退休干部孙乐禹。

尹华发: 笔耕不辍发挥余热 尽心尽力传递爱心他是党的坚定拥护者和追随者,笔耕不辍,退休后发表上百篇稿件,先后被中央、省、市、县等多家媒体采用转发。他在讲台上传递对党的热爱,为单位机关党员干部上党课,讲稿长达上万字。他是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的热心人,16年来风雨无阻,义务为县政府各个单位送报上门。在汶川、玉树等地发生地震后,他和家人省吃俭用,第一时间为灾区人民献爱心。他是优良作风的践行者,在岗时,他严于律己、勤俭节约,不坐公家汽车、不用公款招待他人、不接受他人宴请。他把一家人在旧时合用被絮的照片作为传家宝,提醒自己和后辈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他是肥东县畜牧水产局退休干部尹华发。

合肥市监管局离退休干部党总支:聚似一团火散似满天星点滴之举浸润社会437名党员,人人有组织,事事有回音,党总支优化组织设置,不让一名党员落单。通过集中培训、外出观摩、讨论交流等方式,他们打造出一支过硬的骨干党员队伍。优化服务管理,通过免费征订养生保健、时事消息报刊、召开座谈会等让老干部知晓时代发展,与时俱进;每年一次健康体检,一次健康咨询,二次医药费报销、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接待老干部咨询……党组织尽心尽力给予老同志关怀。用心搭建平台,成立老干部兴趣小组、组织观影活动、捐助贫困儿童……党组织为老同志们送去党的温暖。这就是合肥市监管局离退休干部党总支。

合肥市委办公室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不忘初心担使命党建引领夕阳红该党支部是离退休干部的温馨站,是困难群众的援助桥。力争上游,团结进取,使支部成为组织、凝聚、引导离退休党员的主体,让支部里的每名老党员都是弘扬正能量、传播好声音的“发动机”。积极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加强活动牵引,引导离退休党员不忘初心、永葆本色。勤于学习,坚守党性,在不断完善落实参观学习、探望慰问、联系党员等各项制度中,增添正能量、增强满意度、增进幸福感,以彰显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鼓励和引导离退休党员发挥余热,展示党办系统离退休干部霞光灿烂的风采。这就是合肥市委办公室离退休干部党支部。

合肥市经信局老干局离退休干部第二党支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与时俱进勇挑时代使命加强政治引领,坚持党组织生活制度,锻造新时代学习型支部,涌现了离休干部李应发、陈发祥、张道富等学习之星和正能量之星;发挥车头精神,支部党员互帮互助、相互慰问,主动清理宿舍楼道;以互联网+为渠道,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党员与时俱进,善用新媒体开展党建工作,构建党建阵地磁场型平台;树立身边榜样,老党员热心公益事业,帮助农村少年实现大学梦,助力农民自主创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就是合肥市经信局老干局离退休干部第二党支部。

蜀山区区直机关退休第六党支部:搭建发挥余热平台深入调研建言献策立足党性,坚持创新,以新服务、新方式、新平台改善老同志的老年生活;细化完善联系党员制度,随时掌握了解每位党员的思想、身体、家庭状况,帮助退休干部排忧解难;勤于学习,27名老党员全部下载学习强国APP,每天针对特色文章讨论探究;注重联系实际,连续6年深入产业园、社区参观学习,为家乡变化建言献计;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和渠道,搭建调研献策、结对帮扶、志愿服务、小区自治、正能量传播、社会工作六大支撑平台,为满足老同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出力献智。这就是蜀山区区直机关退休第六党支部。

肥西县人民法院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十年帮教,不放弃一个失足孩子不放弃每一个失足的孩子,不落下一名同志,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最常和未成年犯打交道,不让一名未成年犯重返歧途是他们的目标。十年风雨无阻,痴心不改,未曾有一日改变初心,未曾有一人畏难退却。他们精心谋划,认真摸索,循循教导失足青少年,帮助指导就业,融入社会群体。截至2018年底,支部党员所帮教的231名未成年犯无一人“二进宫”,合肥监狱80名帮教对象现在也再未犯罪,取得了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率保持为零的优异成绩。岁月沧桑,十年帮教,50名党员一片丹心,不离不弃。这就是肥西县人民法院离退休干部党支部。

陶月恩:艺术不老松,要把创作持续到人生最后一刻25年前,他刚刚退休,却为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建办一个民营文化艺术团,到今天也没有放弃。手中一支笔,勤耕不辍,依旧老辣。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不停创作、不停排练、不停演出,要把更多人民群众的故事搬上舞台,演进心里。25年,孜孜不倦,他创作各类文艺节目274个、戏曲音乐65首,带领团员们巡演4046场,行程29870多公里。从学校到部队,从矿山到街道,他的艺术团无处不到。看戏,一个都不能少,他把村里的残疾人牵到台前看戏;演戏,更是一个都不能少,他的作品聚焦弱势群体,开展爱心募捐演出,为环卫工人创作专场演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自己是棵不老松,要不留遗憾在人间”,他是庐江县文化馆退休干部陶月恩。

近年来,全市老干部系统坚持聚焦大局、服务中心,持续深入开展“增添正能量·共筑中国梦”活动,广大离退休干部充分发挥威望经验智慧优势,积极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贡献。

2019年,市委老干部局广泛开展全国、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推荐评选上报工作。合肥市庐江县文化馆退休干部陶月恩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5个离退休干部集体和13名离退休干部个人被表彰为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是全市离退休干部集体和个人的先进代表,他们的事迹充分体现了老同志不忘初心、忠心向党的政治本色,奋斗不止、计利国家的高尚精神,甘于奉献、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现将他们的简要事迹刊发以飨读者,引导和激励更多老同志见贤思齐,争做时代先锋,为奋力谱写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肥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新闻推荐

第五届“创智汇”双创 精英挑战赛圆满落幕

12月26日,肥西县第五届“创智汇"双创精英挑战赛颁奖仪式举行。县领导郜志华、曹婕、徐治国及市科技局领导...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