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闲置资产 助力乡村振兴

肥西报 2020-12-25 10:09 大字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大量农民进城工作,农村的宅基地和住房大量闲置,任其破败是一种巨大的浪费。日前,安徽省相关部门正式批复包括肥西县在内的18个县(市、区),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省级试点。实际上,肥西县针对农村农房闲置现象,早已开始了相关工作的试点探索,唤醒“沉睡"的资产。

“房东经济"成农民增收新渠道

位于紫蓬山脚下的风之谷乡村农场,不仅有原生态的果园和菜地,还有欧式风情的花园以及充满童趣的游乐园。“我们的乡村农场以农业为基础,外围的几百亩稻田、菜园 、果园是打造的基础,在里面打造了一个花园式的农场。"在风之谷自然农场总经理凌伟看来,农场的整体风格既亲近自然,又精致美丽。

风之谷自然农场自2017年开始起步,着力发展生态农业。当时,农场内只有几栋破旧闲置民房,紫蓬镇张老圩村村民张子凡的家就在其中。“放在现在来说,那就是危房了,墙歪了,不经常收拾,下雨天还漏。"张子凡说道。后来,张子凡在其他地方盖了新房,闲置下来的老房子就租给了风之谷自然农场,他和老伴不仅当了房东,拿了房租,还在农场找到了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我们在里面打工,我跟老伴一年最少挣三万多元。"正在忙着农活的张子凡干劲十足。

据风之谷自然农场总经理凌伟介绍,农场租用了五名村民闲置的农房 ,每户每年能拿到1万多元的租金,租用的田地每年每亩租金为600元。

风之谷自然农场与村民们签订的租房合同,租期大都超过20年。经过一番整修、改造后,这些原本闲置的农房有的变身为民宿,有的则被打造成瑜伽室和书房。除了盘活闲置农房,风之谷自然农场还流转了200多亩土地。“我们还聘请了当地贫困户来务工,尽量多给他们一些收入,总体来讲,村里面主要闲置的劳动力在农场都能用到。"凌伟告诉记者。

“文创产业"为乡村振兴赋能

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充分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让风之谷自然农场风生水起。其实,在发展乡村产业的过程中,这些闲置的资源并不只能当做民宿,它还可以衍生出更多想象。

通过土地流转经营起来的严店乡润雨庄园,是一家集采摘、垂钓、餐饮为一体的大型生态农庄,2012年开始建设、发展,如今规模已达千亩。润雨科技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邦柱看到庄园规模逐渐变大,欣喜之中又有忐忑。“主要原因是‘周末经济’,周六周日人员爆棚,周一到周五,相对来说客人比较少。"吴邦柱告诉记者。火热的“周末经济"有时却让他们“左右为难",“平时都要按照周六周日去配备的话,我们的收入还不够付人工工资,要按照平时配备的话,周六周日又忙不过来。"

因此,吴邦柱一直在不断尝试多种经营方式,试图在工作日吸引到更多的客流。2019年,吴邦柱通过长期租赁的方式盘活了闲置农房,他将庄园附近的闲置农房适度改造,用于发展文创产业,为庄园的发展持续蓄能。

在文创院里,记者看到休息客房、艺术创作室、大型会议室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自从文创基地成型后,润雨庄园周一到周五的客流量也得到了持续、稳定的补充。“周一至周五可以开展团建活动、研学拓展、野外烧烤,周六周日客源也很稳定,今年庄园的生意很火爆。"吴邦柱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客流稳定,庄园才能持续运营下去,流转土地、租赁房屋的农民权益才能得到切实保障,乡村振兴也得以进一步推进。

据悉,全国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的占比在10%到30%之间,是一笔巨大的“沉睡"资产,对其盘活利用十分必要。目前,肥西县正不断探索创新,对全县乡镇进行摸排和调研,选择优质项目试点,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山青水秀,落英缤纷,庭前屋后,瓜果飘香,民宿庭院别致、村民笑意盈盈、收益颇丰。唯有探索创新破解各类难题,才是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的“源头活水",才能让农村留住了“乡愁",让农民尝到“甜头"、迎来“盼头",更让闲置农房变为“黄金屋",提升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使农村焕发勃勃生机,吸引人、更留住人。 (记者 杨俊 张晓艳)

新闻推荐

“社区+物业”模式助力双提升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加快,肥西县上派镇部分村(社区)相继征迁,征迁后村民集中居住在安置点,安置点原采用招标物业公司管理...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