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兜底保障 书写民生“答卷” 合肥已建成社区(村)养老服务站673家

合肥晚报 2020-10-16 00:36 大字

已建成县(区)级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2家、乡镇(街道)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35家、社区(村)养老服务站673家;实施社区老年助餐工程,建成养老助餐机构255家,城市社区服务覆盖率超81%;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持续提高,分别从2016年户月人均551元、300元,提高至2020年户月人均686元、646元,递增24.5%、115%……

10月15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决胜小康看合肥——2020年民生工程建设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合肥市民政局突出“提高保障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工作主线,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向人民群众交出一份实实在在的民生答卷。

老有所养 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今年70岁的程克珍老人,家住瑶海区梦和雅居小区。自七里站街道东七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投入运营,这里就成了老人的“打卡地”。

“我有关节炎,经常觉得腿酸,每天来这里做会儿理疗,身体一下子就觉得舒服了,还一分钱都不用花。”老人坐在一款红外线理疗器械前笑着告诉记者,除了康复保健服务,她还经常在服务中心和朋友们一起练习保健操或听听曲看看戏,生活也变得更加充实。

东七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是瑶海区打造的全区第一家集日间照料、短期托养、康复保健、文化娱乐、助餐、助浴、助医为一体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内设社区智慧养老信息中心、社区家庭医生工作室、社区老年食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助浴中心、托养中心等,自2019年12月正式投入运营。

为了实现老有所养,特别是满足广大老人“在家门口养老”的愿望,今年以来,合肥市持续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交出一份靓丽的成绩单。

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三级中心,目前,全市已建成县(区)级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2家、乡镇(街道)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35家、社区(村)养老服务站673家;加快农村敬老院升级改造,100%与医疗机构建立协议合作,47.71%转型升级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实施社区老年助餐工程,建成养老助餐机构255家,城市社区服务覆盖率超81%;开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建设集日托、托养、助餐、助浴等功能于一体的小型养老服务综合体,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近获得优质养老服务。目前,全市建成16家社区托养中心,11家社区助浴机构。

老年人补贴制度建立健全。全市高龄津贴发放实现标准统一且全覆盖。实施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政策,为市区城区70周岁以上低保、空巢(无子女)老人和90岁以上老人,按照每人每月600元标准,购买家政服务、生活照料等6大类服务。建立农村地区低收入老年人养老补贴制度,对四县一市城关镇以外地区的、年满70周岁及以上的低保老人和建档立卡贫困老人,每人每月发放养老服务补贴50元,全市5.2万名老年人受益。

统筹推进智慧养老机构、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建设,创新“互联网+人工智能”服务模式。目前,全市已有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示范企业4家、示范街道3个、示范产品2个、示范信息服务系统1个;省政府命名的智慧养老服务机构4家;初步形成了高新技术开发区内智慧养老服务科技企业集聚区。2020年9月,合肥市申报的全国第四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已顺利通过省级评审。

弱有所扶

困难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

今年以来,合肥市不断强化社会救助,提高保障标准,兜实兜牢民生底线。自2018年市辖县实现城乡低保标准统筹,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持续提高,分别从2016年户月人均551元、300元,提高至2020年户月人均686元、646元,递增24.5%、115%。

同时,依托“互联网+社会救助”,在全省率先全面实现城乡低保、临时救助、特困供养业务无纸化审核审批。建成覆盖全市的城乡困难群众基础数据库,整合录入困难群众450588人,约占全市户籍人口的6%。推进全市所有乡镇(街道)设立社会救助受理中心,实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

为拓展救助内容,全市以品牌创建为抓手,通过购买服务,实现由传统的单一资金(物质)救助向现代化的“资金(物质)+服务”救助转变。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00个乡镇(街道)建立社会救助服务品牌,以项目化的形式开展资金、物质、服务等多元救助服务,共投入项目资金约3000万元,服务困难群众80000余人次。

孤儿生活得到全方位保障。目前,全市有1573人享受孤儿保障,动态调整、应保尽保机制全面建立。按照儿童优先和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建立健全孤儿生活保障标准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的自然增长机制,现供养标准居全省第一位。

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得到关爱保护。全市现有农村留守儿童6898人,全面实行一人一档,并录入全国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信息系统,实行信息化管理。依托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做好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工作。全市、县(市、区)所有乡镇儿童督导员、村(居)儿童专干全覆盖并实行登记实名制网格化管理。

残疾人补助工作扎实推进。依托全国残疾人信息系统,今年以来,全市共计为64548名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3701.5万元;为85424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4567.5万元。4个城区3个开发区,以及肥西县,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补助标准进行了提标。

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实现“应救尽救”。按照“自愿救助、无偿救助”“先救治、后救助”的原则,实施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取消站外托养,对无法找到家庭的人员给予落户到社会福利机构安置。建立了极端天气下的主动救助与巡查机制,推动并实施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向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转型升级。今年疫情期间,全市各救助管理机构加强街面主动救助工作,严格做好防控措施,对入站救助人员实施了核酸检测与隔离照料,截至目前,未发现一例感染疫情情形,实现了救助安全。陈轶喆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李后祥

新闻推荐

丰乐赵桥打好集体经济牌

在丰乐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一直以来,丰乐镇赵桥村积极探索多元发展模式,在巩固现有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行“合作...

肥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