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的抗战记忆 周墨兵专访 期颐之年 笔不离手

淮河早报 2020-09-03 08:33 大字

本报记者 李钧 摄影报道

9月1日上午,怀着一颗对抗战老兵的敬仰之心,记者来到田家庵区朝阳街道寻访百岁抗战老兵周墨兵。一进门就看见老人精神矍铄走上前来迎接我们,他个子高高的,身材笔直没有一点点驼背,眼睛有神,走起路来很是精神。

交谈中,周墨兵在讲述抗日战争那些事时双眸炯然生光,烽火岁月,造就了老人的执着、坚强与刚毅。如今的他思维还是那么清晰,记忆还是那么好。

1921年,周墨兵出生于安徽省肥西县紫蓬乡油坊冲村一书香门第。1926年,周家迁至合肥,他读了两年私塾,然后上小学。1932年,周墨兵考进合肥正谊中学(合肥三中前身),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8岁高中毕业。家境甚好的他家里收藏了很多古董,受父辈熏陶,周墨兵不仅对古董有所认识,还会吟诗作画。1937年,周墨兵以优异成绩考入安徽学院美术科学习国画。

当时,日寇已侵占安徽大部分地区,老百姓纷纷跑反,周墨兵随校流亡至六安金寨县,寄居在舅舅家里,有书不能读,有家不能归。时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又是热血青年,他思忖,摆在自己面前的路有两条,要么当亡国奴,要么参军抗敌。

一次,周墨兵在六安街头看到一则黄埔军校的招生广告,出于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他决定投笔从戎,报考黄埔军校。与舅舅一番软磨硬泡,舅舅给他20块钱当路费。1940年,周墨兵以初试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黄埔军校18期。

当时的黄埔军校已经迁到四川。经过3年的学习,他以优异成绩毕业被留校任教。由于周墨兵美术功底深厚,军事科目成绩优异,在黄埔军校任教期间,他主要教19、20、21期学员地形学。正当周墨兵教第19期学员时,日本侵略者猛攻平汉线。平汉线贯穿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4个省会级城市,是重要的枢纽铁路。抗战时期的平汉线,日本人占领了这个铁路就可以将物资、军火、兵源快速地从东北长春、沈阳运送到武汉,同时以这条铁路为界,东部的天津、山东、江苏、安徽、以及河南、河北的一般地域都被日本人占领。而这些区域是中国粮食的主要产地,直接就控制了中国的粮食资源。日本侵略者猛攻平汉线,中国军队则不惜一切代价力保平汉线。当时第19期学员毕业后即开赴前线,周墨兵教出来的很多学生都分配到了各级军队中负责军事地图的绘制。

周墨兵告诉记者,他教的学生中,当时除了开赴平汉线外,还有很多进入了八路军,也有一部分进入远征军,他们中很多人为了打击侵略者而牺牲。

在黄埔军校任教数年后,周墨兵回到故乡,在肥西三河中学任教。在此期间,周墨兵师从周兰谷先生学习国画,专攻梅、兰、菊、竹、花鸟兼习书法、金石、篆刻及诗词。1949年,周墨兵到皖北师范学校(校址合肥)任教,然后又到皖北行政干部学院任辅导员。1950年12月,周墨兵调到淮南市任文教科科员(文教科后改为文化局),1952年调至市中心文化馆任宣教股长,后又调文化局任社会文化科科长,分管文化馆、图书馆、新华书店、文物管理等。周墨兵曾任淮南市博物馆首任馆长,淮南市文物管理所所长,淮南市政协第七、八、九届常委兼文史委员会副主任,淮南海外联谊会副会长,中国考古学会会员,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淮南市黄埔军校同学会顾问。

如今已是百岁老人的周墨兵依然是笔不离手。他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祖国繁荣昌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过着和平安定、美好富裕的生活,这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

新闻推荐

已有87个圩口完成堵口复堤 全市尚有近百圩口正加紧堵口排水

本报讯全市286个圩口,漫破和主动启用186个,蓄水18.42亿方。为了受灾群众能早日重返家园,合肥市在8月上旬就展开了堵口复...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