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鳖共养”走出乡村致富路

江淮晨报 2020-08-20 01:31 大字

本报讯 “很多人以为甲鱼只生活在水里,其实,甲鱼喜欢出来晒太阳,它们下的蛋小小一颗,十分可爱。”提到甲鱼养殖,肥西县紫蓬镇长刘社区村民黄荣林如数家珍。20岁出头到浙江打工,在机械厂上过班,也做过餐饮业,眼看着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2017年,黄荣林选择举家返回老家,开生态农庄,从事特色种养业,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今年,我准备建甲鱼孵化室,扩大种养规模,带动周边村民一起发展稻鳖共养。”

近日,顶着烈日,黄荣林走进了位于紫蓬镇长刘社区的自家养殖基地,“每天都会来,不管多冷多热。”擦一把额头上的汗,黄荣林向记者介绍道,养殖基地大约有200亩,辐射周边三个村民组,主要实行“稻鳖共养”“稻鱼共养”的生态种养模式,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稻鳖共赢,把稻田从过去单一的种植结构转变为种养结合的立体复合结构,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三丰收。

已经立秋,稻田里的水稻郁郁葱葱,长势喜人。与普通稻田不同的是,这里的农田四周开挖出环形水沟,“这里面放养了8000多只甲鱼,它们以水稻害虫为食,水稻又以甲鱼粪便为肥料,所以产出的是有机无公害绿色食品。”黄荣林介绍道,半斤重的甲鱼苗下到塘里,养殖3年左右,可以长到两三斤,“还有一年就可以丰收了。”

22岁就到浙江打工,今年37岁的黄荣林,在机械厂上过班,也自己开过饭店,直到2017年,眼看着家乡发展越来越好,父母也年事已高,他举家返回了家乡。

“还是从事老本行,先是开了饭店。”黄荣林说,其实回来时他就已经想好了要做特色种养,当年4月,他从村里流转了土地,整地挖塘,开始龙虾养殖,没想到因为不了解市场,第一年亏本严重。

2018年,从镇上了解到三河有一位种养大户在发展稻鳖共养,于是便去拜师学艺。学习了养殖技术后,2018年夏季,他也开始了自己的特色种养业,“现在养殖基地有水稻、鳖、鱼,还有鸡鸭鹅以及各类蔬菜,基本实现了自家供给。”“做农业很辛苦,但是日子也有奔头。”眼下,黄荣林正打算建设孵化室,自己孵化甲鱼苗,以此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养殖、销售我都可以帮忙,这样我们既可以扩大规模,形成集群效应,也可以带动村民致富。”

据了解,稻鳖综合种养技术模式既保护生态,减少了污染,从源头上提高了农产品质量,是促进乡村振兴富裕农民的有效手段。从政策、技术等多角度向农民提供支持,紫蓬镇一直倾力积极探索创新农业绿色生产模式,扩大绿色种养范围,以产业兴旺实现乡村振兴。晨报记者 张琳琳

通讯员 王岗

新闻推荐

生态“高颜值” 发展“好气质” 合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扫描

8月17日,蓝天白云下,合肥塘西河公园景美如画,风光旖旎。记者张大岗摄盛夏时节,从蜀山之巅到巢湖之畔,从中心城区到美...

肥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西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