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 秸秆综合利用焕发无限生机

肥西报 2019-08-07 09:24 大字

众所周知,秸秆禁烧一直以来是个需要死看硬守的“苦差事"。现如今,肥西县多地积极探索秸秆利用的新方式,使得这些曾经令人头痛的小小秸秆,变废为宝,从田间地头走向农业大棚、走进工厂车间,焕发了二次生命。

严店乡是传统农业乡镇,广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一到收割季节,秸秆遍布田间地头。在过去,除了还田,就是焚烧,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浪费资源。如今,在严店乡三元村扶贫产业园里,粉碎后的秸秆经过发酵后,可以作为种植食用菌的基料,不仅环保,还能带来经济效益。

日前,在三元村扶贫产业园里,负责人曹求文正在将装车运来的秸秆卸车。他介绍说,菌包的制作主要是将棉籽壳、莲子壳、玉米芯、稻草等进行搅拌,再按照一定的配比制作。每年可使用稻草40吨、玉米芯30吨、莲子壳60吨,棉籽壳200吨左右。该产业园占地50亩,先后投资200万元,60多个蘑菇大棚内,一丛丛的平菇、袖珍蘑菇在菌棒上比赛似地生长着,白嫩嫩的,菌盖如伞,煞是可爱。据介绍,产业园每年纯收入大约在40万元,最忙时雇有20多名本地工人。同样的场景在花岗镇安徽天都灵芝制品公司可以看到,该公司拥有众多残疾人工人,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也大量使用秸秆,促进了秸秆回收利用。据了解,2018年全县的食用菌种植共利用秸秆6046吨。

除了产业园为当地秸秆综合利用起到了很好的消化作用,肥西县的一些工业企业也积极想方设法为秸秆处理寻找出路,一些稻草秸秆被制作成草绳、草帘进行外售。在距离三元村扶贫产业园不远的安徽德博永锋新能源有限公司内,秸秆正以另外一种方式发光发热,产生价值。

走进公司的原料仓库,里面堆放着大量稻谷壳和稻草,一名工人正在操作铲车,将稻谷壳运送进气化炉。公司将收购来的秸秆经过简单破碎之后,送入到高温气化炉,会产生两种产品:一是可生成可燃气体,这些可燃气体替代天然气输入到蒸汽锅炉中,产生工业用蒸汽,输送到附近的工厂企业,可以用于产品烘干、消毒。二是产出的生物质炭可制成炭基肥用于土壤改良或加工成活性炭,直接做为钢铁厂的保温材料。谈及产品效益,公司总经理赵成武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我们年秸秆使用量约为3.2万吨,企业年产蒸汽8万吨,蒸汽单价230元/吨,年蒸汽销售额1840万元;生物质炭1万吨,炭单价1300元/吨,年炭销售收入1300万元,总计3140万元。生物质原料收购成本400元/吨,年原料成本1280万元。扣除其他成本约1080万元,企业年利润780万元,我们还带动了120人就业。"对于今后企业发展,赵成武信心满怀,“我们以400元每吨左右价格,大量收购农民的秸秆,今后还准备再开辟一条生产线,收购更多的秸秆,产生更多的再生能源。"

当前,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91.76%,禁烧秸秆后寻求的秸秆处理新出路,不仅避免污染,保护了环境,还创造了经济价值,秸秆综合利用正焕发出无限生机。(记者 张栋 通讯员 梁骏 )

新闻推荐

山南镇: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为进一步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肥西县山南镇以“建好、管好、护好”为总目标,认真研究,积极部署,快速推进建设进度,提升...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