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辞冰雪 为卿热
瑶海图书城书香四溢 方偲 摄
2017合肥大学生文化艺术季汇报演出现场 张大岗 摄
“大湖飞歌”2017合肥青年歌手大赛现场
合肥市新时代文艺宣传小分队演出现场 张大岗 摄
“戏曲进校园”活动培养出众多“小戏迷”张大岗 摄
此刻,室外一片冰天雪地。
而在你看不见的角落,却洋溢着春的暖意与生机。
科学岛上,科学家们在工作之余,笑着预演将亮相“社区春晚”的文艺节目;肥西县上派镇刘大妈和老伴商量着排一个“拿手”节目,在“社区春晚”上镇住左邻右舍。
合肥市“新时代”摄影家文艺宣传小分队正进村入户为农民朋友拍着全家福;书法家正在楹联大会上挥毫泼墨为市民写春联。
城市阅读空间迎来了一个个家门口的读者;全国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沙露露将村里的农家书屋装点一新,准备迎接回村过春节的年轻人。
合肥市2018年新春文化庙会正紧锣密鼓筹备中;“绿都之春”2018新春音乐会也即将拉开序幕。
......
现在合肥人不仅活得洋气,还活得有底气。
这底气源自合肥经济实力再上台阶,主要指标稳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十,更来自合肥市委市政府对文化高看一眼,想方设法让市民有场所、有舞台、有机会做些十分养心静气的文化事儿。
丰富多彩的文化事儿满足着合肥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沉浸其中的合肥人在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压力下找回有趣又轻盈的灵魂,也让朝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阔步迈进的合肥有了日益卓然的气质。
高质量:又踏层峰望眼开
瑶海图书城还没建成时,不少家住附近的居民想不明白,这么一块“金疙瘩地”不建一个商业综合体,却建一个看书的地方,“有点浪费”。
瑶海图书城落成开放后,一跃成为该区人气最旺的场所之一,青年人来了,孩子们牵着中老年人的手也来了。
在5000平方米的“巨无霸”中,读者犹坐草木之间,如归山林深处,在书香中感受清风浩荡、收获凝心静气。
2017年,合肥市承诺市民要建23个城市阅读空间,到了年底,合肥不仅超额完成,还让市民惊喜连连:城市阅读空间践行着人文、艺术、创新、生活的理念,充满文艺范儿、时尚感。它们既融阅读、活动、休闲、双创空间、四点半学校等多重功能于一体,又采用“图书馆+书店”模式,让市民能购能借,能持联盟卡通借通还。
诚品书店创办人吴清友说:“一个城市中有百万本书籍,一年有千万人进来,千万种书籍出去,来去间迸发出的力量是与人为善的、不可估量的正面力量。”
在合肥,热闹的罍街坐落着静谧的“书房”,幽静的森林书屋里闪动着思想交流的火花。与时代脉动紧密结合的“城市阅读空间”为合肥市民带来了更为精致、多元,更具国际视野的阅读生活。
如果说阅读能让人“腹有诗书气自华”,那么,一个个城市阅读空间所具有的力量终将如溪流汇聚成河,在“河水”的浸润下,这座城市的气质也将随之朗润起来。
而合肥市也再次做出郑重承诺:2018年,将再为市民建成城市阅读空间50个。
一花开而知天下春。
用心构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合肥不遗余力地为城乡居民打造着高质量的公共文化设施,城市里有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艺术馆、剧院等,乡村里有农家书屋、农民文化乐园等。
有高质量的设施,更要有高质量的服务。合肥在积极引入专业力量管理公共文化设施的同时,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或捐助设施设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提升城乡居民使用公共文化设施的美好体验感。
这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同一个个热源,把文化的温度辐射给市民。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走进其中,让文化帮助自己在现实中获得挣脱地心引力的诗意力量。
如此,“不辞冰雪为卿热”的合肥,让市民拥有了更多元的心灵栖居地。
高频率:东风花柳逐时新
群众需要高质量的公共文化设施,更需要展示才华、绽放芳华的舞台。
如果说为群众搭建一展才华的舞台,让群众能够参与文化、创造文化,为精神补“钙 ”,体现着政府用心,那么让群众文化活动“闹”起来,满足群众需要,则考验着政府的能力。
合肥市坚持文化供给侧改革,不断创新,打造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惠及百姓、贯穿全年、覆盖全市、立体交叉”的群众文化活动网络。
在如火如荼的“戏曲进校园”活动中,合肥市为学生精心搭建着展示才能的平台:组织全市校园戏曲比赛,万余名学生参与其中。策划“文中有戏”“画中品戏”“镜中观戏”等系列征文、绘画、摄影比赛活动,收获了1400多件学生的作品。让人难忘的是,合肥的孩子还把戏曲唱出了国门:合肥师范附小三小的学生在英国爱丁堡艺术节上,用徽剧表演获得满堂喝彩;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合肥师范附小学生演唱的黄梅戏让国外友人竖起大拇指。
合肥,闻名全国的“科教之城”,拥有庞大的高校学生群体。为学在合肥的莘莘学子推出合肥大学生文化艺术季活动,是合肥市培养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创新型尝试。去年9月到12月,2017合肥大学生文化艺术季活动在合肥市50多所高校同时开展,50多万名大学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放飞青春与梦想,“合肥很文化”的印象也在活动中镌刻在他们的记忆深处。
从“春之舞”到“夏之乐”,从“秋之艺”到“冬之歌”,从“玉兰杯”戏曲艺术节到“大湖飞歌”青年歌手大赛……合肥市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着力点,创新探索出一主两翼“4+2”的基层文艺调演模式,形成了全民参与、人人关心、精品力作层出不穷的生动局面,搅活了群众文化活动的“一池春水”,更推动了全市上下形成文化建设的共识和自觉。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合肥市第一时间组建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新时代”文艺宣传小分队。两个多月来,市、县、乡三级共387支“新时代”文艺宣传小分队犹如“合肥市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活跃在剧院公园、企业工厂、工地社区、学校军营、田间地头等基层一线。小分队成员拿出“看家绝活”,用歌舞、曲艺、戏曲、摄影、书法、影视等多种文艺形式准确、生动地讴歌新时代、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截至目前,近2000场文艺宣传活动已相继开展。伴随着活动不断深入,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合肥大地落地生根。活动中,不仅涌现出一大批深受群众欢迎的优秀原创精品,主办方还创新宣传方式,利用微信、微博、手机APP等新媒体平台,采取H5、VR、网络直播等形式实现线上线下同时传播。
频繁、密集,又精准发力的群众文化活动让合肥曲艺人忍不住编了段贯口:“春夏有、秋冬有,城里有、乡村有,老人有、孩子有,大学生有、农民工有,琴棋书画有、曲艺杂谈有,阳春白雪有、下里巴人也有,正所谓‘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在一场场文化活动中,合肥人收获了快乐,传递着喜悦。
如此,“不辞冰雪为卿热”的合肥,让合肥人有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畅快与豁达。
高品位:温一壶月光下酒
新年伊始,著名作家李敬泽在“大湖之约——艺术名家大讲堂”上分享了内心渴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暮春时节,换上春衫,约五六个朋友,六七个少年,一起到城西的沂水中沐浴,然后,到城里的舞雩台上吹风,最后唱着歌,兴尽而归。
高速运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渴盼做些“养心”的事情。
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曾说:“社会哲学的最高目标,也无非是希望每个人都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可心不静,幸福来不了。
合肥为市民创办了“大湖之约——艺术名家大讲堂”活动,每月邀请一位艺术“大咖”和合肥市民畅谈艺术人生,漫聊艺术之美,至今已有54位享誉全国甚至世界的艺术名家做客合肥,与市民面对面交流。
合肥为市民创办了“文化有礼 全民畅享”高雅艺术文化惠民活动,引导和满足市民对高雅文化的需求。通过政府补贴,合肥每月将两场殿堂级剧目的票价从几百元降到几十元,让更多市民有机会走进合肥大剧院、安徽大剧院欣赏高雅演出。
合肥为市民引入了优秀的国际艺术节,让市民大开眼界。2017年金秋时节,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合肥分会场活动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国际视野、高品位艺术特质的文化惠民活动,为市民送上了《捷克国家交响乐团与查理·席姆合肥音乐会》《“摇摆贝多芬”——德国萨克斯大师五重奏团音乐会》《“从东方到西方/鼓乐丝绸之路”李飚打击乐团2017音乐会》《放牛班的春天》《梦幻之夜——世界著名舞台魔术大师展演》《波兰克拉科夫皇家首都乐团音乐会》等12台国内外精品舞台剧目。值得一提的是,合肥首部舞剧《立夏》获邀亮相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上海主会场,让合肥文化走上了更大的舞台。
合肥为市民打造了一部部充满正能量的文艺精品。原创动画片《太空熊猫英雄归来》让小观众感受到友谊与亲情的珍贵,懂得了责任与担当的重要;合肥首部抗战题材影片《圩堡枪声》展现了中华儿女不可战胜的爱国主义精神;合肥首部原创舞剧《立夏》用舞蹈语言讲述生命与信仰的革命史诗;原创巢湖民歌《巢湖美》唱尽了巢湖的自然风光与动人的桑梓情怀。而这四部作品也荣登安徽省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2014~2017年)优秀作品奖榜单。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
如此,“不辞冰雪为卿热”的合肥,让越来越多的市民有了“温一壶月光下酒”的心境。
·本报记者 方偲·
新闻推荐
肥西县2020年起 全面禁放烟花爆竹 下月首批禁放、限放区域启动
下月首批禁放、限放区域启动
肥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