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生俭朴却不忘捐资助学

皖江晚报 2017-03-08 14:05 大字

周承珩在看报纸

◆文图/本报记者黄莹

实习生方丝佳 通讯员王梦圆

马鞍山市首届‘优秀志愿者\’”、“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市优秀教师”、“优秀女盟员”……她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一本本鲜红的荣誉证书垒成了高高一叠,她都精心地收藏着。在她的收藏中,还有很多的剪报、来往的信件。剪报的内容全部是关于一些贫困学子、贫困家庭等困难群体的报道。

她的收藏记录着她的历史,她的收藏也见证了她的善举。3月6日,走进安工大附中81岁退休女教师周承珩的家,简单朴素。虽81岁高龄,但老人家口齿清楚,精神矍铄。从1991年退休至今,周老连续26年扶贫帮困,爱心助学,但自己却是一生俭朴,勤俭持家。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人民教师的职责。

关注困难群体26年累计捐款超5万元

2011年,马鞍山市表彰了全市首届优秀志愿者,周承珩老师的名字赫然在列。1954年从教,周老师曾在合肥、马鞍山的多所中学任教,直到1991年从安工大附中退休。在职期间,周老师就以一颗博大的爱心受到学生的普遍爱戴,她本人也是多次获得各项荣誉。退休后的周老师,依然心系教育,每天都会浏览各类报纸。只要看到困难学子的相关信息,她都会把报纸剪下来收藏,然后联系媒体对报道的困难学子进行资助。

让周老师记忆最深刻的是20多年前的一次捐助。那是肥西县上派镇的一名姓何的孤儿,4岁时便父母双亡,由他的姨妈抚养。因为姨妈没有工作,供他上学十分困难。看到报道后,周老师当即对这个孩子进行了资助,还经常给他寄去学习费用。让周老师高兴的是,凭着勤奋和努力,这个孩子在1998年考上了大学。周老师不仅把他请到了马鞍山做客,还为他垫上了4700多元的上学费用。大学毕业后,他分配到了安医大附属医院做医生,至今仍和周老师保持着联系。

上门捐助母亲患病债务缠身无法上大学的大学生;为生怕影响儿子高考而隐瞒病情的尿毒症母亲奔走呼号筹集善款;以退休民盟盟员身份建议设立中小学生白血病救助资金;为“5·12”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捐款……这中间,都有周承珩老师的身影。

从2010年开始,周老师每年还会通过安工大附中退教协,捐助当涂县城郊初级中学的贫困学生。据统计,从周老师退休至今的26年间,她的所有捐资助学善款已经超过了5万元。而周老师的心愿就是,一直做下去,直到生命结束。

“我是国家培养起来的,我要感恩,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来回报社会。”采访中,“感恩”二字,周老师一直在反复强调着。

一生俭朴节约勤俭持家以实际行动践行节能减排

周老师和老伴都是文化人,子女也都事业有成,

但老两口依然住在几十年的老房子里,使用的家具也都是几十年的老家具,始终没有更换。

“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周老师说,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条件不好的年代,能吃饱一顿饭穿上一件新衣都是很奢侈的事,现在虽然条件好了,但也不能小看和浪费每一分钱。

在生活中,周老师也的确是这样做的。在用水方面,她一直坚持一水多用,洗过菜的水用来拖地、冲厕所,洗衣机里的衣服不够一桶绝不开机,在夏天的时候,就用手洗衣;在用电方面,冬天冷了也不开空调,夏天天气实在太热,就开一小会空调,温度降下来后就换成吊扇纳凉。晚上看电视也不会开灯,而是借着居民楼旁边单位和附近的路灯照明;用气方面,周老师购置了高效节能的三层蒸笼饭锅,饭菜15分钟内就能全部做好,节气又省时。

“国家一直在强调节能减排,能节约一点国家能源是好事。”周老师笑呵呵地说道。

“三八”妇女节到了,祝周老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新闻推荐

实开展春耕本报讯  为确保农业稳产增收,肥西县官亭镇早安排、早部署,对农业生产进行分析,组织

扎实开展春耕本报讯为确保农业稳产增收,肥西县官亭镇早安排、早部署,对农业生产进行分析,组织农技人员走访示范户、种植大户和各家庭农场,实地查看,并在施肥用药方面现场给予技术指导,对选用优质品种给...

肥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