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消费纠纷多 买卖防骗需谨慎 网购保温杯有缺陷 2岁幼儿烫伤脸部
湖北的杨女士网购了一款宝宝吸管保温杯(网店注册地为合肥高新区),收到产品后,她将杯子清洗干净并装上开水,其2岁的孩子摁开了吸管,导致快开开关打开,热水从吸管里喷出,烫伤了孩子的脸。“只见孩子哇哇大哭,脸上瞬间就红了,不一会细嫩的皮肤上就出现水泡。”作为妈妈的杨女士看到这一幕差点哭了,她急忙带着孩子去医院急诊室就诊。
半个月后,孩子脸上的烫伤基本恢复。2016年12月5日,杨女士联系了购买保温杯的旗舰店,并告知孩子脸部被烫伤的情况,她认为购买的保温杯有设计缺陷,导致孩子烫伤,要求商家赔付医药费等损失。网店不予理睬,无奈之下,杨女士向肥西县消保委进行投诉。消保委介入调查,详细询问情况,确认幼儿直接使用该水杯存在风险且无警示,生产商应承担责任。肥西县消保委工作人员与生产厂家联系,指出产品缺少警示,存在缺陷的事实,督促保温杯生产企业承担相应责任。生产企业也意识到应当依法承担责任,主动与消费者联系,表达歉意,并承担消费者的医药费等计1000元。
网订机票误入转账陷阱 假“客服”骗走5000余元
春暖花开时节,计划外出旅游的人们又开始跃跃欲试,很多人都愿意通过网上预订旅游产品、订购便宜机票。不久前,王先生购买了合肥到桂林的机票,购买机票不久,他收到了一则短信,称他所乘坐的飞机因故改签,并提供了客服经理的联系方式。王先生一看,担心延误时间,赶紧与“客服经理”进行联系。
“客服经理”告诉王先生改签很简单,只需要支付20元的手续费就可以改签,而且公司还会赔付他300元的损失费。王先生满口答应,便按照“客服经理”的要求,将卡上的5000多元全部取了出来。这时,“客服经理”又告诉王先生,为了避免与公司打给他的300元混淆,便告诉王先生一个验证的卡号,让王先生把现金存入卡内,验证完毕后ATM取款机会自动将钱“吐”出来。
王先生完全陷入了“客服经理”的诱导中,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卡里的5000多元存入了对方的卡内。几分钟后,王先生没有等到自己的现金从ATM机吐出来。再次联系“客服经理”,却发现该号码已无法接通。
此外,订单无故取消、虚假宣传等问题也是投诉的热点。在此,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在线旅游产品、购买机票时,须选择正规网站;预订酒店,行前最好进行确认;预订门票、团购特色套餐时,特别关注使用条件;出行过程中,依法进行维权。
老中医微信卖“中药” 层层陷阱坑人没商量
张阿姨的女儿教会了她玩微信,她发现微信联系方便,和朋友们互动很愉快。前不久,张阿姨看到某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篇健康养生的文章,抱着养生的想法,她在微信中加了那篇文章中自称老中医的“朱老师”,并花费2000元买了中药调理套餐,结果吃后并无任何效果。
张阿姨说,自己加上“朱老师”的微信后,诊断就开始了,他先后询问了她睡眠质量、身体情况等,并对张阿姨说:“老师会给你想办法,但是你必须和老师做好配合。”张阿姨说没问题,并交了200元定金。随后,“朱老师”搭配出了中药调理药方,说使用了20多种名贵药材,需800元费用。
后来,老中医继续询问张阿姨的身体状况,并让她又购买了1000元的中药调理套餐。直到老中医第三次开始推销一套3600元的所谓“黄金套餐”时,张阿姨才开始感觉到不对劲,拒绝购买产品,并向警方报案。
警方提醒,此类诈骗案为团伙作案,通过网络推广的方式,为患者层层设置消费陷阱。求医问药,一定要到正规医院,不要轻信网上所谓的“神药”,以免被骗。
“网络诚信,消费无忧”,是2017年消费维权年主题。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网络消费越来越日常化。但一系列产品质量、消费欺诈等消费纠纷也随之而来。连日来,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整理部分典型网络消费纠纷案例,希望能给消费者在以后的网络消费中多一些理性认识和帮助。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昨天从建设部门获悉,青龙潭路顺延工程——青龙大道已开工建设,预计2018年春节前竣工通车。届时,西部城区的市民自驾去巢湖游玩将变得更快捷,走新路将节省不少时间。青龙潭路从经开区的石门...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