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人生第一笔工资怎么花?
□ 记者 舒俊
你领到的第一笔工资怎么花?对此,不同年代的人有着不同记忆。近日,记者采访“50后”到“90后”,聆听他们的讲述。
“50后”、“60后”:补贴家用
对于“50后”、“60后”的人们来说,思想里总有养家糊口的传统观念。那时许多家庭有多个孩子,工作挣的工资都是用来补贴家用。
1952年出生的宋龙珠十六七岁就干活挣钱,第一份工作是在建筑公司里做小工。“一天的收入是1.20元,因为当时我是挂到民工队里拿钱的,队里要一天扣0.18元,所以拿到手只有1.02元,第一个月的工资好像是24元左右。那时候家里弟妹多,我是老大,工资领来后全部上交给妈妈,再由妈妈全权支配。”宋龙珠说,每天很辛苦,但有她的一份工资补贴家用,家里生活状况逐渐好转。看到爸妈和弟妹们的笑容,她心里也感到高兴,因为能为家里出力、为爸妈分担。
59岁的张淑兰至今清楚记得,她高中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到了离家不远的国营农场新潭种猪场插队,成了一名农场工人。“那是1976年的春天,记得第一个月的工资是20元。我所在的农场是事业单位编制,当时作为学徒的工资,我的工资算高的,比工厂和商业部门要多几元钱。拿到工资时,我心情非常激动,20元钱对一个刚步入社会的人来说已经很知足了。”张淑兰说,她虽是女孩,可办起事来却大大咧咧,像她父亲。领到工资后,她直接去烟酒店,给父母买了一瓶8元钱的茅台酒。单位杀猪分肉,每人五斤,她又花掉了3.5元,“还没到家工资就花掉了一半,剩下8.5元,每个月在农场食堂吃饭要5元钱,工资就这样基本花完了。”
65岁的许琦当年在歙县卫生防疫站任公卫医师,领的第一笔工资28.5元,就给爸妈每人买了一双鞋。
1963年出生的喻丽珠是一名女检察官,在她的印象里,当时在徽州检察分院研究室任书记员,1986年7月领到人生第一笔工资37元,“工资好像大部分用在买饭菜票上,余下的都拿来零花了。”
“60后”的陈阿芹1983年大学毕业后在高中当老师,第一个月工资全部交给妈妈。“那是30多年前的事了,自己刚教书,第一年还没有转正,拿的是实习工资,第一个月37元,因为放暑假,两个月加在一起发了70多元,工资领到手就马上交给妈妈了,自己一分钱没花。”
53岁的洪旺顺1984年9月在原休宁县西田乡政府任乡团委书记(两月后提任副乡长),第一个月拿的是乡镇补贴制干部工资。他回忆说:“40元工资除了买饭菜票,全攒下了,一共攒了10个月,加上下乡补贴一起共400元,买了一台17寸牡丹牌黑白电视机。”
“70后”:不再单一
“70后”正逢我国政治经济转轨时期,生活条件开始略有好转。因此,第一份工资的使用已经不像“60后”那么单一。
沈燕第一笔工资拿了300元,给爸妈、外婆、爷爷每人买了一个礼物,将剩下的钱存起来。
今年43岁的江红波现在是歙县二中高级语文教师,18岁时成为歙县大谷运乡汪满田小学教师。他说:“第一个月工资是1992年9月领取的,当时加暑假,发了三个月工资369元,给父母300元,自己留了69元。因为在家里吃饭,基本不用花什么钱,后来到屯溪参加自学考试,买书、报名用掉了。”
1977年出生的李刚高中毕业后在本地一家企业上班,因为在家里是独生子,父母都有工作,家庭条件还算可以,他的工资都留着自己花。“第一个月的工资不多,好像就几百块钱,跟同学一起玩了趟黄山。为了省钱,都是靠两条腿走,记得下山的时候腿都直哆嗦。”李刚笑着说。
39岁的吴斌是1998年参加工作的,当时在屯溪一家电脑公司从事售后服务,工资300元。他用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辆260元的自行车,没想到骑了不到一个月就被偷了。
“80后”、“90后”:各取所需
“80后”成长于国家改革开放、经济腾飞时代,传统与现代观念的撞击形成鲜明的时代特征。
杨亮(化名)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2000年9月到屯溪新世纪学校教初中数学。杨老师介绍,最令他难忘的是第一个月发工资的那天。他出生于肥西县乡村,儿时的他曾无数次幻想自己能拿到人生第一份工资。2000年9月10日,那天正好是教师节,当他在自己工资存折上看到一串温暖的数字时不禁感慨万千。他想给年迈的奶奶邮寄补品,给辛劳的父亲买血压计,给两鬓些许斑白的母亲买件棉袄,还要给可爱的妹妹买些她喜欢的书。那个下午,他在屯溪街上匆匆骑着自行车,在银行、商店、邮局间不停奔波,把第一个月工资全部花在给家人买礼物上了。
“80后”的晓恒学校毕业后考取市直单位公务员,领第一笔工资是在2005年11月。“好像是800多块钱一个月,根本不够用。刚上班的那几个月因为要买很多生活用品,还是靠父母给的一部分生活费和自己的工资,上班半年后基本就没向家里要过钱了。”晓恒说,因为家不在本地,干什么都要花钱,“付房租、买生活用品、吃饭、买衣服,工资感觉没怎么用就没了。”
27岁的洪媛媛2011年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感觉一切都有所作为。“我的第一个月工资是2500元左右,没有公积金,只有三险,我已经很满足了,觉得读了这么多年书,终于可以凭自己的能力赚钱。工资大部分是孝敬了亲戚长辈,给了父母1000元,给了外公外婆500元,给了太外婆300元。这么多年,他们一直关心照顾我的学业,也该我回报他们了。工作5年来,我成了一名乡镇公务员,工资也没有很大变化,但是我比较感恩,知足常乐!”洪媛媛笑说。
“90后”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渐渐长大,对工资的支配也有自己的想法。1994年出生的李璇今年毕业,9月底参加工作。“现在工资还没发,如果下个月能发工资的话,我应该会去办一张瑜伽卡。因为每天坐在电脑前,运动的时间比较少。”她还说,想先存一点钱,到过年的时候再给父母买一些防寒保暖的东西。“90后”的小方是名业务员,觉得第一个月的工资很有意义,应该好好规划一下,“我第一个月工资加提成拿到手差不多有3000元,给父母买了礼物,给自己买了一部手机,还请朋友吃饭。虽然第一个月工资花光光,但以后每个月的工资都会攒一部分。”小方坦陈,“赚钱不容易,不能吃光用光,还得存钱买房子娶老婆呢!”
新闻推荐
本报讯年,肥西县山南镇把环境保护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探索符合实际的环境保护之路,认真解决关系民生的环境问题。该镇大力开展燃煤锅炉整治,淘汰落后锅炉;整治餐饮企业,改造安装油烟净化器;配合镇禁烧办,扎...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