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电商重构农业产业格局
(上接第1版)
安徽省政府还和中国邮政集团合作开通了邮乐农品网,成为立足安徽、面向全国的大型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方中邮(安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方彪介绍,自去年5月上线以来,平台已累计销售16.81亿元,订单97.55万单,累计入驻农企1092家,网站日均浏览量达14万人次。除了安徽省内农企893家,触角已经延伸到吉林、浙江、上海等地企业。
变:改造农业产业链倒逼格局改变
随着“互联网+”在农业领域的推进,安徽农业产业格局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方面都在发生巨大变化。
看得见的事情是:互联网这个无远弗届、无所不在的虚拟空间,不仅已经勾连起农产品生产和之后的销售,改变了传统交易方式;而且正在影响销售前的生产布局,进而影响到农村土地流转、规模集约化经营、农民增收、农产品质量追溯等等更多的环节和要素。
2014年3月,在安徽绩溪县,浙江兴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阿里巴巴聚划算平台等推出首个“互联网定制私人农场”项目,将民间的散钱聚合起来投资农业。同时,通过网上预约,对农户手中“散地”土地租用权进行认购。投资者可以获得农场一年四季的无公害蔬菜供应等待遇。农民手中的“散地”正通过电商平台集聚,直接对接市场需求,产生规模效应。
绩溪县农委主任周道清说,土地短租形式加快了土地有效流转,绩溪已经累计流转土地430余亩,农民每亩可以拿到高于种粮收入的租金约800元。同时,订单农业形式促进了特色农产品流通、销售。
效益是显而易见的。农民作为生产者,从农户在向“农工”转变,可以获得土地上务工工资性收入。同时,还是“投资人”,通过流转土地获得租金。“还是自家的承包地,收入可是两份了。”周道清说。
看不见的地方也在悄悄转变。比如:与食品安全问题高度关联的农产品标准问题。
安徽金寨三个农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始人童维新谈起“土鸡”变“金鸡”的过程。过去当地黑鸡养殖都是小规模散养为主,包装不统一,谈不上名气,价儿自然也卖不上去。现在通过电商平台把黑鸡卖出去,把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精细化的市场,倒逼生产加工环节开始注重标准化、品牌化。“现在,我们的黑鸡已外销到广东、福建、北京等地,价儿当然也不一样了。”他说。
互联网对农业的改变不仅使生产更加标准化,生产效率也大幅提升。“养殖企业对互联网依赖越来越大。”安徽省农委渔业局局长刘国友说,一些企业把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解决了距离和远程监控问题,提高养殖管理精细化水平,适时对水质进行调控,实现内部微孔增氧,如目前推行的池塘低碳高效循环流水养鱼技术,可以实现高密度养殖,运用物联网可对粪便及时处理,对水中溶氧及时供应,水流速度适时调节,产量也大幅提升,此类技术下每亩池塘养殖鱼类的产量是普通养鱼技术的30倍左右,而且还节约了劳动力。
生鲜类农产品食品安全溯源问题始终是个难题,物联网技术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提供了新的平台,安徽一些地区正在以生产标准为依据,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开放的查询终端为载体,建立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以期实现食品生产、仓储、运输、消费各环节全过程监控与监管。
在省农委工作15年的胡桂芳说,利用互联网思维经营农业,正倒逼安徽农业产业格局产生巨变,电商的精细化特征则倒逼农业提升了生产标准化程度。
李绍稳给出了这样的评价:“随着这些不同电商模式的持续推进,安徽省农业产业格局正在发生颠覆性变化。”
盼:政策精准扶持质量多方把关
农产品电商发展风起云涌,资金、人才、标准面临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缺资金和铺摊子同时存在。
缺钱是农村电商创业者们的心头病。“受资金制约,步伐很慢。”童维新说,公司在做好渠道、线上平台的同时,根据销售数据和深入考察,决定在一些重点城市建实体店,既能让消费者近距离体验到产品,还能集聚越来越多的客户,线上展示、线下体验,使线上线下良性互动,以扩大品牌知名度、做大市场。
童维新算了一笔账:公司现有员工50余人,每年员工工资需约200万元,新建一个实体店要200万元左右,物流费用超过100万元。虽然两家银行提供了信贷100万元,但现在公司收入还是仅能维持运行,资金链脆弱。
“前期没有政府扶持,一般企业是持续不下去的。”安徽合肥肥西县童海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童言海说。他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扶持规划,制定评价体系,选取发展迅速、后期潜力大的电商主体,从财政项目资金、金融信贷贴息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
有些钱却没花在刀刃上。一些地方看着发展电商好,“蜂拥而上”“大干快上”。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中不少属于“半路出家”,缺少电子商务管理经验,加上总体规划不足,动辄几十万元的平台建设,往往效果甚微,产生许多不必要的浪费。
——懂农业又懂电商的人才有待培养。
人才稀缺、流动性大的问题也值得重视。方彪说,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对人员素质的要求有其特殊性,需要一大批既精通网络技术,又熟悉农业经济运行规律的复合型人才。但一些地方对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投入经费少,以致这方面人才严重缺乏。
——覆盖生产、销售、认证各个环节的标准亟待制定。
与电商平台上各类消费品相比,农产品依然显得商品单一、价格高、质量参差不齐。“农户生产多依靠经验,缺少科学评估,风险高。去年我们做油桃预售,按照合作社承诺的产品质量做预售广告,但结果产品完全达不到承诺标准。”童言海说,多类农产品缺少标准,销售一锅端,无法做到精细化分类销售,导致利润很低。
童维新和不少从事涉农电商业务的基层企业家期盼,相关部门能通过扶持第三方农产品认证机构,带动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倒逼小农生产模式向现代农业迈进,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品牌化营销。同时做好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和种植管理、保鲜、运输等各环节监管服务工作,确保高质量的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进入流通领域。
——政府部门定位要明晰。
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农委副主任戴华芹看来,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必须破解政府部门“各自为政”难题,理清思路,措施对路。明晰农业、商务、扶贫等涉农部门的职责定位,出台针对性强的扶持政策。同时,强化政府作为,加大物流、加工包装等产业配套,并尽快建立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为电商主体提供政策咨询等市场化服务。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农业这个古老的行业正加快“自我革命”的步伐,有望成为前景广阔的朝阳行业。
新闻推荐
5月3日,安徽三联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在陪伴社区儿童阅读。当日,安徽省肥西县上派镇卫星社区“四点半课堂”正式开课。来自安徽三联学院的大学...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