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全省率先实现救助站点全覆盖

庐阳 2015-03-05 23:10 大字

近日一场大雪让当日气温骤降,区民政局迅速展开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集中救助行动。行动共救助8人,其中部分送回家乡,生病的乞讨人员则是送去了医院。 “十二五”以来,我区在11个乡镇街道、71个村居,共建立起82个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点,构筑起无缝对接的流浪乞讨救助网,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救助站点全覆盖。

强化街面巡查 提升救助能力

“2014年7月汲桥新村农贸市场先后发现了两位乞讨者。来自肥西县的朱怀诚是名下肢残疾者,趴在地上向买菜的市民乞讨;鲁同莉是淮南人,由于家庭变故,精神受到刺激出来乞讨,在我们的救助点休整后要求回去找亲人。”汲桥新村社居委副书记徐谨介绍说。

我区范围内多为老城区,商业网点密布,人流物流汇聚,繁华地段众多,导致乞讨者纷至沓来。针对部分求助者不知道救助站点在哪的实际情况,全区设立了20多个救助站点引导牌,上面标注了救助站点的地址、电话、救助项目等。本着人性化的救助理念,由区民政局牵头,召集相关部门组成联合行动小组,小组成员定期展开街头救助,对各繁华商业区域、桥梁涵洞、过街天桥等重点地段,进行全面巡查,发现滞留的流浪乞讨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就地救助或转移救助。做到发现一例,救助一例,实行动态管理。

完善救助网络 强化资金保障

“两张单人床、厚实的被褥,装满方便面、矿泉水、洗漱等日常用品的三层货架,配有电饭锅、空调、冰箱,还有装了感冒灵颗粒、创可贴的药箱……”这是我区双岗街道流浪乞讨人员临时救助点里的装备,该站点实行专人负责,设立台账,制度上墙。

2013年3月,我区出台《庐阳区关于城镇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实施办法》,建立了政府统一领导,民政、公安、城管、卫生、财政、乡镇街道六个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先后投入80多万元,在全区11个街道级和71个村居级建成了82个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场所,在繁华地点设置了救助引导牌;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我区分别开展了为期近两个月的流浪乞讨人员“寒冬送温暖”工作,到街头救助流浪乞讨人员,为各救助站点购买了棉衣、棉被、食品等救济物品。

建立发现机制 主动“救急难”

为保障流浪乞讨人员不冻死、不饿死,第一时间得到救助,2014年7月,我区建立健全了社会广泛参与、覆盖面大、响应快速的“救急难”工作机制,以网格为基础,建立了区、乡镇街道、社区(村)救助管理信息员(联络员)发现机制,实行“首接责任制”,即谁发现谁负第一责任;此外,强化对孤儿的救助力度,2013年1月起,将全区29个孤儿的生活费提标,由每人每月600元提标至1000元,确保应助尽助,孤儿生活保障率为100%。同时,完善家庭监护缺失等困境未成年人的发现报告机制,从源头上预防未成年人参与流浪乞讨。

拓展救助方式 增强救助效果

在开展常态化的街头救助及“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等常规救助行动,积极提供主动救助服务的同时,我区不断拓展救助方式,利用多种媒介传播救助帮扶正能量,联合相关部门、单位策划多个主题救助活动;广泛发动环卫职工、公交司机、出租车司机等热心群众提供需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的线索,建立救助信息员队伍,实现“群防群助”;通过公示牌、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微博等多种载体宣传救助措施,帮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及时获知救助渠道、救助机构等信息,使救助行动不断取得新进展。

·杨璨 戴玲霞·

新闻推荐

让“南丁格尔”精神熠熠生辉

□张芹洪 见习记者 钟伟 文/摄核心提示:万荣,市532医院护理部主任,从事护理工作33年,2次荣立三等功,10余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质服务标兵、工作先进个人。1998年获中华全...

肥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