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有趣的合肥民俗

安庆晚报 2014-12-05 13:49 大字

[摘要]周潭清

 

入国问禁,入乡随俗。民俗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有些还十分有趣。

“饭要打得开,粥要喝得来。”这是合肥俗话。意思是饭不能太烂,粥不宜太稠或太稀。合肥人吃饭前要把饭打开,如果成块盛入碗中,会招人笑话。而淮南风俗却有异。我有一次在淮南一矿上食堂吃饭,服务员盛给我的饭就是整块没打开的。一问才知,淮南人挖煤,忌讳煤块被弄碎。

有一次在合肥一家饭店吃饭,席间有人转着圈给人添饭,问“哪位要饭?”,说着给伸出碗来的人一人添一勺头。我笑着说:这年月还有谁“要饭”?盛饭人也很快反应过来,说是是是。另外,如果你注意,他给人一勺头饭的动作其实也属犯忌。这是我参观大包干发源地小井庄,在肥西县山南镇食堂吃饭时学会的一招。当时有人给我们添饭,虽然差不多已经吃饱,但盛情难却,只好勉强递过碗,才接了一勺头,就赶紧缩回来,说够了够了。谁知镇党委书记却坚持要给我们再添一勺头,说当地民俗,只有给要饭的,才一勺头了事。众人恍然。

合肥人遇到妇女生孩子,亲友们要去“吃喜蛋”。“喜蛋”一般是每碗三枚,卧在红糖水里。如果出于好心,以为客人才吃过早饭,吃不了太多,给人碗里放两只,那是大不敬,因为合肥人管这叫“狗蛋”。

孩子生下来,如果是男孩,要“做十二日”,女孩则“做九日”:就是产妇娘家人在孩子出生9天或12天的时候,带着鸡蛋、挂面、老母鸡等礼品看望产妇。为什么生女孩要比生男孩早3天探视呢?据说是因为生女孩,婆婆不高兴,舍不得给吃的,所以娘家人必须早早登门。

合肥人待生亲上门最是讲究,席上有两道菜绝不能上,一是包子,一是粉丝。“包子”是麻烦别扭的代名词,找麻烦在合肥叫“戳包”,让生亲贵客头一回上门就“吃包子”,等于是给人难堪;粉丝不好弄上嘴,合肥人管它叫“甩菜”,让生亲吃相难看,也是不尊重。

合肥人请人吃饭,三个菜是忌讳的。你也许会说,哪有三个菜待客的?这是现在,可如果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合肥人管鸡鱼肉蛋为“四大盘”,走亲戚能吃上“四大盘”,那是相当风光有面子的,得吹好一阵子。所以那时候,年轻人不懂事,出现三个菜待客的也并不稀奇。菜盆放在饭桌上,有人不小心呈一条直线,那也是大忌。因为只有上供才这样摆。

客人没吃完,主人是不能先放筷子的;反之,客人吃完,主人自顾自继续吃喝,那也不合礼数。如果自己是客人,吃好了,而桌上还有其他客人没吃完,那是不能将筷子放桌面上的,而要将筷子平行对齐并拢放在自己碗面上,以示恭候。

筷子与碗之间的摆放,也有讲究。如有不懂事的孩子将筷子插在(哪怕只是斜插)盛满饭菜的碗里,那必定要遭父母的痛责。因为合肥人给死者上供,是在坟头上放一碗饭,饭上放一枚鸡蛋,竖着插一双筷子,名曰“捣头饭”。

合肥人说人睡觉,是绝不能说“睡大头觉”的。因为人死后入殓,在棺材里,是头放在棺材大头的。说人睡大头觉,等于是咒人死了。合肥人家老人去世,至亲三日内是不可沾荤腥的,活着的亲人如果吃了油荤,死者上阴间“滑油山”会脚板打滑。

发丧时间也有讲究。如果死者有老伴在世,那时间设定不能带“半”,必须是整点。这与结婚办喜事,时间设定最好带“半”恰恰相反。而图吉利的本质相同。

如果死者有父或母在世,那是不做“七月半”的。家里长者去世后,三年内春节不贴春联。如果要贴,第一个春节贴紫色春联,第二第三个春节贴黄色春联。

对于这些古代民俗,现在的许多年轻人可能甚为不屑。你可以不在乎,但如果你不懂,遇着在乎的人,弄得不好,哪里得罪了人还不清楚,不是冤枉?更何况,民俗中也有许多内容与现代文明并行不悖,其中的合理成分还是值得吸收继承的。

新闻推荐

安徽省多家景区开始 2014年“第一漂”

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安徽省不少漂流景区已“心急”地启动了2014年“第一漂”。5月1日,安庆白马潭-水吼园内外以及上码头竹筏漂流起始点,均停满各色旅游车辆。30多张旅游竹筏...

肥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有趣的合肥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