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资源集聚 集群效应凸显 全链驱动,驰骋生物医药“新蓝海”

合肥日报 2020-12-18 04:43 大字

生物医药产业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是高科技行业“皇冠上的明珠”。近年来,合肥以“链”布局,外引内联,集聚产业资源和创新要素,构建原料药、医药研发、药械制造、医药服务的生物医药全产业链。目前“链”上企业已达253家。

精于一道,取得新成就

今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合肥生物医药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整个产业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危”与“机”并存,成为锻造合肥生物医药企业的“磨刀石”。

今年6月19日,智飞龙科马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成为国内首个获批进入临床试验的重组亚单位新冠疫苗。“目前疫苗已经启动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智飞龙科马公司总经理蒲江坦言,从疫苗开始研发时的紧缺物资采购,到临床试验各个环节对接,都离不开合肥生物医药产业强链政策的加持和链长协调机制的高效推进。

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长周期的特征。兆科药业(合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兆科合肥”)用25年“长大”的经历说明了这一点。继今年3月上市一款自主研发新药后,兆科合肥12月又将上市一款新药。“我们用20多年时间共自主研发4种新药,其中今年就问世了2种。可谓是‘十年磨一剑’!”该公司副总经理杨中强感慨道,“从今年开始,我们计划每年至少要推出2~3种新药品上市。”这一目标的自信来自兆科合肥的创新实力。杨中强介绍:“这些年公司在研发上舍得投入,仅2019年就投入1.4亿元,占当年销售收入的10%。”目前该公司年销售额正以年均30%的增速持续增长,“小个子”渐成“大块头”。

位于合肥高新区长宁大道与燕子河路交口东南角,一栋红色外墙的大楼十分显眼,这里是合肥离子医学中心。今年这里也传来捷报,该中心自主研制的SC200超导质子治疗系统正在进行治疗室束流调试,预计明年开展临床实验。

厚积而薄发。一项项“国内唯一”“国际领先”的研发成果诠释出合肥生物医药产业“链”上企业的“硬核实力”。截至目前,“链”上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85家,主营业务收入占生物医药产业总营收超过75%。

精耕细作,站上新台阶

逢天时,占地利,得人和。合肥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正被更多的知名医药企业和市场看好。

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合肥市始终坚持项目为王,实施精准招商。要“精准”,就要“瞄准”。围绕生物制药、高端医疗器械、精准医疗、健康医疗大数据等领域,合肥市引进复星医药、国药集团、瀚博瑞强、兰鼎生物等一批优质企业。今年以来,全市共有47个生物医药项目签约,总投资213.92亿元。

为补齐产业链短板、拉伸长度、提升强度,合肥市还纵向开展补充式、填空式精准招引。市发改委创新高技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合肥市紧盯靶向药、精准医疗、医药合作研发等新兴领域,正在谋划引进行业头部企业。同时加大对本土企业的培育力度,逐步壮大和提高产业链体量和质量。”

步步为营,串珠成链。合肥通过建设产业载体和创新平台,初步构建了以高新区为核心区域,以经开区、肥东县、肥西县等为重点区域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了从上游原料药、医药研发,到中游药械制造,再到下游医药服务的全产业链条。

顶层设计,驰骋“新蓝海”

“领跑”未来产业,必须研判产业未来制高点,提前布局,赢得先发优势。

今年6月初,《合肥市加快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出炉,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争创国家战新集群的重点方向。(下转2版)

新闻推荐

周谷堆辐射范围 已延展至沪苏浙

合肥周谷堆大兴农产品国际物流园是安徽省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158”行动计划中明确的农产品冷链...

肥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东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