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今朝集聚创新资源 向强迈进赋能健康合肥 “链”上企业超250家,多集群发力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打造“强引擎”

合肥晚报 2020-12-18 00:41 大字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

○安龙基因

○离子医学中心

击鼓催征马蹄疾,奋楫当先勇向前。作为独特的城市名片,“创新”早已如同一个强劲的“基因”,被注入合肥的经济社会发展中。

如今说起合肥的新兴产业,“芯屏器合”与“集终生智”俨然成为这方高地的闪耀名片。

时间是最真实的记录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

走访合肥多家生物医药企业,从他们“十数年磨一剑”的恒心与助力科技战“疫”的决心中不难看出,作为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作为守护百姓健康福祉的关键一链,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合肥在生物医药产业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路径。

【链上揭秘】

集聚超250家企业,全产业链发展跑出“加速度”

生物医药产业由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共同组成,被称为21世纪创新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产业。

从产业链涵盖领域来看,其上游包括原料及中间体生产、药械研发等领域,中游为药械生产等制造领域,下游包括检验检测、健康服务、医药流通等医药服务领域。

发展,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合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乘势而上更是如此。

自2016年合肥获批建设省级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战新基地以来,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发展,先后获批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部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生物医药产业合作示范园区。

这一张亮眼“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这片“沃土”的滋养。

全市生物医药全产业链集聚企业253家,纳入统计规模以上企业69家。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合肥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149.48亿元,同比增长12.5%;生物医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1.80亿元,同比增长14.4%;研发费用投入8.24亿元,同比增长23.8%。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集群建设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动能”。记者了解到,现如今,合肥形成了以安科生物、智飞龙科马、天麦生物等代表的生物制药集群;以兆科药业、立方制药、千辉药业等代表的化学药与原料药集群;以华润神鹿、今越制药、康春堂等代表的现代中药集群;以美亚光电、欧普康视、普尔德等代表的医疗器械集群;以中科普瑞昇、中盛溯源、中科离子等代表的现代医疗技术集群。其中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主营业务收入占60%。拥有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65家,一批企业的核心产品和技术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

【链上面孔】

从清华大学医学院到基因检测企业创业者

2016年,对于韦玉军来说,是一个具有非同寻常意义的年份。那一年,他从供职的清华大学医学院辞职,来到合肥市庐阳经开区,创立了安徽安龙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四年的时间过去了,回想起这段因为“生物医药”跟合肥结缘的故事,“合肥这座城市有着科研、人才等良好基础,落地之后也给了我们初创公司政策、人才等多方面的扶持与帮助。”他感叹道,如今企业的发展再一次证明,那时选择合肥深耕是一个“志同道合”的决定。

基因检测是生物医药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在清华大学医学院期间,韦玉军就一直从事肿瘤精准治疗研究相关工作。他发现,在精准医疗过程中基因检测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串联作用,“基因检测技术与临床治疗联系愈发紧密,但是临床研究与产业之间的互动还没有打通,各个环节之间存在孤岛,有临床资源的机构缺乏技术平台,而有技术平台的企业又缺乏高质量的临床信息资源。”他很想在这一领域做出一些探索。

唯积蕴至深,方可厚积薄发,创业的道路也是如此。

从2017年刚拿到天使轮融资开设基因检测全套产品线遇到的亏损瓶颈,到2019年在团队共同努力下收获“靓丽蝶变”,如今的安龙基因,打造形成多重引物/探针双阻断ctDNA甲基化检测技术、CTC捕获鉴定技术、自动化数据等5个核心技术平台。业务主要聚焦肿瘤精准诊疗领域,包括肿瘤早期筛查、辅助诊断、精准用药和预后检测四大部分。

在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韦玉军带领团队加班加点,研发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同时改造临检实验室、培训实验人员,为检测做好准备。

从1月15日立项到1月21日完成,安龙基因突破技术难关,在全省率先开发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并在大年初三那天首批产品正式发往湖北省。“疫情初期,我们超过九成的精力是放在检测上,检测人员两班倒也是常态。”记者了解到,该试剂盒在90分钟内,从原先检测96个样本提速为一次性可检测384个样本,检测效率整整提升4倍。目前安龙基因已生产数十万份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并将之捐赠给安徽、湖北等疾控和医院系统使用,为抗击疫情提供更快、更精准的检测支持,为科技战“疫”助力。

“扎根合肥四年来,我们已经开发了多项肿瘤精准医疗伴随诊断/辅助诊疗技术,搭建了包括PCR、数字PCR、一代测序、二代测序等在内的多种检测平台,检测样本数超过10万例。”韦玉军表示,未来将致力于提高癌症早筛率,为合肥市、安徽省的健康早筛贡献自己的力量。

“链长制的实施,把生物医药产业链列入产业布局,对于我们链上的企业来说肯定是一个非常利好的信息。”韦玉军告诉记者,在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合肥市经信局、庐阳区积极帮助企业对接疾控部门等相关资源推进研发检测等工作开展。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作为我们企业而言,也要积极融入到产业链的发展过程之中,为合肥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做好主人翁的角色。”

【链上故事】

【恒心】 这款国内首创! 让罕见病患者用上“救命药”

创新药品的研发,是造福患者、缓解病痛的福音。

1994年在科大校园里成立、1998年搬到高新区的兆科药业,就是这样一家致力于药品研发的企业,也是高新区最早成立的生物医药企业。

说起近年来的研发过程,兆科药业(合肥)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中强用了“十年磨一剑”这一关键词来形容。积跬步而致千里,他告诉记者,今年称得上是企业一路走来研发成果的“爆发期”,“仅今年一年我们就上市了两种药品,而且从今年开始我们预计每年都会有2到3个品种上市,这离不开研发团队的共同努力,目前研发人员占我们人员总数的比例已经超过了50%。”

他口中提及的2020年上市的两种药品就包括了3月18日获批的曲前列尼尔注射液。记者了解到,曲前列尼尔注射液作为首批鼓励仿制药目录的药品,对医药行业和中国患者的意义重大。曲前列尼尔作为用于肺动脉高压的一线治疗和抢救药物,此前因这款原研药产品的上市许可证在2019年5月2日已经到期,加之当时没有国产产品上市,一度出现临床短缺的情况,国内有相当一部分患者面临着断药和停药的风险。

从2019年10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第一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正式下发到正式获批上市,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这一创新研发出的国内唯一皮下/静脉给药治疗肺动脉高压的靶向药,为我国罕见病肺动脉高压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更令人欣喜的是,从获批上市到第一支药送到患者“手上”,只用了7天时间。2020年3月25日,由兆科合肥开发的曲前列尼尔注射液在合肥一药房开出首单并送达患者手中。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自研药品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日产10万只,被及时运往抗疫一线,还被列入“安徽省应急药品生产企业目录”和“工信部重点物资保障信息监控平台”。

据介绍,重组人干扰素 α-2b凝胶由干扰素α2b原液特殊稳定化处理工艺后再加入辅料制成凝胶而成,是国内唯一不需要冷处保存、冷链运输的干扰素外用凝胶制剂。将它涂抹在脸部、口周、鼻腔黏膜等处相当于多了一层“隐形口罩”,有力保障疫情下人员的防护。

“链长制的实施,可以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杨中强透露,随着今后每年2至3个新药品的研发与推出,企业的发展一度受到了土地因素的制约,“随着链长制的推行,政府部门给到我们积极的的对接与支持,这对于推动整体项目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信心】 合肥产新冠疫苗!启动Ⅲ期临床试验

作为合肥市重点推动发展的产业链之一,随着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科技创新在此次战“疫”中也大显身手。

11月18日,合肥高新区的一家企业传来重磅消息,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新冠疫苗,在湖南湘潭县启动III期临床试验。据介绍,这也是目前国内首个启动III期临床试验的重组亚单位疫苗。

记者了解到,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和中科院微生物所联合研制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 细胞)”(以下简称“新冠疫苗”),于2020年6月19日获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临床试验批件。为了评估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从6月23日开始,在北京市、重庆市、湖南省三地招募18岁以上的健康成年人,相继开展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临床试验。

10月22日,安徽智飞龙科马公司对获得的I、II期临床试验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关键数据进行了揭盲,结果符合预期,该疫苗在临床试验中显示了很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可进一步开展下一步临床试验。11月4日,药审中心召开了该疫苗III期临床试验方案沟通交流咨询会,III期临床方案获得了完善和确认,安徽智飞龙科马公司可按申报的临床方案开展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

安徽智飞龙科马公司新冠疫苗III期临床试验,在18周岁及以上人群中开展,采取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共计划招募29000人。11月18日,在湖南湘潭县开始国内部分的III期临床试验。国外预计本月下旬将首先在乌兹别克斯坦开始III期临床试验,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厄瓜多尔也将陆续开始。

据了解,安徽智飞龙科马公司已于9月获得了药品生产许可证变更,增加了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事项,新冠疫苗车间已于同月投入使用,试生产顺利,年产3亿剂以上。本疫苗是由安徽智飞龙科马公司和中科院微生物所联合研发,采用与乙肝疫苗、戊肝疫苗、宫颈癌疫苗类似的技术路线,为“重组亚单位疫苗”,安全性好。

公司总经理蒲江介绍,智飞龙科马是一家集生物制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是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主营生物制品(免疫制剂、疫苗、基因重组制品)研发及生产业务,致力于人用疫苗的研发、生产,其中结核病相关治疗、诊断和预防产品,病毒类疫苗的研发尤为突出,结核病研究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构建了较完整的“结核病监测、诊断、免疫预防”产品体系。

在蒲江看来,链长制的实施能够帮助企业克服一些实实在在的“瓶颈”,以新冠疫苗研发为例,“在研发过程中一些物资的供应,就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协调帮助。这使得我们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物资供应方面没有后顾之忧,为专心研发生产疫苗打下良好基础。”

【福音】 造福肿瘤患者!提升安徽省肿瘤治疗水平

如今,肿瘤正成为人群健康的主要威胁。据世卫组织统计,2005-2015年,每年有840万人死于癌症。2018年,全球有1810万癌症新发病例和960万癌症死亡病例。中国的癌症死亡率亦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全国每年癌症患者死亡人数高达200万以上,癌症成为中国民众的头号杀手之一。

面对“杀手”的围追堵截,人类一直在想尽办法奋起还击,而质子治疗技术就是其中的有力武器。据悉,质子治疗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治疗癌症最先进的放射治疗技术之一,相比传统放疗,它犹如一把“狙击枪”瞄准肿瘤细胞,对癌细胞精准打击,实现对肿瘤的“立体定向爆破”。不但提高了治疗精准度,对患者正常组织的损害也能极大降低,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此外,专家介绍,质子治疗的适应症广泛,尤其对于生长在复杂位置的肿瘤病灶,如眼部、颅底等部位肿瘤具有精准治疗的优势。

“智”造科技“慧”及民生,在合肥市高新区长宁大道与燕子河路交叉口东南角,就有这样一栋十分引人注目的红色外墙大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离子医学中心(合肥离子医学中心)。

据悉,2015年10月,合肥市人民政府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共建合肥离子医学中心项目,包含引进与自主研制两个子项目。合肥离子医学中心承担质子治疗系统的引进任务,旨在建设现代化质子治疗中心,以质子临床治疗为基础,建立放疗人才培训中心、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并作为自主研发质子装备的验证基地。自主研制项目由合肥中科离子医学技术装备有限公司承接。其中,一期质子治疗项目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身,以质子放射治疗技术为主要治疗手段,同时提供现代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的现代化、国际化癌症治疗中心。

据悉,合肥离子医学中心项目于2015年10月正式启动,2017年6月开工建设,2019年12月11日项目竣工验收。“目前质子治疗系统加速器已调试完毕,第一个旋转机架将于2020年12月交付,非质子部分于2020年6月进入试运行阶段。”该中心相关工作人员透露。

未来可期,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质子治疗项目的“本地化”,将造福广大肿瘤患者,提升安徽省肿瘤治疗整体水平。

【链上规划】

持续完善产业生态 生物医药未来大有可为

智者谋势,弈者谋局。

记者从合肥市发改委获悉,合肥市高质量编制“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科学布局产业发展。协调推进经开区精准医疗产业园、肥东县长临河国际医药港、肥西县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生物医药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积极争创国家战新产业集群。

同时,紧盯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在靶向药、高端医疗器械、精准医疗、医药合作研发等新兴领域,谋划引进行业头部企业,重点加快一批在谈企业的落户,同时加大对本土企业的培育力度,逐步壮大和提高产业链体量和质量。

重点项目的推进对于整体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记者了解到,通过生物医药产业链链长调度机制,合肥积极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全力加快39个续建、在建项目建设。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借鉴先发地区发展经验,探索采用企业化运营管理机制,建设合肥市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同时,加快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机构(GLP)、药械临床试验机构(GCP)、生物医药产业中试及生产平台等建设,支持企业新药研发。积极争创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争取国家部委同意开展更多领域的前沿医疗技术临床研究。

对于产业生态的完善,合肥也有着明确的“实施方案”。

制定出台生物医药产业政策条款,支持创新药械研发、平台建设等,组建生物医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助力产业快速发展;推进肥东县省级原料药基地建设,提高本市企业原料和制剂生产一体化水平;全力支持合肥市生物医药产品及时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医保药品目录和带量采购目录;加快中科院临床研究医院、肥西县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安徽医院建设,提高合肥市医疗研究水平;筹建合肥市生物医药产业协会(联盟),搭建企业与政府的沟通桥梁……都将为生物医药产业更好发展提供优质保障。

记者手记

目标始终如一 脚步铿锵有力

为采写这组稿件,记者走进了合肥多家生物医药企业。

不管是上游企业对生产研发的坚守,抑或是下游企业对检测服务的匠心,他们都用一种 “精耕细作”的态度奋战在生物医药这一领域。更好守护生命健康,是他们共同的初心。

毋庸置疑,良好的开局,为目前合肥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

不难发现,正是因为企业的“十年磨一剑”、科研人员的“接力攻关”、政府部门的“强力保障”,生物医药产业链的发展正绽放出夺目光彩。

全面提升这一朝阳产业的发展水平与质量,只有“开题”,没有“结题”。

以创新为核,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当前,合肥正以“链长制”为抓手,集聚创新资源,释放澎湃动力,赋能健康合肥。心存志,行久远,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合肥必将在生物医药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前进,书写属于这座城市的动人华章。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唐萌/文 高勇/图

新闻推荐

“我从包公家乡来”赴浙江宁波 采访团将探访包玉刚故居、天一阁、包公殿等地挖掘包公文化底蕴,提升包公文化影响力

本报讯由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中共肥东县委、安徽包公研究中心主办,新安晚报社、中共肥东县委宣传部承...

肥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东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