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一处宁静 享一份清幽 田园综合体让这里的乡村重焕活力
娄先生年轻时爱好踢球,如今年纪渐大,便玩起了一个人也能玩的足球高尔夫。每当天气晴好,他会带着一家老小和狗一起驱车一个小时到肥东县白龙镇的青龙甸来练一练。有时候,他还会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在此住上一晚,回去还能带些生态果蔬。
科技生态
田园综合体成为新宠
周末,寻一处宁静,回归田园生活,在蓝天白云下,享一份清幽,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都市人的度假方式。
沿着阜阳北路高架一路向北,穿过北城,按图索骥,不远便能找到青龙甸。
娄先生是这里的常客。早上9点多,他从家出发,10点多便到了。青青草地上,铺上地垫,摆上爱吃的水果和零食,夫人和孩子坐在上面野餐。娄先生便换上轻便的休闲装和运动鞋,在这里来一场一个人的足球高尔夫。
娄先生说,中午在这里吃吃饭,下午在果园里转转,开车回家也就一个多小时。“不想回家的话,在民宿住一夜,价格也不贵,还能体验大锅炒菜的乐趣。老人们找到了儿时的饭菜味,孩子们也觉得新鲜。”
2000亩美国山核桃基地、300亩足球高尔夫、鱼菜共养新体验、民宿大锅自得其乐……肥东县白龙镇青龙甸的这个田园综合体,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合肥都市人的新宠。
这里有2000亩美国山核桃实验种植地,该生态园副总经理胡坤告诉记者,2017年,生态园采取机械翻土,让土壤由坚硬变得松软的方法,保证树木可以吸收到养分、深入扎根。没想到,原本需要五年才能成熟的山核桃,在这里仅三年就开始结果了,“去年开始挂果,预计明年就会量产。”
量产之后,足不出户就能在家门口自己采摘碧根果,还能亲手炒制成不同口味。
在园区里还有两个塑料顶棚,进去以后简直是另一番天地。
各种珍贵的鱼虾在水池里徜徉,而生态蔬菜就漂浮在水面上,互相供给能量。这就是园区独特的技术成果——鱼菜共养基地。蓄水池里养着名贵的石斑鱼,鱼产生的肥料通过过滤进入到蔬菜池中,来提供蔬菜的养分,这些废水再通过过滤回流到蓄水池中供鱼生存。胡坤介绍,他们这个生态园最大的特色就是科技。“科技+生态,是我们立足的根本”。
董事长唐风华是清华大学安徽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他也是这个生态园的股东之一。“我1993年就回合肥了,通过校友会认识了很多安徽的清华大学校友,大家就想把一些经历投入到这个科技农庄上来,我们几个人也是一拍即合。”唐风华说,“合肥这些年发展得很好,而且合肥周边的农村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选择在肥东青龙甸,是因为这里离市区不远,交通便捷,在这里做项目,能够很好地吸引客户,也会有很多人来帮助我们。”
技术入股
一身“武艺”有了展示机会
对于城市来的人而言,这里是一片既有乡村风貌,又科技感十足的现代田园。对于当地老百姓而言,这里不仅让他们的闲田得以再生,同时还让他们一身“武艺”有了展示的平台。
据了解,整个青龙甸租用了10户贫困户土地,按照每亩600元的地租,一户贫困户有10亩地,年收入就有6000元左右。
另外,村民还可以在园区里务工,“我们这边有20多个是固定工人,每月两三千的收入。另外还有一些是临时用工,按天付工资,每天90块钱,每个月最少也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如果一个贫困户能有一个人出来工作,那每年也有两三万的收入了。”
最近在青龙甸附近,你还会看到周边的草地上各种姿势躺着卧着栖息的牛,这也是园区里正在试验的一种模式。当地有养殖技术的农户,带着技术和自己能拿出的一部分资产和园区合作。园区出资购买小牛,由养殖户来饲养,成品牛再由园区负责再加工和销售。
“我们这里养殖的牛区别于牛棚里的牛,更生态也更健壮,产出按照比例我们和农民共同营收。”胡坤说,这样的试验模式一旦成功,他们还将会把养殖品种以及范围扩大,让更多的老百姓加入其中。
说到养牛,褚绪成算是几代传承的行家了。曾经因为养牛,家中在村子里也能算得上是大户了。可是,这几年没有耕作需要,养牛也不被需要了。褚绪成也只能外出打工,当过保安,干过很多职业。去年他回乡便找到了胡坤,想要合作养牛,“我还是擅长养牛,现在这样的合租不仅能带来收入,还能照顾着家里,感觉自己也能发挥一技之长,真的很不错。”
路网覆盖
白龙镇为乡村振兴铺平道路
回归田园,既要有田园风貌,又要便民利民,交通必然是促进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要素。近年来,白龙镇在加快经济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注重以乡村道路建设为抓手,通过乡村道路网的全域覆盖,助推民生工程,在乡村道路的建设规划中优先向贫困村、贫困户、实体企业倾斜,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工程双丰收。
清水社区的张峰是当地芦荟种植大户,以前的种植大棚远离公路,外地经销商来拉货由于公路离大棚远,连连抱怨,再好的产品也卖不上好价钱。白龙镇党委了解情况以后,在年初的交通规划中优先考虑像张峰这样的种植大户,一个月不到,一条崭新的水泥路修到大棚门口。
路通了,生意好了,价格提高了,种植户的积极性更高了。孙岗社区的李金明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户,由于身体不便,出行都困难,多年难以发展。白龙镇党委一班人在基层走访中了解情况以后,针对李金明的情况,确定了先解决出行再解决发展的思路。如今路修好了,在政府的帮助下,经济收入逐年提高,彻底甩掉了贫困帽。
近年来,白龙镇投资数十亿元,共修建乡村道路345公里,由以前的乡镇通,村村通,逐步发展到户户通,既解决了交通、发展了经济,也带来了民生工程的巨大提升。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韩婷/文 高博/图 通讯员 王四海
新闻推荐
为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肥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东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