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龙城古村探秘史前人类文明
○1956年龙城遗址就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传说曹魏时期的古井,现在依然在使用 ○龙城社区 ○图中右边就是当年的城墙遗址□本刊记者赵杰张宇泽
编者按
近期,安徽省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名单公布,其中,肥东县部分乡镇和村庄分别被列入古镇、古村落名单。
肥东县地域辽阔,山清水秀,名胜古迹更有不少。从今天开始,本刊记者将陆续走访肥东的千年古镇和千年古村落,探究历史,品味千年以来的肥东文明……
肥东县石塘镇有一个千年古村落——龙城,这座古城孕育了古老的皖中文明……商朝石斧、周时陶罐、战国古墓的发掘,让千年的历史变得“触手可及”。
关键词一:地名由来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城”,四面城墙围起即为城。“龙城”在古代,表示王者居住的区域或统治中心。
龙城在汉代乃是浚遒县城。据清代嘉庆《合肥县志》记载:汉武帝时期,本地属扬州九江郡浚遒县。《汉书·地理志》也明确记述“九江郡属县浚遒,成德、柘皋、合肥”。由此可见,浚遒县始建于汉初,而真正有文字记载,则是从汉武帝时代开始。
关于“龙城”的地名由来,有两个传说:一说龙城是当年妙庄王的登基之地。相传战国时期楚国妙庄王建都于此;二说此地曾是淮南王刘安的王府,当年按照宫廷的模式修建,故名龙城。
关键词二:史前遗址
如今,在石塘镇龙城社区,有两块“龙城遗址”的新、老石碑,分别是1956年和2009年立的。
经肥东县文物部门初步调查,现在村的东、西、北还残存部分土垄,是古城垣倒塌后形成。城池东西400多米,南北600多米。曾经,旧城址内遍地断砖、碎瓦、残陶片。从商周到战国一直到汉代和南北朝,都有大量遗物。商代遗物集中于城西,先后采集到陶纺轮、石斧、石锛及陶鬲、陶罐等残片。汉代和南北朝遗物更多,有青铜剑、铁剑、箭镞、戈、陶井栏、陶罐、陶盆、铜碗等。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龙城还保留着合肥地区唯一的史前遗址——大城墩遗址。遗址位于龙城西北角,距龙城集镇2公里。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墩台近似圆形,面积4000平方米,墩高5米,从上到下三层阶梯台基十分明显,夯土明显。不过,之后北坡地表遭人挖掘毁坏。如今,东、南、西三面成为墓园,得以基本保全。
关键词三:古井古桥
一般来说,古镇古村里少不了古井和古桥,龙城也不例外。曾经,这里有座龙城寺,寺庙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据史料记载,龙城寺建于宋代。
虽寺庙毁掉,古井如今却仍在。昨天上午,记者于龙城社区粮站边看到了这口古井。只见井面口径两尺左右,井口仍保留着数十条栏绳印迹。据村民梁立厚介绍,井深四丈多,相传是曹操屯兵于此时建造的。“我们小时候,都是吃着这井水长大的。当时,村里四个大队近千名百姓,吃用都靠这井水。”
在龙桥,还有一座金水桥,只不过如今古桥已踪迹全无。据村民介绍,金水桥的位置在龙城粮站以南,老街、新街之间,此桥两边的地表水向西流经杨坝、双桥至马桥河,再入店埠河到巢湖。
多少年来,龙城一直位于丘岗之上。由于人工河渠有所改变,但天然的水流向却是如此,一水两边流,金水桥或与城同建也未可知。
关键词四:战国古墓
近年来,龙城还屡次发掘出古墓群。以上世纪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初两次发掘规模最大。
2006年,由于宁西铁路建设取土需要,让龙城社区丁头的古墓群“重见天日”。当时,省市县文物部门进行抢救性发掘,共发掘13座古墓。7号墓最大,墓室长宽各6米,深3米多,发掘出青铜鼎、铜缸、铜礁斗、铜罍、铜盆、铜剑祖、车马器、铜削和玉器陶器等共44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徽省发现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出土文物最多的战国古墓。龙城多处遗址证明,合肥周边地区早在史前时代,就有人类文明。
直到如今,在龙城还保留了一些与“龙”有关的饮食文化:农历“二月二”这天,吃的食物造型都与“龙”有一定联系,如水饺就叫“龙耳”,馄饨就叫“龙眼”,面条就叫“龙须”,用面做成各式的龙形面点,就叫“龙肉”,为的是沾龙气图吉利。
新闻推荐
近日,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肥东县劳务市场将于2020年元旦期间建成投入使用。该项目位于包公大道与沿河西路交口往西10...
肥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