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景美入画来 环巢湖治理与保护刷新美丽合肥“颜值”

合肥日报 2019-11-01 05:11 大字

合肥,因水而兴,缘水而美。八百里巢湖烟波浩渺,犹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合肥这座“创新高地”上。

近年来,为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巢湖,推动巢湖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合肥市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推进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和巢湖风景名胜区保护,切实解决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努力使巢湖流域经济社会更加协调、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实现巢湖流域水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持续明显好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工程建设

为加快推进巢湖综合治理,2013年,合肥市成立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市委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第一副组长、相关市级领导为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开发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巢湖综合治理的顶层设计和统一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市环湖办”),抽调人员集中办公,承担项目建设的综合协调和服务保障。

为高质量推进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努力实现从项目的谋划、实施、竣工到运行全过程、全覆盖的监督管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相继出台。

《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管理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合肥市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第三方巡查管理规定》、《关于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巢湖的工作方案》、《中共合肥市委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巢湖的意见》……一系列政策、制度、办法的制定出台,进一步完善了全市生态环保工作的政策和制度框架体系,全市上下形成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打造蓝天白云水清岸绿大湖名城的广泛共识。

环湖治理:绘就绿色合肥新画卷

河水清澈见底,水草随风摇曳,水鸟不时掠过水面……初秋时节,行走于十五里河下游湿地岸边,良好的生态环境令人陶醉。河口生态湿地是入湖河水“净化器”,十五里河河口湿地正成为十五里河入巢湖“生态屏障”。

近年来,围绕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合肥加快重点区域水环境治理技术集成和模式创新,着力在流域治理、湿地建设、污染源调查与解析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方案与技术模式,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中,通过扩充水体容量、增强水体流动性,对治污难点攻关试点,由河道扩展到流域治理,累计完成投资超200亿元;以十五里河流域治理为抓手,努力探索水污染流域治理路线图。

随着出湖水质保持优良,巢湖湖水每年通过裕溪河流入长江约30亿立方米,其入长江前的国控断面裕溪口,近年来一直稳定保持Ⅱ类,对长江干流的环境效益为正贡献,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作出了合肥贡献。

合肥市全面开展排污口普查,建设像长临河这样的污水处理厂,把所有污水接入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现有污水处理厂,高标准新建一批城镇污水处理厂。在点源治理上,安排82项具体措施,重点推进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双桥河4条重污染河流治理。

合肥还在环巢湖区域规划建设10万亩湿地,这些湿地如同巢湖的“肾”,对巢湖起着过滤清洁的作用。同时,这些湿地公园已经成为周末节假日市民休闲玩乐的好去处。

国内首个高标准就地处理初期雨水工程——京台高速处初期雨水调蓄工程建设运营获得成功;全面启动十八联圩湿地27.6平方公里修复工程,巢湖北岸将添天然生态屏障;蓝藻磁捕船在巢湖湖面“大显身手”;全面启动兆河、白石天河等清水型河流的保护性治理,保障入湖清洁水源……

从近年来监测数据的统计结果来看,在流域经济总量和城市人口快速扩张的巨大压力下,通过加强治污与保护,巢湖富营养化水平不仅未增加反而明显减轻,巢湖湖区水质逐步好转,重污染河流得到改善,污染浓度下降,蓝藻水华得到了初步遏制。

共抓保护:打造河清湖秀的巢湖生态体系

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污。如今在巢湖入湖河流途经区域,都有了分段归属、责任到人的“河长”,从源头上确保入湖河流的水质。目前,合肥市已经初步建立了河湖长制“合肥样板”。全市共有4600余名各级河长,正在悉心管护着全市的河流、湖泊、水库、渠道、塘坝。与此同时,合肥市还建立湖长制组织体系,共设湖长148名。截至目前,各市级河长巡河巡湖150余次,县、乡、村三级河湖长巡河巡湖28万人次。在健全河湖长体系的同时,合肥市还建立河长制微信公众号,设立河长制举报平台,接受市民对涉河湖问题举报,并聘请了20名行业专家作为市级重点河流“民间河长”。

在开展好湖体治理的同时,加强源头管理,巢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不断加强湖岸风景名胜区的资源保护工作。推进总规报批,《巢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7-2035年)》在住建部组织召开的总规部门和专家审查会上获得原则通过。强化立法保障,《巢湖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正在修改完善,出台后将成为巢湖风景区资源保护的法制利剑。积极开展巡查,根据卫星遥感图斑推进巢湖风景区专项巡查,成立巡查组开展例行巡查,对重点问题进行现场核查,属地政府开展整改,多管齐下,努力铸就巢湖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的绿色盾牌。

创新举措:助力重点项目实施

十八联圩湿地位于肥东县长临河镇西北部,这里将打造中国最大的一个圩田湿地。与许多湿地建设不同的是,这一湿地项目通过方案竞赛从海内外引进高水平设计团队,以研究的态度开展方案设计。

湿地建成后,既能构建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又能发挥南淝河部分水量旁路水质净化的作用。目前,一期工程3400亩基本完工,二期工程1标段705亩施工已近尾声,2、3标段7865亩正在施工。据了解,不仅在湿地修复上创新举措,市环湖办会同市直有关单位还稳步开展水环境治理工程,在南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试点应用并获得成功;完善乡镇污水处理DBO模式建设;选择蜀山区航鑫嘉苑和包河区望湖南苑两个共计5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进行海绵城市改造试点,成功进行雨污分流治理。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市环湖办始终坚持工程建设与科学研究并举,高标准推进项目建设。

组建巢湖研究院,打造开放式研究平台,加强巢湖治理基础研究;成立巢湖治理专家咨询委员会,遴选专家出谋划策;引进新优技术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

湖泊水生态修复主要在湖体底泥清淤、湖区截污、初雨调控的基础上,根据水系功能等实际情况,建立以沉水植物净化体系为主,水生动物调控为辅“动静”结合的水体原位净化体系,进而达到“净化—绿化—美化”三位一体。利用上述技术,柏堰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和南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试点应用并获得成功,其中柏堰湖水质指标由劣V类提升为Ⅳ类,水体透明度大于0.8m;南湖水质指标由劣V类提升为Ⅳ类,水体透明度1m,项目获2017年建设部人居环境范例奖。

新闻推荐

我的提案变成了现实

□王耘昌2007年,我非常荣幸地被推荐为八届县政协委员,从此与政协的感情和缘分加深了一层。回想政协委员的经历,回想...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