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时节播种忙种田也玩高科技
○翻晒稻种 ○已经发芽的稻种 ○即将上市的绿色大米 ○工人正在撒稻种 ○引入了物联网系统,在办公室就能监测田里的状况 ○全程农事服务中心提供从种到收的一条龙服务 ○王为刚新引进的烘干设备□张华本刊记者赵杰
小满时节耕种忙。5月21日下午,在桥头集镇桥青社区,只见几位工人正在农田里撒种。时下正是粳稻播种时节,肥东一些种粮大户们均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
王为刚是当地的一位种粮大户,近年来,他的家庭农场不仅带动了周边百姓共同致富,而且他还成立了“全程农事服务中心”,利用机械化种植将极大提高的种田效率。
小满播种忙
一粒、两粒、三四粒,五粒、六粒、七八粒……21日恰逢小满节气,在桥头集镇桥青社区的农田里,只见四五个工人正往田里撒着种子。“从五月初我们就开始播种了,一直要持续到六月份”,一位工人告诉记者,一般来说,一亩田播种十二三斤。“别看只是简单往田里撒种子,可也要讲究技巧。一定要播撒均匀,不然长成苗以后就会东一块西一块,得要移苗,会耗费大量人力。”工人表示。
据了解,农田的主人叫王为刚,是当地一位种植大户。据王老板介绍,播撒稻种得持续到下个月中旬左右,水稻种植面积近5000亩。除此以外,王为刚还有3000多亩的蔬菜种植,以及2000多亩的苗木。
如此规模的种植少不了请一些工人,据介绍,目前在王老板的农田干活的工人平均一天有五六十个,高峰的时候有一百多人。王为刚坦言:家门口一带的工人相对较少,且年龄偏大,为了不影响耕种进度,他不得不从外地找工人,当然,花费就要更高一点。
十年磨一剑
其实,王为刚搞种植已经有十个年头了。早些年间,王为刚做的是水产批发,当问及“为什么想到要做农业”时,王为刚说:“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是2008年后,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做农业可以得到国家的支持和奖励;其次是看重农业在当下乃至以后的发展前景;此外,我们一家都出身农民,我对土地有着很深厚的感情。”
2010年初,经过充分的酝酿和准备,王为刚终于下定决心,在家乡桥头集镇承包了720亩田地,种植水稻和小麦。王为刚说:“我做的是传统农业,也就是种植传统的一麦一稻,但是,利用现代化手段来经营。”
“可是第一年就亏了70多万元。”在分析失败原因时,王为刚说,“因为从来就没有接触过农业生产,更不懂利用农业科学技术!所以产量很低。那个时候,小麦亩产只有300斤,水稻也就只有700斤。”第一年的亏本,让他总结了经验和教训,于是,他下苦心钻研种植技术,向种植能手取经。第二年收获后,虽然没有再次亏本,但也仅仅只是保本,收益还不如普通的农民。
经过长时间的挣扎和思索,最终,在2013年的时候,王为刚吸收了一位农业技术人员,让他以种植技术入股,并扩大了土地的承包规模。这一年,他们终于开始有所盈余,有了一定的利润空间,王为刚心里的石头也终于落地了。
就这样,十年时间,王为刚的种植规模越来越大,并在期间注册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家庭农场。
高科技种田
21日,记者在王为刚的家庭农场里看到了一个“全程农事服务中心”。原来,这是去年王为刚才建的一个机构。在中心里,记者看到了许多机械化的设备,收割机、烘干机、插秧机等等。
据了解,一台台先进的设备加在一起价值数百万。显然,王为刚已将种田渐渐演变成了全程机械化。在演示厅里,记者还看到了一套物流网监测系统,在电脑屏幕上,显示了“大气温度、压强、雨量、风速等数据”,除此以外,监控设备还能无死角地查看每一块农田的长势以及工人干活的情况。
中心里还设培训室,原来,这可以让村里一些种植户聚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中心外,只见一位工人正在晒种,据透露:新的稻种经过晒、泡后会出一些小芽,再将其包衣后最后播撒到田里。
新闻推荐
□陈海滔本刊记者陈强因为受到家庭矛盾困扰,女子心灰意冷之下欲跳楼轻生。危急关头,接到电话的县公安局110报警服...
肥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