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包河、包墓及其他

烟台晚报 2019-03-03 10:37 大字

燕台石

十多年前多次到过安徽省合肥市,虽说是一座省会城市,但给人的印象是不古不新、不大不小、了无特色。近日到合肥参加侄子婚礼,顺便游览一下市容与景点,短短十年的时间,这座城市的面貌已是焕然一新,宽敞的马路、众多的高架桥、现代化的机场,还开通了地铁,这些我并不感觉特别新奇,让我惊讶的是这座千年古城恢复了她的历史文化风貌,展示了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影响力,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均发源于该地而得名。秦置合肥县,隋至明清时,合肥一直是庐州府治所,故又称庐州,又名庐阳,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历史上出现过许多闻名天下的达人,但在全国有口皆碑的名人非包公莫属。古人云:人以地名,地以人名。合肥因出了个包青天而闻名天下。包公就出生于合肥的一个小山村。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包公诞生在庐州合肥,就是今天的合肥市肥东县包公镇,名拯,字希仁,天圣朝进士,先后任监察御史、三司户部副使、河北都转运使、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等职。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包公的业绩,更多的是出现在广为流传的文艺作品中,如小说《包公案》、京剧《铡美案》、电视剧《包青天》等等。“包公”这个称谓,早在包拯生前人们就这样称呼他,并非后人叫起来的。包公生前好友吴奎所撰《包公墓志铭》开头便说:“宋有劲正之臣,曰包公……其声烈表爆天下人之耳目”。

北宋嘉祐七年春天(1062),包公年事已高,家中又无田产,宋仁宗下诏赏赐包公在庐州地界一片相当大的土地,以解决包公告老还乡之后的生计,包公坚辞不受,只要了庐州城郊的一段淤堵已久的护城河。包公请人清理壅塞葑草,疏浚淤泥,以利舟楫。并嘱包家族人在护城河里植荷、养鱼,以水域养殖的收入聊补家用。这段护城河从此被人们称之为“包河”。这是包公退休后为家乡做的一件好事,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包公不仅清廉为民,而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颇具环保意识。

如今的包河,经过扩建改造,成为合肥著名的园林景点。当你走进包河公园,会立刻感受到置身于另一番天地:北岸是一脉错落有致的层林护卫着老城墙根的斜坡;南岸是一片水杉和常青棕榈直插云天;周围河堤是成行的绿柳婆娑起舞;波光粼粼的河面映衬着蓝天白云和楼台亭阁的倒影;蜿蜒的玉带桥连着两岸的道路和草坪,处处步移景异,令人流连忘返。

在包河南畔林区,坐落着包拯墓园。包拯病逝于北宋嘉祐七年(1062),次年由他的女婿护送灵柩回老家,归葬在今合肥市东郊大兴集。后来,金兵入侵,攻陷合肥,包拯墓被破坏,当时的随葬器物也大多被盗。包拯后裔将原棺和墓志迁葬于墓西三十多米处,原墓地被废为耕地。后来,当地官员误将包夫人墓当作包拯墓,修葺一新,并盖有享堂。1973年,合肥文物部门对包拯及其家族墓地进行清理,从包拯墓葬中出土了包拯遗骨及其墓志,同时还出土了包夫人董氏及他们的两个儿子、儿媳及长孙的遗骨。1985年,开始动工修建包公墓园,历时三年竣工。墓园内迁安了包拯及其夫人、子孙的遗骨。包公曾言:“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墓园由主墓区、附墓区和管理区组成。主墓呈覆斗型,墓室内安放有包拯墓志铭和2.4米长的金丝楠木棺,棺内安放包拯遗骨。北侧是附墓区,有包拯夫人董氏及其子、媳等墓5座。整个墓园庄重肃穆,寓包拯禀性峭直、刚毅之意。主要建筑上置有全国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刘海粟、启功、溥杰等撰书的楹联。

与包公墓紧紧相连的是包公祠。包公祠的全称为“包孝肃公祠”,是祭祀包拯的专祠。“孝肃”二字,是宋仁宗赐的谥号。包公祠背靠合肥老城区的环城南路,三面临水,莲荷盈盈,绿树掩映。据《庐州府志》记载:“香花墩,在城东南门外濠中,是包公青少年读书处,本为公祠,蒲苇数重,鱼凫上下,长桥径渡,竹树阴翳。”另据碑文记载:包河小洲上原有一座小庙,明朝弘治元年(1488),庐州知府宋鉴(字克明)见小洲环境风景幽雅,遂将小庙拆除,改建为“包公书院”,并改名为“香花墩”。1539年,御史杨瞻把“包公书院”易名为“包公祠”。

包公祠曾毁于太平天国时期。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李鸿章筹白银2800两加以重建,规模依旧,只增添了东西两院。公祠大门前有一座白底黑框的照壁,照壁前后正中均绘有一叶青荷,青荷侧旁一枝荷花亭亭玉立,喻意为出污泥而不染。包公祠大门的门楼两边立着一对抱鼓石,它与祠内正殿两旁的两只石狮,都是古代象征威严和权力的建筑。据称在古代,只有帝王将相、文武百官的王宫、官衙、府第门前才可以建有。跨过山门,踏着翠色笼烟、波光浮碧的青石小道,迎面而来的是一座石砌的小桥,桥头左右分立两只石狮。越过绿树荫庇下的小桥便是白墙青瓦构筑的三合古院。两扇黑漆山门上,是隶书“忠贤将相”、“道德名家”的对联。东西两边侧门,分别题写着“顽廉”、“懦立”(顽廉懦立是成语,意思为使贪婪的人廉洁,使懦弱的人立志)。整个祠的外观看上去古朴庄严,令人肃然起敬。

从山门而入,四方形天井正中,前立台湾香客赠送的铸鼎香炉,后立新加坡香客赠送的铜制香炉。五开间的包公祠正殿(又称享堂),正中端坐一座巨大的包公塑像。塑像高约八尺,一手执笏,一手握笔,古铜色的脸庞上,浓眉长髯,神情端庄严肃。包拯塑像的两边分别是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大护卫的站立塑像。上方高悬着五方横匾,正中匾额书“色正芒寒”,左匾书“节亮风清”,右匾书“庐阳正气”。殿的上上下下,到处都可以看到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楹联。

包公、包河、包墓、包祠成为包公文化的代表,合肥市以此为基础,力图将包公文化打造成城市的灵魂,重新规划、改造、建设了包公文化园,简称“包公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还新建了清天阁、包公纪念馆、功德广场、水面喷泉等。整个风景区庄严肃穆,环境优美;湖面波光涟漪,游艇如梭;两岸垂柳婆娑,嘉木葱茏,成为人们拜谒先贤、观赏游览的好去处。

包公文化只是合肥在城市建设中的一例。这些年合肥市新建、扩建的大型文化设施多不胜数:安徽博物馆新馆从多侧面综合展示安徽的历史文化亮点,渡江战役纪念馆犹如一艘乘风破浪的巨型战舰遨游于巢湖,安徽名人馆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名人专题类博物馆……如今,在合肥市,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纪念馆、城市阅读空间、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遍布城乡,城乡居民可以选择的公共文化区域和可参与的文化活动多种多样,逛庙会、看文艺演出、参观各种馆藏、举办各类主题活动,就连地铁也成为一座“流动的博物馆”,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文化的熏陶。合肥市不断扩大完善的文化设施如同一张张城市文化名片,彰显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体现着城市文化的软实力。

跨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由于市场经济的强势冲击,加上外来文化的涌入,一些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旧城区、风景地带等,遭受到“建设性破坏”,命运堪忧。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一个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主要是靠文化,而非大楼。一座城市如果文化发达,思想解放,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扬科学精神,城市发展就大有希望。合肥市的做法无疑值得借鉴和仿效。

新闻推荐

晋氏始祖情定双山脚下

○雕梁画栋的木构件如今荒废在田野○社区乡贤馆也介绍了晋氏家族的由来○晋氏宗祠如今已不见当年辉煌○诉说家族往事○覆...

肥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东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