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氏始祖情定双山脚下
○雕梁画栋的木构件如今荒废在田野 ○社区乡贤馆也介绍了晋氏家族的由来 ○晋氏宗祠如今已不见当年辉煌 ○诉说家族往事 ○覆满青苔的柱子 ○一口老井如今仍在使用 ○精美的木构件□张华本刊记者赵杰
众所周知,历史上有西晋之说,当时与东晋合称晋朝;如今的山西省简称“晋”……
可是,要说到“晋”这个姓氏,你能了解多少?你身边有姓“晋”的人吗?
在肥东县桥头集镇复兴社区,“晋”姓可算是这里的大姓了,初步统计一下有一、两千人。
那么,晋氏家族是什么时候与肥东结下不解之缘的?这个家族在历史上有啥故事?今天,让我们来一起探索一下有关于“晋”姓的那些事儿。
情定肥东
肥东桥头集镇复兴社区有三个村民组:晋东组、晋西组、小晋组。在这三个地方,村民们普遍都姓晋。日前,记者来到复兴社区,找到了几位晋氏家族的老人。
75岁的晋心元曾经是一位村干部。说到家族的历史,他告诉记者:当年他们的始祖,从山西迁到合肥东乡。“当年始祖来到肥东,来到双山脚下,看到这里山水交映,风景秀丽,便在此定居,一代一代繁衍下来。”晋老表示。
晋心元所说在其家谱中也找到了答案。家谱上有记载:“因元末之乱我始祖兄弟三人接踵而来,由大江顺流而东,一公择居芜湖之北乡,一公择居全椒之西乡,我祖迁庐州合肥乡东六十里……”
当年家族的记忆其实一直延续多年,“以前始祖三兄弟的坟一直都保留完好,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才毁掉。以前还有三棵百年枣树呢!”晋老说。
祠堂荣耀
家谱、祠堂可以说是每个家族的根脉,对于肥东的晋氏家族来说,他们的祠堂曾经十分气派,只因岁月变迁,加上上世纪文革期间的动荡,如今只剩下几根房梁。
有记载:晋氏宗祠建于明末清初,坐落在大晋村东,祠堂四周砌高耸青色砖墙,宛如一座城堡。门前两面大鼓立于两旁。一进大门两边悬挂一尊铁钟,一边摆放一面大鼓。宗族若发生重大事件,即击鼓,撞钟。二幢为宗族议事厅,大厅两边竖立八根径柱,其中四根为捆绑触犯家法的族人;三幢为牌位厅,论资排位陈列着祖先牌位呈梯子形,牌位座下排放着棺木寿材。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气派的祠堂已不复存在。当天,在族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祠堂旧址,只见除了几根旧房梁,祠堂已成为一片废墟。虽已过数百年,房梁上的雕饰仍清晰可见,一个个人物、动物图案惟妙惟肖。
在一些残梁旧墙上,能看到族人贴着的红纸。原来,这是春节期间族人在此祭祖时所贴。
源自山西
晋氏家族的祖先为何许人?据《元和姓纂》载,上古周武王将儿子叔虞,分封为唐地的首领,故称为唐叔虞。至其子燮父,因唐地有条河流叫晋水,所以叔虞的儿子就将地名改为晋,并建立了晋国。晋国就在现今山西省太原一带。到了春秋时代,传二十代,韩、赵、魏三家分晋。原晋国王公之族被废为庶人,子孙遂以原国名为姓,是为晋姓。晋氏得姓始祖唐叔虞。根据《文韵》记载,晋国本是唐叔虞的后代,后代以晋为氏,称为晋氏。
据了解,晋氏宗祠在解放后,曾设立红星高级社办公室。“文革”期间,象征“四旧”形式的建筑模式被清洗空,后期改建做红星小学。1985年红星学校跟复兴小学并校后,人去祠空。由于历年之久,加之后期几次改建及长年失修,1989年为了建盖村级轮窑厂办公宿舍,一、二幢房屋被拆除,仅剩下三幢,现已倒塌,晋氏宗祠仅存旧址。
新闻推荐
为让辖区居民了解计划生育家庭保险,店埠镇镇北社区计生信息员通过入户、QQ、微信等方式开展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参加保险...
肥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东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