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第一次”让昔日贫困村“脱胎换骨”

江淮晨报 2018-07-26 01:28 大字

晨报讯 蒋祠村位于合肥市东北方向,与滁州市定远县接壤,属于江淮分水岭地区,由响导乡原郭吴、蒋祠、马陈三村合并而成。在选派第一书记的不懈努力下,昔日贫困村收获了十个“第一次”。

蒋祠村拥有土地15000多亩,居民1013户(4560人),2/3人口在外务工。2014年,在这个充满传统田园风格的地方,因交通闭塞、基础设施滞后、人均收入较低、无村集体收入等不便,被评定为安徽省级贫困村,是肥东县贫困面积较大、贫困人口较多、贫困程度较深的行政村之一。

“4年前刚来时,知道自己村比别人选派的村大、复杂、远、还穷,心里曾经短期内不是滋味。”经过调整适应后,刘成东确定了“不与他人比环境,敢于自身迎挑战。把握政策善谋划,夯实基础为群众”的理念。

说干就干。刘成东全身心投入到扶贫事业上,吃住都在村子里,掌握了贫困户的情况后,刘成东决定推动扶贫产业全覆盖。蒋祠村分批有序推进全村除10户五保外,40户贫困户的光伏电站建设;通过家禽、牲畜自养或寄养周边企业等方式,保障50户贫困户特色种养业的产业分红;争取县财政支持,鼓励致富大户先行垫付300万元,在全县14个贫困村中,率先启动高标准的蔬菜大棚扶贫产业园建设……多元化的扶贫产业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

7月19日,记者来到一片“8424”瓜地,这是蒋祠村已经投产的扶贫产业园,贫困户老蒋和老伴就在这个西瓜地里上班。“我一天80元,老伴一天60元。”老蒋说在务工的一年时间里,他亲眼见到了“瓜熟蒂落”。

“以前村里人都闲,现在都没空。”老蒋笑着说。

一旁的刘成东说,2016年底,贫困群众腰包鼓了,放心水通了,水泥路连了,房子安全了,村庄漂亮了,百姓办事方便了……第一次捧回“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第一次推动扶贫产业全覆盖、第一次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等十个“第一次”让昔日的省级贫困村摘掉了“贫困帽”。

“我们有个二期450亩扶贫产业园也已动工,今年11月份也将正式投产。”看着各项扶贫产业正在“开花结果”,刘成东连连表示真舍不得就这么离开了,所以他向组织申请了留任,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晨报记者 陈家静 通讯员 刘磊 谢学勤

■人物介绍

人物:肥东县响导乡蒋祠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 刘成东

任职情况:第六批、第七批选派帮扶干部

感悟:扶贫产业正“开花结果”,我舍不得离开

新闻推荐

脱贫一线当“精兵” 群众增收前路宽

2014年,任职于市质监局的刘成东作为全市第六批选派帮扶干部来到肥东县响导乡蒋祠村,“蒋祠村比别的选派村大、远、穷,刚被分...

肥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东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