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一线当“精兵” 群众增收前路宽

合肥日报 2018-07-25 01:19 大字

2014年,任职于市质监局的刘成东作为全市第六批选派帮扶干部来到肥东县响导乡蒋祠村,“蒋祠村比别的选派村大、远、穷,刚被分配过来时,我觉得心里有些‘酸楚\’。”但是经过三年不懈的努力,蒋祠村在刘成东的带领下实现了三个“第一次”:第一次实现扶贫产业全覆盖、第一次实现村集体收入零突破、第一次让村民喝上安全饮用水。刘成东感到自己与这片土地紧密地融合在了一起。今年,他主动报名,成为全市第七批选派帮扶干部队伍中的一员,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再度迈进。

蒋祠村是合肥市滁州市定远县交界的“北大门”。2014年刘成东到来之前,这里由于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落后、人均收入较低、无村集体收入等,被评定为安徽省级贫困村,是肥东县贫困面积较大、贫困人口较多、贫困程度较深的行政村之一。

2014年,刘成东来到蒋祠村担任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他经过实地走访考察后发现,要激发村民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就要使脱贫攻坚工作从“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经过几年的努力,蒋祠村里首期占地370亩的现代化农业扶贫产业园已悄然成形,142个钢架大棚建成投入生产。今年,这里生产的80万斤西瓜早已销售一空。刘成东告诉记者,他们采用的是套种方法,上半年种植西瓜,下半年种植杭椒,轮流种植,效益可观。该扶贫产业园负责人告诉记者,产业园常年聘用200多人,大部分是当地贫困户,每年收入至少达到两万元。按照计划,蒋祠村三年内建成钢架大棚1200亩,将继续优先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带领乡邻共同创业、共同致富。

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蒋祠村走出了一条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路。刘成东说,通过大户的带动和帮助,实现了扶贫产业全覆盖,为所有贫困户都找到了增收渠道。

除了帮助村民增收,刘成东还在提高村民生活品质上下了不少功夫。由于地处偏远,缺乏大型水库,蒋祠村的村民过去饮水主要依靠机井水、压井水、沟塘水,既不干净,也容易传播疾病。为解决这一问题,刘成东多次向上级汇报,争取了544万元资金支持,从干净、卫生的岱山湖水源地取水,推进安全饮用水工程顺利实施,让全村1013户家庭第一次喝上了放心水、安全水、健康水。同时,刘成东还在蒋祠村推进自然庄之间道路硬化工程。目前,全村已通水泥路近21公里,改变了原先仅村部门口有水泥路的状况,第一次形成道路硬化村村通、庄庄连的网状交通格局,为村民生产生活的改善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

刘成东告诉记者,过去的成绩来之不易,如今也都是沉甸甸的责任。在下一个三年里,他将继续和村“两委”、广大群众一道,进一步夯实脱贫攻坚的实效,进一步打好乡村振兴的底子!

·本报记者 朱震宇·

新闻推荐

帮助瓜农销西瓜

7月22日,文一集团职工到八斗镇锻谈村,帮助困难瓜农王守清,销售18亩丰收的西瓜。八斗镇历来是西瓜种植面积较多的乡镇,今...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