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吃出小时候味道

安徽商报 2017-07-08 07:00 大字

牌坊乡贝栗南瓜

7月6日,肥东县牌坊回族满族乡(下称“牌坊乡”),气温已达33℃,蔬菜瓜果大棚里的温度更是逼近40℃。种植大户元运竹和妻子、农户在杭椒大棚里挥汗如雨,收获这一季最后一个大棚里的杭椒,绿油油、红彤彤的杭椒果实意味着又是丰收季。元运竹被当地群众赞为“瓜哥”,这一季不仅杭椒丰收,他种植的小南瓜也被抢购一空,眼下又种上了红肉火龙果。

种杭椒

杭椒之乡后起之秀

“我是2014年在牌坊乡开始种植杭椒的,那时候这里的杭椒种植早就已经成规模了。”元运竹说,虽然起步晚,但规模较大,采取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方式,当年就流转了土地528亩,建起了种植大棚将近240个。“我们的杭椒都是大棚种植,每年能生产两季,亩产将近5000斤”。这位鲜卑族后裔,如今是肥东县现代农业协会的副会长兼秘书长,是牌坊乡发展现代农业的领军人物之一。“我们种出的杭椒,长度10厘米左右,体型细长匀称,是杭椒中的精品。”元运竹说,很多人都喜欢吃“杭椒牛柳”这道菜,杭椒肉质细嫩,味道鲜香,辣味适中,十分开胃下饭。而在烹饪中,杭椒也是最常用的配料之一。

牌坊乡副乡长孙世勇介绍说,早在2004年前后,牌坊乡农户就陆续开始种植杭椒,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这个乡已成为仅次于海南、杭州的全国第三大杭椒生产基地,也是合肥市规模最大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这里种出的杭椒远销江浙沪,国内市场上四分之一的杭椒都产自牌坊乡。“精品杭椒最贵的时候,卖到每斤12元,现在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价格虽然降了下来,但每斤也在3元左右。”孙世勇说。

种番茄

“吃出小时候味道”

杭椒并不是元运竹单一种植的蔬菜,他的农场里还种植番茄、草莓、红肉火龙果等蔬菜和水果。“农业产业仍然是弱势产业,投入大、收益小、风险高,遇到自然灾害或病虫害,以及市场波动,就会亏损。”元运竹说,这种情况下,他认为必须改变单一种植模式,在技术和市场上,寻求创新突破。

元运竹的农场不断引进新优品种,成为一家知名农业科研机构的试验示范基地,种植遵循的是有机和无公害要求。“我们施肥大都用的是饼肥,对于不同的蔬菜、瓜果品种,会施以一定的土壤调理剂,科学防虫、除草,全程不用农药。”元运竹说,通过科学、规范种植,不仅确保食品安全,更能保证农产品的品质。他将这一套农业种植经验概括为:规范、标准、责任、使命、良心和感情。“我们种出来的番茄,有一位‘大咖\’来考察的时候现场品尝,说他吃出了‘小时候的味道\’。”元运竹说,虽然这句评价没有用任何学科的定义,也没有华丽辞藻的修饰,但他认为这是最令他感动的宝贵评价。

种小南瓜

申请注册“爱心瓜哥”商标

现在,元运竹被当地群众称为“瓜哥”,因为他还有一个主打的农产品——贝栗南瓜。这种小南瓜只有成人的拳头大小,但煮熟后肉质和板栗一样细腻、软糯,吃起来口感微甜、清香。

“在种植过程中,每一个南瓜都采取人工授粉、点花,通过精准施肥、灌溉,保证它的生长。”元运竹介绍说,他种植了70亩南瓜,其中10亩是精品小南瓜,亩产在1000到1500斤之间。今年小南瓜已收完,被抢购一空。“根本不用到市场上销售,通过自然客户,用电话、微信、网络等预订,然后快递出去。”他说,精品南瓜经过礼盒包装,更进一步提升了档次。

眼下,元运竹给他种植的农产品申请了“爱心瓜哥”注册商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已受理。原来,去年夏天,合肥巢湖流域遭遇大洪水,元运竹志愿投身长临河前线防汛,一直无暇顾及自家瓜地受涝、需要抢收。后来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地里的南瓜被及时收获、卖出,免受损失。“这是一段佳话,我用这个商标来纪念。”元运竹说。

叶继玲李伟豪武鹏文/摄

新闻推荐

我植梧桐树 飞出金凤凰

十八岁成人礼2017年的6月,注定是高升学校种植下的梧桐树枝繁叶茂并飞出金凤凰的时刻。葛廿彪同学,2017年高考理科658分(同时获得北大博雅计划专业加分),肥东县第二名,合肥市区(含长丰、肥东、肥西、...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吃出小时候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