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深深祝福《合肥晚报》
3月31日,在《合肥晚报》创刊60周年庆祝大会上,一些老朋友纷纷送上祝福。他们或因工作关系与《合肥晚报》常年打交道,或是深深喜欢这张报纸数十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深情讲述着与这张报纸的情缘。
李玲: 希望《合肥晚报》更多地走进县区
瑶海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玲说,当前合肥被定位于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对城市建设和城市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为合肥的老工业区,瑶海区正在打造‘合肥东部新中心\’,让老工业区重新焕发活力,助推合肥经济发展。”李玲说,希望《合肥晚报》更多地走进县区,走进老工业区,关注合肥老城区的变化,关注居民家门口的变化。
李玲介绍,3月30日,瑶海区正式启动实施“九个一”惠民工程,今年计划实施188项惠民项目,首批70个项目已开工。这些项目都是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包括停车场、游园、菜市场、老旧小区改造等,随着这些项目的实施,瑶海的城市面貌将得到巨大提升,百姓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城市品质和形象得到提升,为加快建设“合肥东部新中心”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希望《合肥晚报》记者多来瑶海走一走、看一看,记录这些发生在老百姓家门口的变化和发展。”李玲说。
合肥晚报 合肥都市网记者 蒋瑜香
许泽夫: “合晚”搭建坚实的文学起步台阶
“《合肥晚报》为我的文学创作起步,搭建了一个十分坚实的台阶。”中国作协会员、肥东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肥东新闻中心党委书记许泽夫坦言,他对这张报纸的感情相当深厚。
据许泽夫回忆,1983年7月份,风华正茂的他刚参加工作,当时是在一所乡村小学当教师,学校订了一份《合肥晚报》,成了当时他的“精神主粮”。“当年的《合肥晚报》是四开四版,我们都是用很膜拜的心情来阅读报纸。”许泽夫透露道。
因为喜欢文学,后来,许泽夫就尝试写作,于是与《合肥晚报》的关系再进一步。大约在1985、1986年,许泽夫第一次在《合肥晚报》上发表了自己的作品。“那是一首五行诗《蛙鸣》,以乡村的夜晚为背景。‘夜的琴弦上弹奏……\’”对于第一次在《合肥晚报》上发表的“小豆腐块”,许泽夫记忆犹新,诗的内容张口即来。“那是我第一次投稿被采用,稿费是2块钱。”许泽夫回忆,他当年甚至很长时间都舍不得去取,就把取款单放在家里反复看。
如今,许泽夫作品越来越多,成就越来越大,与《合肥晚报》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作为人来说,60岁是花甲之年,但是对一份报纸而言,我认为她永远年轻。特别是《合肥晚报》这几年不断创新,从社区报到新媒体,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我对此表示热烈祝贺。”许泽夫说。
合肥晚报 合肥都市网记者 李京鹏
周跃东: “合晚”开创安徽融媒体新时代
3月31日的庆祝大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庐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周跃东特意赶到现场,以一名老读者、老朋友的身份送上祝福。
“《合肥晚报》在安徽率先走进融媒体新时代。”周跃东说,《合肥晚报》创刊60周年来,走过风风雨雨,伴随着合肥这座城市不断发展壮大。合肥从一座中型城市发展到现在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而在《合肥晚报》的基础上,合肥报业传媒集团也成立了,《合肥晚报》本身又发展到现在的一报两网、微信、微博、ZAKER合肥等融媒体集群,开创了安徽融媒体发展的新时代。
“庐江是合肥南部的副中心,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要把庐江打造成现代产业基地,打造成合肥的后花园。今年我们与《合肥晚报》合作,在报纸上开辟《今日庐江》版,同时与《合肥晚报》一起筹备全国晚报协会的一个会议,这对宣传庐江、壮大庐江将起到积极作用。”周跃东说,希望《合肥晚报》成为宣传庐江最重要的平台之一。
合肥晚报 合肥都市网记者 李京鹏
李大勇: 希望“合晚”继续伴我成长
李大勇是《合肥晚报》的一名80后读者,而且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老读者,现在,他已是合肥市城管局的一名中层干部。
“希望《合肥晚报》今后不仅继续伴随我成长,也伴随孩子们成长。”李大勇对《合肥晚报》的未来充满信心。他透露,作为一名合肥生、合肥长的市民,这张报纸一直伴随着他成长,“从读书时代到工作时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从最初的小开张到后来的彩页,一直到现在的有网站、有微信,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越来越丰富。相信今后的生活当中永远离不开《合肥晚报》。”
合肥晚报 合肥都市网记者 李京鹏
新闻推荐
师资建设呈现新亮点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