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六棵树”催生家族兴旺——走访白龙镇朱氏宗祠

肥东晨刊 2016-12-07 00:00 大字

○不忘先祖 ○白墙苍柏透露着庄严的气息 ○屋脊上历经风霜的神兽 ○家训警示着后人 ○宗祠的结构为“回”字形 ○回廊上挂着朱氏后人的书法作品 ○祖先从江西瓦屑坝迁来□刘志平  本刊记者  赵杰

朱氏宗祠位于肥东县白龙镇快乐村,祠堂还有个美丽的别名叫“六棵树”。目前的朱氏宗祠为新建祠堂,老祠堂创建于清光绪年间,于上世纪文革期间拆除。新祠堂于年重建,在保持老祠堂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富有创新,气势恢弘。

朱氏家族又称“六棵树”

昨天上午,我们来到位于白龙镇快乐村的朱氏宗祠。从大门进入,眼前一块高大的大理石屏风上朝北的一面雕刻着《朱子家训》,朝南的一面雕刻着碑文《重建宗祠说》。

宗祠内清一色的青松翠柏,古朴厚重。在“朱氏宗祠”牌匾上,我们看到了“合肥北乡六棵树”字样,“六棵树”为啥意思?这就要说到朱氏家族的起源了。明朝初期,朱氏家族始祖三兄弟自江西瓦屑坝迁徙至合肥北乡青龙厂东朱岗定居。大始祖朱万益生有六子,百年之后子孙为纪念先祖,就栽了6棵树作为纪念。渐渐地,“六棵树”就成为了朱氏家族的代称,后代多聚居于白龙镇境内。二始祖朱万春迁徙到草庙黄泥段,后世子孙多居住在众兴、黄栗等地。三始祖朱万寿迁徙至定远朱湾、九梓等地,后代子孙多聚居在定远境内。

说到这六棵树,在族人眼中被视为神树。“六棵树有几百年历史了,每棵都十分高大,好几个人都抱不过来。可惜在太平天国的时候毁掉了五棵,最后一棵也毁于上世纪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族人朱金顺告诉我们。

祠堂正殿系抬梁式与穿斗式结合构架,首先映入眼帘的为大始祖和二始祖的巨幅画像。画像上两位始祖古朴厚道,慈祥地看着进来的每一个朱氏子孙,画像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最上方有“白鹿堂”三个大字。“我们朱氏家族为朱熹后裔,先祖当年曾创办白鹿书院,所以以‘白鹿堂\’为堂号”,朱金顺说。

有关朱姓起源的传说

祠堂东西两旁为文化长廊,东院墙门北为大理石镶嵌的功德碑。西边回廊有彩陶制作的精英小传,记载了活跃于各行各业的部分精英的主要业绩。南北两进之间为两位始祖墓。东西文化回廊上挂着有关修身、养性、齐家、治国的格言警句、祖先遗训,充满浓郁的文化氛围,意为朱氏子孙要不断完善自我、关注小家、更应放眼四海、胸怀天下。

朱姓起源于哪里?在文化墙的一角,我们找到了答案。原来,朱姓出自曹姓,为颛顼帝之后裔。相传帝颛顼有个孙子叫陆终,生有六个儿子。其中,第五个儿子叫安,姓曹,封在曹(今山西东定陶县西南)。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弟振铎在曹国,称为曹叔振铎;改封曹安的苗裔曹挟在邾国,称邾子挟,附庸于鲁国邹县。春秋时,传到仪父,见齐桓公称霸诸侯,便附从于齐,进为子爵之国,亦称邾娄。战国时,邾国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子孙遂以国名“邾”为氏,后又有人去邑以朱为氏,称朱氏。

朱虎是舜帝时的大臣,他的后代有以朱为姓的。宋国的开国君主宋微子启有裔孙朱晖,原以国名为氏,称宋氏。春秋时,诸侯灭宋,其后裔逃至砀(今砀山县),改宋氏为朱氏。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有鲜卑族复姓浊浑氏、朱可浑氏改为汉字单姓朱氏。

两部家谱记载家族历史

在朱氏祠堂内,我们到处可看到一些对联、楹联。北面大门头上书“流芳百世继往开来”,门两边镶嵌一副对联:“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先人文明遗风”。自东圆门而入,可见祠堂两侧石柱上楹联:“宋圣理学名天下,明皇韬略定乾坤”,昭示了朱氏祖先的文治武功。在朱氏先祖画像两侧的高大立柱上写有“先祖功德无量,造福千秋万代;后生业绩辉煌,恩泽四面八方”的楹联……字迹苍劲有力,熠熠生辉。

朱氏祠堂内供奉两部《朱氏家谱》,分别编篡于民国十四年和年。家谱记载了“六棵树”朱氏家族始祖朱万益弟兄三人,自明初由江西迁徙至肥东几百年间子孙分布、繁衍情况。老谱书史料翔实,内容丰富,一个家族的人丁分布、寿命长短、婚姻状况及其脉络无不包含其中。二次谱修在年,新谱书摒弃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融合了新时代新思想。新谱书内容包括谱序、功德榜、家族公约、续谱凡例、始祖碑文、重建宗祠序、名人传记等资料。

新闻推荐

廉政微信打好廉洁过节“预防针”

“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把好自己的门,管好家里的人,作好拒腐的题,做一道清廉的菜,过一个安心的节,圆一个吉祥的梦”。“遵守《廉洁自律准则》,牢记‘廉政承诺\’,践行‘八项规定\’,莫...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