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百姓乐享民生“蛋糕”

肥东晨刊 2016-11-07 00:00 大字

○文化惠民 ○老有所养 ○畅通工程 ○病有所医 ○民生宣传 ○危房改造 ○学有所教今年来,古城镇始终把民生工程当作“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点工程,严格按照省、市下达的民生工程项目逐一进行落实,尤其是在***过程中,用足、用量财政这块民生蛋糕,坚持走“民生”为先的和谐发展之路,让近8万名江淮分水岭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文化养民已经融入寻常百姓家,镇党委、政府正在全面呼应建设大富美强的东部新城的蓝图中,引领全镇广大干群,以踏石有印,抓铁有痕的勇力,依托境内有厚的旅游资源,励精图治,书写着“十三五”民生建设的新篇章。

学有所教,坚持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完善基础教育。据统计,全镇目前留守在辖区中小学的学生有1860余名,在落实基础教育学费书本费全免、新建设备优良的中心幼儿园等民生工程中,该镇还落实为中小学生提供健康营养的免费午餐,让学生在茁壮成长阶段,享受充足的营养,该镇人大主席团还专门针对学生免费营养午餐进行督查调研,让这块民生蛋糕真正为学生送去滋养。

劳有所得,坚持人尽其才的理念增加群众收入。在该镇杨塘社区通往鸡鸣村长达6.2公里的畅通道路民生工程建设现场,从在这里已经从事施工作业的村民李佳芒口中得知,今年,自己已经在家门口打工,目前收入已经超过3万多,尽管比在外面务工少点,但能照顾到家,田里的农作物收入也不少,两项加起来,实在比在外要强得多,他的这番话,为民生工程诠释了新的内涵:如何在建设民生工程过程中,发挥本乡本土优势,拓宽就业渠道。

病有所医,坚持发展基层卫生医疗事业。2016年,随着古城新拟建的中心卫生院选址、规划、项目招标程序的逐一落实,该镇基层卫生事业也迎来了春天。在该镇东庄村,村卫生室就开在村组之中,村民吴长贵对此最有发言权,他说,村卫生室与自己家一墙之隔,自打村卫生建成后,我家的开水都烧的频繁了,这不,村民来就医,喝口热水,村民心热吗,我也高兴。

老有所养,坚持脱贫与发展同步。该镇五保总数为718人,除了在敬老院落实集中供养的182人之外,其他都分散居住,这些分散居住的五保户,每个人都有镇村干部进行结对,全面负责分散五保的生活起居。在该镇五保户李定元的口中,“两不愁三保障”的内容如数家珍,住房是危房改造,政府投资建成,医疗全由政府承担,此外,粮食补贴和五保金的逐年加大,让老年口生活更加舒心。

住有所居,坚持维护好群众最后一公里服务问题。今年以来,全镇先后为234户困难家庭的危房落实改造任务,其中,156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率先完成改造任务,92岁的瞎眼老婆婆杨忠秀逢人便说,自己这么大岁数了,还能住上新房,尽管自己眼睛看不见,但新房的气息让我感受到了无比的温暖。

文化所享,坚持用文化养民的来慰藉乡愁。从数据上来看,全镇26个村(社区)均建成一处高标准的农家书屋,平均每一个书屋拥有2000册以上的图书和视听资料,每年补助村级文化共享2000元,农村文化活动补助4400元,农家书屋补助2000元,农村电影放映补助2400元,农村体育活动补助1200元,此外,还建成美好乡村郭阳村农民文化乐园,配置了10余万元的文化电子器材。在该镇鸡鸣村民俗表演队,每当夜晚降临,在村边的文化体育广场,一群平均年龄超过60以上的老人,手持花枪,身背腰鼓,正在排练新编的曲目。庐剧和小倒戏更是有一大批忠实的“粉丝”,此外,打连枪、玩兰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地经久不衰,文化民生工程这个蛋糕让乡愁变成了乡恋。

高桢  本刊记者  王凤莲  文/图

新闻推荐

完善体制创新举措开创非公经济党建新局面

○包河酒业党支部开展廉政文化进企业活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到企业了解“亮身份、亮承诺、亮职责”活动开展情况○县委非公工委到佳宝集团检查指导党建工作○浪强集团举行“两学一做”党课活动○...

肥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东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