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更新办学理念走特色办学之路肥东县农村学校特色办学让百姓受益

肥东晨刊 2014-02-26 18:55 大字

作家协会会员、大自然文学开拓者刘先平先生携儿童作家回长临河学区交流 众兴中学的同学们在画室学习 赵亮学校教师利用电子白板上课 长临河学区首届读书节活动 众兴中学音乐模考 众兴中学给依艺考的孩子们创造了良好环境 赵亮学校教师网上备课办公 长临河学区的校外晨读活动 长临学区孩子们的武术表演近年来,肥东县委、县政府率领全县百万干群,实干实效、创新创效,取得了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的新成就。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肥东县的农村教育同样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肥东县的广大农村,有一批学校从自身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和实践特色发展之路。许多学校生源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特色发展在肥东许多的农村学校初见成效。

“艺体”教育初展办学成果 

2013年的夏天热的有些不寻常,地处肥东县北部地区的众兴中学里也上演着农村中学不寻常的火热。随着一封封制作精美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寄到学校,550名高一新生更是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甚至省会合肥的一些学生也“逆流”而至。

众兴中学创建于1958年,是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学校占地108亩,校舍4万余平方米。现有39个教学班(初中13个,高中26个),学生2100余人,教职工152人,其中音、体、美专任教师近20人。学校按艺体化特色教学发展需要,文化科教室、画室、音乐教室、多功能厅、学生餐厅、塑胶跑道运动场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

众兴中学走艺体化发展道路,其实“蓄谋已久”。早在10多年前,农村中学生源开始减少的时候,敏锐的众中人就开始探索学校的发展方向,如今学校已形成一套成熟的艺体化教育培养模式。众兴中学校长许亚中说:“我们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特色之路,为农村孩子搭建了一个实现自己艺术特色的梦想平台。”

近三年众兴中学特色化办学效应充分显现,2013年更是发展到了“一座难求”,省城合肥的很多学生都闻名而至。据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王洪贤介绍,目前高一年级新生550人,开了10个班,艺术专业课100%的通过率便是吸引生源的金字招牌。2012年艺体类本科达线74人,占本科达线人数的76.3%。在2012年安徽省普通高校美术、音乐类招生专业课统考中,学校126人参加,合格率100%,音乐类考生100%达本科线以上。

和其他农村中学一样,众兴中学高一录取在第四批次,最低录取分数可以低于县城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下30分。如何能在三年内将这些中考成绩不是十分突出的孩子,培养成文化课、专业课双达本科线,这不是说付出了汗水和艰辛就能做到的。众兴中学一班人,历经数年,不断探索、钻研,总结出了一整套培养办法。艺体特色教育的要求在于文化课和美术专业课“两腿过杆”。学校根据学生特点,首先在高一第一学期宁愿不开新课,着力给学生补初中的文化课,并开设普遍性的艺体教育,以培养兴趣,发现学生特长。高一下学期让学生尝试艺体方向特长发展,高二正式艺体专业分班。为了让孩子们学有实效,每位专业课教师都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做到每天有明确的训练内容,每周有明确的训练重点,每月有训练效果的检测和反馈,每学期都进行专项总结,对进步大、成绩突出的特长生,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励学生刻苦训练。

近年来,学校录取的高一新生,80%的在音、体、美方面是没有专业特长的,但通过三年系统的自主培养,在音、体、美专业高考中,绝大多数学生能上线,超过一半能上本科,这就是特色化发展的优势。

“书香校园” 培养书香学生

烟波浩渺的巢湖岸边有座源于三国赤乌年间的古镇——长临河。这里自古文风昌盛、钟灵毓秀,人才辈出,走出过20名将军,全镇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和欧洲的华侨4000多名,台胞6000多名。镇上还完整保留着我国测绘学的领军人物吴忠信的旧居。

肥东县长临河学区中心学校位于千年古镇街口,始建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历经六十多年的风雨沧桑,正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秀美的江淮大地。学校小桥绿树流水环绕,古老与现代交相辉映,环境优雅,现有学生672人,教职工41人,教学楼、综合楼宽敞明亮,富有文化气息的乡村少年宫屹立在古镇公园的北侧。近年来,学校秉承古镇厚重的人文积淀,营造书香校园,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学校以“传承经典文化 打造书香校园”为校园文化的灵魂。以“书香校园,幸福童年,绿色人生”为校园文化的核心,以师生成长为宗旨,共建书香校园,美丽花园,文化乐园,精神家园。 

为了努力构建“书香型”校园文化体系,学校从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学校提倡师生要做书的崇拜者,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制定全校读书计划,培养师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学校积极创建读书班级,加强完善班级图书角、黑板报等阵地建设,树立书香人雅,文明向上的良好班风;建好图书室,加强文化走廊、校园文化广播站和文化墙等阵地建设,积极组织开展“读书节”,推动“日有所诵”课题活动的深入开展,努力营造书香浓郁,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营造“书香校园”,学校还推动内容为:读名著、学名师、背名言、听名曲、赏名画、看名片的“六名工程”。依托古镇的人文资源,邀请当地走出去的一些名家、名流、优秀毕业生请到学校跟孩子们交流作报告,让孩子们感受文化的芬芳、知识的魅力。学校先后邀请省作家协会会员、大自然文学开拓者刘先平先生回家乡到学校做“营造书香校园”专题报告,邀请肥东县政协党组副书记王盛水做《多读书勤动笔》专题讲座等,邀请刘先平、王蜀、李秀英、王玲、何素平、曹雷、薄其红等儿童作家到校与师生见面交流,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牛门洪拳进校表演,邀请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庐剧进校园演出。

学校还利用多种形式让孩子们感受“校园书香”。为了让孩子陶冶情操,感受传统文化在自然美景的和谐,学校开展了由老师带着班级的孩子一起到学校附近桂树林中开展晨诵。活动由孩子们谈论指定的传统文化传说开始,随后了解与此关联的诗赋,最后在朝霞掩映下大家一起在美丽的巢湖之畔大声诵读相关经典。新生入学,高年级的学生为孩子们佩戴以书本为主要构成图案的校徽,大家齐诵传统蒙学经典—《三字经》。

由于校园书香氛围浓郁,学校的退休教师、退休校长、肥东县工商银行等纷纷给学校赠书,把图书作为给孩子们的最好礼物。书香环境下的孩子们也表现优异,仅在第七届全国少年儿童书信文化活动(肥东赛区)暨肥东县第九届“鸿雁杯”校园书信文化比赛中,学校就有30多名学生获奖。该校吴云老师还申报了小学生经典诵读实践研究的市级课题。 

“亲子共读共建书香家庭”, 学校开设家长学校,亲子共读,营造家庭书香氛围,培养孩子养成良好读书的习惯。 

“信息化校园”成就千人学校

位于肥东北部的赵亮学校,是肥东教育百花园里的一束朴素而又不普通的花朵。几年间,一所偏僻乡村学校由两三百学生发展成近千人,学校靠什么吸引学生的呢?

赵亮中学地处偏僻,资源匮乏。经过全体教师反复研究、论证,赵亮学校最终确定走“信息化校园”之路。学校的目标是努力建设,构建一个设备齐全、管理完善的网络环境为教育教学的开展和研究打造了一个理想的信息化平台。并利用这一平台,打造“和谐高效课堂”, 减轻学生的学习和作业负担,也让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提升个人专业成长,同时也实现学校管理的信息化。

学校制定出台《赵亮学校教师网上备课与办公细则》,教师笔记本配备全部到位,校园已实现无线网络全面覆盖。“信息化校园”创建核心工作之一便是引进校园办公系统。结合实际,学校量身定制了一套校园办公系统。主要有四大板块:学校办公平台、学生成绩分析系统、教师工作室、校本资源库。利用办公平台,学校积极推进无纸化办公,也精简会议安排,有效提高办公效率;利用学生成绩分析系统,及时有效关注各年级、各学科、各教师、各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校每学期集中组织四次阶段考试,考试的目的不是排名次、奖先进、惩落后,而是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每次考试质量分析,通过有效手段,补缺补差,争取让所有学生能真实通过每次考试,不断进步;利用教师工作室,改变传统在备课本上备课的方式,教师统一在工作室的相关栏目里设计教案、作业、反思等,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搜寻资料,提炼材料,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取长补短,进行创造性加工,形成自己的教案、作业、反思;利用校本资源库,学校每位教师共享优质资源,共同学习。

赵亮学校的一位老师说:“校园信息化在课堂上一方面可以给孩子们带来生动的画面,比较容易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另外网上资源比较充足,这样农村的孩子也可以(通过视频)看到很多城里孩子看到的东西,拉近了城乡孩子的差距,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对于老师来说备课也方便多了,找课件资源也非常轻松。”

2012年,赵亮学校被县教体局确定为“信息化校园创建试点校”。

新闻推荐

众兴:落实村级财务公示“四个规范化”

近年来,众兴乡高度重视村级财务公开公示制度,为使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从四个规范化入手,确保村级财务制度在阳光下运行。公开时间规范化,确保统一的公开时间,做到及时公开。每月一日,准时公开上月村...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