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乡愁的六家畈 □张顺庆

巢湖晨刊 2021-12-22 08:12 大字

初冬时节,风和日丽。巢湖沿岸,色彩斑斓。阳光照耀下的巢湖之滨,处处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最近一周内,我连续两次去了肥东县的六家畈古镇。一次是我们支部开展的户外党建活动,参观游览美丽乡村。一次是与老朋友们一起,探访寻幽历史遗存。

六家畈古镇,位于巢湖北岸,肥东县南端。该镇历史上,追随李鸿章参加淮军的六家畈民众数百人,其中诞生了18位杰出的淮军将领。他们衣锦还乡后,兴建房屋。风格主要是以皖中地区民居、徽派建筑与苏州园林的结合体为主,是江淮地区最大的一片明清时期的古村落建筑群。同时,它还是江淮第一侨乡。迄今为止,走出了近千名将军、教授、专家,移居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总人数达20万之众。

这里风景优美,历史悠久,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交相辉映,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巢湖岸边。特别让人感兴趣的是,古镇在日新月异的大发展中,坚持以“拯救如故,以存其真”的建设理念,不搞大拆大建,用心保护好一井一室、一草一木的原有风貌。保留了原有的建筑肌理和江淮民居风格,并将经过岁月洗礼的青砖灰瓦与现代建筑材料融为一体。按照“为后辈留些记忆,为老人留些念想,为镇子留下痕迹”的原则,让世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记得住乡愁”,无疑是最有感情色彩的字眼。“乡愁”是什么?乡愁就是家国情怀,就是文脉延亘,就是精神归属。也是对历史的一种敬意,一种负责任的敬意。记得住乡愁,即有心安处。

人,一旦生在什么地方,长大在什么地方,那一方的山水草木、人文地理和乡俗民情,便会像盐渍刀斫一样深深地渗透在他的心窝里,镌刻在他的记忆中,一生一世都会与之结下浓得化不开的乡情。时时刻刻都在怀念着,向往着,追忆着,每每使心中充满温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拆迁难以避免。乡村与城市相比,无疑具有自己的优势,完全可以保留基本风貌。然而许多自然村落和古镇,在大型推土机面前消失了。那些村落、古镇,往往被拆得只剩下一个地名,甚至地名也不存在了。在一些城市的快速发展中,历史遗存和文化根脉,也正以同样的速度衰减着。拆旧城、建新城,越来越趋于商业化和同质化。

当乡愁赖以生发和寄托的村落、古镇和传统民居,以及自然山水不复存在,人们的乡愁就会失去依靠和源头。随之而来的,便是故土情怀的失落与泯灭。因为恋土、恋乡情结,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当我们远离故土,当我们乡音已改,当我们白发渐生,我们又该怎样去寻找自己的那一份源自内心的归属?

六家畈古镇的建设,不仅保留和再现了历史,营造了诗情画意,尤其在记得住乡愁上,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宗祠,是族人后裔祭奠朝拜的圣坛,是告慰先祖、振兴家族、鼓舞后人的地方。六家畈的“吴氏宗祠”,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800年来吴氏家族的血脉和兴衰,都能在这里找到源头和实据。

民居无语述辉煌。坐落在六家畈古镇上六大片豪宅,集中了中国南北庄园、官衔和徽派建筑于一身,十分引人注目。像吴氏花园富丽堂皇的古民居13栋、33路,计205间正屋、111间厢房和5条走巷等等,无声地述说着当年的动人故事,记载着悠久的历史。如今在巢湖市的三康、四康医院,过去就在这些老宅大屋里。

据介绍,六家畈未来计划投资20亿元,将淮军文化、侨乡文化、环湖文化等人文特色,植入旅游业态中。漫步石板曲径的内街,眼前独立院落,错落有致。侨乡阁楼,新颖别致。还有农家袅袅炊烟,乡土味道十足。来到这里,仿佛穿越到了明清时代。处处都能感受到故土的影子,产生乡愁的慰藉。

愿每一个小镇,都能像六家畈那样,能让人记住乡愁。愿每一个思乡的人,都有家乡可归。

新闻推荐

“四员一律”进社区 做深做实暖民心

晨刊讯为深入贯彻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2月17日,卧牛山街道西河街社区联...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