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转变”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包河加快建设全省现代化中心城区

合肥晚报 2021-09-26 03:00 大字

五年看点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包河区16.8公里黄金湖岸线上,巢湖之畔的包河大地渐渐苏醒。对于大部分包河人来说,这一如往常的普通一天,却是包河蓄力多日的向上一跃。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从“省内领跑”到“全国争先”的战略位势之变;从“百亿增长”到“千亿腾飞”的发展能级之变;从“单极引领”到“多维突进”的空间形态之变;从“环保要地”到“生态美区”的颜值气质之变;从“传统分散”到“智慧协同”的治理效能之变……五年来,包河区厚积薄发,书写了一张高质量发展的不凡答卷。

时代向前,奋斗不止。包河,正以昂扬的姿态,向着在全省率先建成现代化中心城区阔步前进。

智能出行

让“智慧的车”驰骋在“聪明的路”上

在包河经开区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一辆车身印有“智汇哥”卡通形象的无人驾驶小巴车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中关村协创园5G自动驾驶微公交。行驶平稳、绕避障碍、自动拐弯……绕园区体验一圈,“科技感”十足。

“这辆5G自动驾驶微公交涵盖手动驾驶、遥控驾驶、远程驾驶与自动驾驶4种控制模式,车身设有8个坐席,荷载14人,适合在景区、园区、厂区等限定场景实现短途摆渡。”现场中,包河经开区综合协调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就在离微公交不远,一辆名叫“蜗小白”的无人驾驶清扫车也在紧张忙碌着。避障、清扫、洒水……据悉,相同时间里,一台“蜗小白”的工作效率相当于6名环卫工人的总和。“这个‘蜗小白’,属于L4级别的无人驾驶设备,搭载了激光雷达、摄像头、超声波雷达等传感器,既能完成复杂道路环境下的作业,也能解决环卫工人高负荷工作的行业难题。”通过手机APP设置,工作结束后,“蜗小白”还能自动倾倒垃圾,并自动泊车回到原位。

打造合肥智能网联产业“策源地”,包河区谋篇布局已久,在安徽省率先制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包河经开区则以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为载体,围绕车、路、云、网、图五大关键要素,加快项目招商和资源引入。

包河区以5G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感知系统、决策系统、解决方案/整车、应用/增值等产业链条,主动出击,招大引强。

“目前包河经开区中关村创新智汇园已入驻企业近70家,智能网联企业占比约70%,其中合肥市重点产业链入库企业18家,独角兽企业1家、院士工作站2家。”该负责人表示,园区上中下游企业涵盖范围广,包括传感器供应商、软件算法企业、数据地图研发及汽车整车制造商,能让智能网联零部件研发和汽车整车制造在此完美结合。

“智慧”的车更需要“聪明”的路。记者了解到,2020年,位于滨湖新区塘西河公园的4.4公里安徽首条自动驾驶汽车5G示范线开通。在塘西河公园设立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区,并为大众、江淮、奇瑞、百度等13家企业发放47张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牌照。

不仅如此,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包河区政府园区、合肥港、高铁南站智慧化改造项目也正在有序推进。该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建成后,将实现自动驾驶科技旅游观光车、无人驾驶环卫车、无人售卖车、无人安保车等场景应用和园区智能管理。未来,无人码头、智慧出行将会成为包河新的“代名词”。

包河,已然成为合肥市乃至全省智能网联产业发展的策源地和主阵地。

社会治理

一网联通一网共治全息服务

“网格员你好,位于南宁路与万年埠路交口处,有乱停电动车现象,请你现在前往该地处理。”很快,专职网格员李青松在指挥平台视频指引下,及时准确到达现场,开始处理指派的工作任务……

位于常青街道关麓路上的合肥市包河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指挥平台,工作人员一边接听电话、一边不停地调取实时视频,给网格员下派工作任务,再把网格员处理情况及时进行回复……这是包河区三级“大共治”指挥中心最常见的情景。

作为全省经济总量第一大区,近年来包河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规模急剧增加,对基层社会治理带来新的挑战。2019年,包河区委、区政府聚焦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职责不明、信息壁垒、处置效率低等共性难题,以“平台汇集大数据、综合执法大联动、网格治理大整合”为思路,创新推行“大共治”社会治理模式。当年9月,包河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应运而生,标志着“大共治”治理模式付诸实践。

“‘大共治’治理模式以包河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街镇(大社区)网格化服务中心、居村共治工作站三级运行体系构成,按照‘1+2+5+N’的标准组建相对固定基础网格队伍,建立分层分级处置机制,形成多网合一、全域覆盖、多元参与、运行高效的网格化治理体系。”包河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主任杨永伦介绍说,

据了解,包河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是“大共治”的中枢,围绕“数据集成、实时监测、闭环处置、指挥协同、多元应用”五大功能,建立一体化信息平台。治理过程中推动执法重心下移,将城管、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执法人员下沉至街镇大社区,创新块状化执法模式,实现以条为主的单一执法向以块为主的综合执法转变。

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近年来,包河区实行“一网联通、一网共治”,打造一体化信息网络平台,将各级各部门日常管理和服务汇集到平台上,由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统筹协调、监督指挥,织就“条、块”之间一张网,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资源整合,破解了信息不共享、联动不高效、权责不匹配等传统条块分割弊端,极大提高了治理效率。

智慧养老

线上线下为老人的幸福“加码”

“沈叔,这么大的雨,你不在家待着,还跑出来干什么?电话也不带,来来来,我送你回去吧。”来自滨湖康园的志愿者汪菊玲冒雨找到了外出的沈子中。

8月11日上午,暴雨来袭,方兴社区工作人员登录求救定位手环系统,发现家住在康园28幢1703室的“三无”老人沈子中不在康园周边,电话也未能联系上沈老,随即包联人员按照手环定位找寻沈老,成功地在周边的超市内找到了沈老。

传统的社区治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社区居民社会化、多元化、差异化的服务需求,特别是老年人群体的服务需求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为此,方兴社区结合自身实际,围绕老年群体服务需求,充分整合辖区医疗和养老资源,以社区服务场所为依托,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融入人工智能手段,从技术到生态,迈入智慧养老的新阶段。

谈到具体做法,方兴社区党委书记沈先财介绍说,搭建一个服务平台,开展一批线上服务。即搭建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一个平台受理、一个平台分流、一个平台反馈”。“社区将60周岁以上老年人基本信息录入系统,通过网络平台统一发布信息,提高群众知晓率。采取‘最多跑一次’甚至‘群众不跑路’方式,根据人员信息办理证件并送证上门。”方兴社区还为辖区高龄、三无老人等特殊群体编制二维码,网格信息员可通过扫码明确访视内容和标准,随访情况直接传入一体化平台,从而全面掌握生活状况。

在开展线上服务的同时,方兴社区还打造线下养老阵地——智慧养老中心,通过运用公建民营方式,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在满足政府兜底的老年人群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推进市场化运作方式,让企业通过自我造血的方式实现智慧社区居家养老的长期运营,达到政府、老年人和企业三方共赢的目的。“场馆采用人流统计分析系统,获取的数据接入到社区居民综合服务一体化平台,通过跟进追踪获取常住居民健康数据库,为之后社区开展各类人群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沈先财介绍说。

为了让养老中心可持续发展,方兴社区充分调动资源,率先在全市设立社区治理和特殊群体帮扶“双基金”,搭建服务资源与老年群体需求的供需有效对接平台,汇集15家单位47万元善款设立“暖兴”基金,做活社会资本,常态化为高龄老人等特殊特困群体开展服务和资金救助。

记者了解到,目前,方兴社区养老中心共计为老人办理助老卡2131张,日均服务老人120人左右,累计服务老人次数超一万人次。

日常生活有人照料,生病了能享受专业医疗,居住越来越舒适,包河区深耕养老服务业发展,优化养老服务供给,不断提升养老服务品质,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逐步构建起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生态治理

天蓝地绿水清让生态底色愈发靓丽

初秋时节,在南淝河与郎溪路高架桥交口处放目西眺,一渠淝水见证着城市巨变。那个昔日矗立在南淝河右岸的新港砂石货场码头如今已变成一片融入运动、休闲、科教、文化功能的滨河生态绿廊,完全不见往日尘土飞扬、货车往来穿梭的忙碌景象。

记者在已建成的南淝河下游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生态绿廊(上海路-郎溪路)项目示范段现场看到,一条彩虹沥青游步道横贯东西,与蜿蜒向前的南淝河相呼应,绿草茵茵显得一片清凉。

据了解,生态绿廊项目工程景观绿化以南淝河滨水生态为核心,以防洪堤与市政道路为两条横向轴,以人与自然交互为重点,建设“湿地滩涂带、休闲体验带、市政绿化带”三个特色带状空间,打造“湿地滩涂区、活力森林区、生态休闲区、自然科普区”四个居民活动分区。

“特别在自然科普区内,我们在景观打造上采用有限介入、低冲击开发的策略,在尊重原有码头空间基础和原生形态的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改造。”淝河镇党委副书记刘宗胜介绍,该处将突出建设一个码头主题公园,结合基地生态资源,栽植红花紫薇、朴树、水杉、樱花、银杏等百余种富有观赏价值的植物种类,通过开放式草坪景观搭配片林景观,将南淝河右岸打造成一片珍贵的亲水休闲空间。

记者了解到,生态绿廊项目于2020年4月进场施工,截至目前,生态绿廊已完成32万平方米工作面内容(占总工程量约85%)。

坚守“匠心”精神,下足“绣花”功夫,高标准推进城市建管,片区品质全面改善。包河正实施城市绿道体系、生态修复、公园体系、基础设施提升等4类生态工程,加快建设关镇河景观带、淝河生态公园、科技花园、淝河智慧中央公园二期、龙川路绿廊、历口路绿廊等N个生态节点工程,实施“1+4+N”的公园城市发展战略,全面提高生态容量,优化“轨道+公交+慢行”绿色出行体系。

未来,南淝河右岸将被打造成为一个践行绿色新发展理念的全市样板、长三角生态文明典范城区。

城市即公园、漫步山水间的人文生态优美画卷,淝河片区,未来可期。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峰/文 王嫣然/图

新闻推荐

“四色”绘就文明中庙新画卷

晨刊讯今年以来,巢湖市中庙街道文明办、创建办与市场监管所、综合行政执法中队、交警中队、派出所等多部门联合行动,形成志...

巢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巢湖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