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赋能 高端装备 与新材料产业登“高”创“新”

合肥晚报 2020-12-25 00:47 大字

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一个如同巨人的臂膀,占据着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一个在分子、原子中穿梭,在不同维度决定着许多产业的未来。

在合肥,经过多年积累与发展,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链,早已珠联璧合,星光璀璨。中流击水,奋楫前行。如今,合肥正制定、完善针对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的规划和产业链发展支持政策。特别是“链长制”的赋能,为产业注入更加澎湃的动能。

【链上揭秘】

高端装备 规上企业达770余家

高端装备制造业,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

合力叉车主要经济指标连续29年位居中国工业车辆行业第一,其集装箱起重机、重型正面吊等产品,居全国领先水平,46t重装叉车为全球最大吨位叉车;美亚光电、泰禾光电等机器视觉企业30余家,占国内色选机市场90%以上份额,形成集聚效应;工业机器人企业近30家,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代表企业有巨一科技、井松自动化、欣奕华等,其中欣奕华目前洁净搬运机器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光伏设备龙头阳光电源2015年以来,其光伏逆变设备出口持续位居行业第一;合锻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液压机设备制造企业,生产的大型、专用、数控液压机在国内名列第一……

目前,合肥有装备制造产业规上企业770余家,2019年总产值近800亿元,工程机械、色选设备、工业机器人、电力电气等行业特色鲜明,形成一定优势和较好的发展基础。

新材料 工业总产值超800亿

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或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的发现、发明和应用推广与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密不可分。

合肥乐凯投资13亿元工业园项目、大陆轮胎投资6亿欧元项目、康宁科技投资8.1亿10.5代玻璃基板项目、巢湖云海镁业投资16亿元高性能镁合金生产加工项目……“十三五”期间,合肥市新材料产业完成重大项目60多项,总投资额超过500亿元,已形成以合肥高新区、合肥经开区、新站高新区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为基础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区。

据不完全统计,至2019年,合肥新材料产业超10亿元的企业1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超800亿元。新材料产业已形成了以工程塑料和橡胶、化学建材、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稀土磁性材料、水泥及其制品、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墙体材料、新型化学化工材料等为主体的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链。利用在新材料技术研究方面的优势,合肥针对电子信息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能源材料等领域进行重点研发和生产。

【链上面孔】

工匠精神 铸造精益求精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对于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来说,工匠精神就是制造精品的保证。

11月24日上午,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来自安徽合力装备事业部的工程师、高级技师许吉青作为“全国劳动模范”之一现场接受表彰。

许吉青1997年进入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从事数控设备维护工作,二十多年来,他始终奋战在数控设备装调维修一线,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成为响当当的机电一体化高端人才。

2014年,公司成立了许吉青劳模创新工作室并获得安徽省机械冶金工会授牌,许吉青依托工作室平台开展创新攻关,先后完成一系列艰巨的研制任务。

在摸索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2001年8月,公司从奥地利进口的IGM焊接机器人工作站的2台原装福尼斯焊接电源相继损坏。设备已经过了保修期,找厂家修理,修理费就要30多万元,如果要请奥地利工程师过来进行适用改造,还要另收2万美元。

“国外厂家对核心技术资料保密,改造维修收费又很高,我们必须靠自己。”许吉青决心自己摸索着维修改造。随机资料是德语,许吉青不懂德语,就从资料室借来德语词典一个词一个词地查找翻译,光翻译资料就花了整整两天时间。

他又凭借自己的英语基础,找来相关英语资料参考。他抱着资料来到车间对照设备,仔细分析一条条线路的功能。夏天的焊接车间温高气闷,像个大烤箱,维修时还吹不到风扇,汗如雨下。许吉青克服了困难,用1周时间成功完成了设备维修、线路改造和调试。

守一种精神,做一代工匠。在安徽合力,一代一代的合力人就是工匠精神的传承者,他们追求卓越,不断创新,精益求精,不忘品质初心,也是他们造就着越来越卓越的“合力品质”。

探索突破

百余次实验寻找最优解

创新,合肥这座城市的基因,早已融入高端装备这条产业链中。一大批研发人员锐意进取、久久为功,战胜一个个技术领域的难题。

牛玉,本硕博均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光测力学专业,目前在美亚光电研发体系医疗产品线担任算法工程师,负责口腔医疗影像设备(CBCT)成像算法设计工作。

初生牛犊不怕虎。刚刚走出象牙塔的牛玉,就凭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初露锋芒。2014年8月,牛玉申请了一项发明专利,解决了牙齿全景成像的关键性难题。

设计是研发之本。2015年底,为提高成像质量和精度,医疗产线着手研制大平板侧位机型,将扫描式动态探测器更换为静态平板探测器,这对曝光时序有严格要求。之前没有相关技术研究,也没经验指导,牛玉不畏困难,跟攻关团队在摸索中前进。在实验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他们进行了百余次实验,最终设计了成像效果好、稳定性优的方案,保障了机型的成功研制。

过去全景调试牙弓曲线,由生产或售后人员凭感觉手动调整,效率较低,而且依赖调试人员的熟练程度和责任心。牛玉设计了一项全景工装,通过检测工装里的钢针在图像中的运动速度,来自动生成全景牙弓曲线。不仅提高生产效率,更是保障了产品的一致性。

2018年1月,一款新机型研发项目正紧锣密鼓进行中。时间紧、任务重、技术难点多,机型需要机械、电气、软件各方面同步匹配调整。调整多一点会碰到患者肩膀,调整少一点成像视野不够。为解决问题,牛玉和团队伙伴互帮互助,对设计方案反复研究、充分调整,找了不同体型的志愿者测试是否碰肩,力求机型定位准确。他们的精益求精,让公司口腔CBCT探测器尺寸的利用效率成为业内第一。

毅然回国

打造智能机器人专属“中国魂”

放弃高薪,毅然回国担重任,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HRG智能-实时统一架构机器人专属操作系统,在实现国产机器人操作系统安全可控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HRG合肥研究院智能装备研究所副所长夏科睿说,自己是一个“追梦者”,但更要做一个“圆梦人”。

2016年初,夏科睿正在加拿大多伦多做访问学者。作为航空航天领域的年轻博士,他早早就收到了多家国内外知名院所递来的“橄榄枝”,拿绿卡、留国外,似乎成了他接下来顺理成章的人生轨迹。但仅仅三个多月后,他却放弃高薪,只身回国,来到了刚刚成立的HRG合肥研究院。

怀着一颗“创业心”和满腔热情,夏科睿开始一段全新的人生“旅程”,那一年,他正好30岁。

当时,机器人使用的操作系统,绝大多数来自国外。想做国产机器人操作系统,几乎相当于从零开始。最开始的一年,夏科睿全身心地投入到操作系统的架构设计之中,他形容这个过程就像“盖房子”。“你自己首先要知道房子大概是什么样,要依托底层技术层面来构筑上层建筑,不能造‘空中楼阁’,要让这个房子兼具功能需求合理性和技术可执行性。”

夏科睿给团队规划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步做到“能用”,搭建完成系统样机展示;第二步做到“好用”,对架构和功能进行裁剪、优化,满足商业级应用;第三步做到“安全可控”,逐步实现国产机器人操作系统的生态推广。

通过近三年的不懈努力,历经10多个版本的循环迭代,2019年7月20日,HRG智能-实时统一架构机器人专属操作系统,在第二届中国核心技术创新发展峰会上正式发布,迅速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如今,夏科睿团队有了新的目标。“我们的产品要做到‘顶天立地’。‘顶天’就是研发层面;‘立地’就是应用层面。我们将找1-2个有市场前景的应用场景,进行HRG智能-实时统一架构机器人专属操作系统的定制化适配,实现产品商业级应用推广。”

【链上故事】

安徽合力 开启迈向百年新征程

在合肥,谈及高端装备制造,“安徽合力”具有当仁不让的底气。

连续29年领跑行业的合力,开启从百亿合力迈向百年合力的新征程。安徽合力有关负责人表示,合力在合肥这片热土上成长,有“链长制”的等一系列政策的加持,凭借庞大的内需市场、完整的产业体系以及优秀的人才队伍,合力在新的征程中更有底气。

在安徽叉车集团(安徽合力)企业展厅,一台车身标有“合肥叉车总厂”字样的老式叉车,引人注目。

这台载重达3吨的叉车在1984年出厂,虽然已到报废年限,但仍能正常进行装卸作业。2018年,为庆祝建厂60周年,安徽合力在全国征集最老叉车活动时,在苏北某民营企业仓库里发现了它,最终用同吨位最新款叉车进行了交换。

36年的光阴,只改变了车身的容颜,不曾改变的是安徽合力制造精品的初心。

1958年,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与安徽省计划共同兴建合肥矿山机器厂新厂,主营研制起重机械和冶金矿山设备。很快,一声炮响打破了沉寂的合肥南郊荒地。

不断涌来的老一辈合力人艰苦奋斗建厂房,他们挖土方、抬大土、夯基石,边安装设备边进行试制生产,不到一年时间完成了主体车间建设和部分机器设备安装调试工作。1960年,合肥矿山机器厂新厂更名为合肥起重运输机器厂,即为安徽叉车集团的前身。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安徽合力发力叉车项目,把物料搬运作为发展的主力。1996年合力上市,2006年,公司跻身世界工业车辆行业10强,2016年位居第7位。

2019年,安徽合力合并营业首次跃进百亿大关,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2020年以来,在疫情冲击下,安徽合力实现逆势增长。

创新,一直被合力视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安徽合力加快产品和基础技术创新,不断推动锂电等节能环保型叉车市场化进程。2020年上半年,合力的锂电某一品类的叉车内销出货量成倍增长。

目前,合力已经启动了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并参与了国家级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得益于持续多年信息化建设,安徽合力沉淀了海量的工业数据,经过脱敏、清洗,积累、沉淀,最终提炼为智能化的模型和算法。

安徽合力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政府政策的强力支持下,合力将围绕“三智一网”战略发展,通过智能制造来制造高附加值的智能产品,通过智能产品为客户提供智能服务,让客户和合力的上下游通过工业互联网进行链接。

美亚光电

多项核心科技填补国内空白

成功始于专注。对于企业来说,专注的品质尤其可贵。

推出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全数字化色选机、智能化色选机,打造的我国首台超大视野口腔CBCT……美亚光电的产品,乍一看让人觉得眼花缭乱,但仔细观察,便不难发现,它始终专注在一个领域——智能识别核心技术与产品研发。

由于专注,美亚光电练就了“火眼金睛”的核心科技。

一袋大米原料,倒入大米色选机的粮斗中,很快,出口处“哗哗”地流出了纯白的大米,颗粒饱满、色泽均匀。被分拣出来的腹白米和黄米,则从另外两个出口分别流出……

自主研发的大米色选机是美亚光电早期的核心产品。在此基础上,美亚光电不断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相继推出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全数字化色选机、智能化色选机、广泛用途的杂粮和干果色选机、茶叶色选机等十余项填补国内空白的新产品。

在农产品检测领域,从进口品牌完全垄断到国产化和进口替代,从单纯大米去杂到大米、小麦、玉米、花生、盐等近百种物料的去杂和分选分级,美亚光电引领着中国色选机产业的技术革命。

美亚光电并未止步于此。结合企业自身的技术储备和市场信息分析,美亚光电选择口腔医疗影像设备作为进入医疗器械行业的切入点。

2012年,美亚光电经过4年的科研攻关,推出国内自主研发的第一台口腔医疗影像设备(CBCT);2017年,打造出我国首台超大视野口腔CBCT(美亚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

高端装备依赖进口,成看病贵主因之一。美亚光电的腔医疗影像设备,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更带动了国外同类产品降价,让口腔医疗服务走向“物美价廉”。

2020年11月29日,美亚光电智能工厂启动投产。历经两年多的精心筹备和建设,这座备受行业关注的智能工厂现已完成1.0阶段建设,主要用于美亚色选机、美亚口腔CBCT等产品的部品加工及整机组装。智能工厂投产后,将大幅提升相关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示范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美亚光电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沈海斌表示,面对一系列机遇和挑战,公司提出了“绿色美亚”奋斗理念。推进智能制造,是实现“绿色美亚”的重要举措。未来,公司将会继续对标世界一流制造企业,艰苦奋斗,一步一个脚印,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解决方案。

国风塑业

领跑高端功能膜材料行业

随着手机通讯行业步入5G时代,5G手机的功能创新带来功耗急剧增加,发热等问题随之出现。

2020年12月10日,安徽国风塑业股份有

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风塑业”)发布公告,公司投建的聚酰亚胺(PI)膜试验线投入使用,自主研发的聚酰亚胺碳基膜产品已开始进入送样验证阶段。聚酰亚胺碳基膜产品可用于制作高导热石墨散热材料,广泛应用于5G通讯、消费电子等领域。

一直以来,由于PI薄膜行业的高技术壁垒,全球高端市场主要由国外少数企业所垄断,国内行业整体产能分散,单线规模低,产品多为电工级,集中在中低端应用,高端产品主要依赖进口。

早在2016年,国风塑业便瞄准产业发展方向,建立聚酰亚胺实验室从事聚酰亚胺材料相关研发,不断投入布局高端PI薄膜项目,并取得、申请多项聚酰亚胺薄膜制备技术相关专利。

国风塑业成立于1998年9月23日,同年11月19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目前公司已形成以塑料薄膜为主,木塑新材料、工程塑料和蓝宝石为辅的规模化生产格局。其主导产品塑料薄膜是中国薄膜制造行业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品之一。

2020年4月,国风塑业启动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用于投资建设年产790吨高性能微电子级聚酰亚胺膜材料项目,进一步拓展电子级高性能膜材料领域。10月,国风塑业发布公告表示,先期投建的2条国产生产线已实现批量供货。随着国风塑业持续发力高端PI薄膜产业,有望加速国产化替代的进程,扭转目前电子级聚酰亚胺薄膜依赖进口的局面。

作为合肥新材料产业链中的一员,国风塑业制定“产品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瞄准高端产业链。国风塑业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公司将加快推进聚酰亚胺膜项目建设,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丰富产品种类,推动聚酰亚胺膜材料产业发展。

【链上期待】

上游补链 助力合肥制造升级

“我们通过‘小米加步枪’式的创新,卖一台泵,添一台车床,卖台泵,添个检验设备。一步一步改进,一点一点创新。”华升泵阀副总工程师张军辉介绍,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根植的土地,合肥为企业创造非常好的成长环境。

工业泵被喻为流程工业的心脏。合肥华升泵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泵阀研制、生产与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有90余项专利,其中1/3以上是发明专利,主持起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数量处于安徽省的前列。

张军辉表示,目前,合肥市装备制造产业链主要集聚在产业链中下游,上游核心装备、关键配套件相对缺乏,“期待合肥能进一步完善政策,培育、引进上游企业,让高端装备成为合肥制造升级的又一个发展优势。”

政策东风

助推区域产业集聚

“‘链长制’的推行,将有效加速合肥市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重点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HRG合肥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旭东说,“链长制”不仅为创新平台和创新型企业的稳健发展带来了“政策东风”,更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在科技研发、人才引留、生产经营、资金扶持等方面的现实困难,为区域产业集聚提供有力支撑。

2016年7月10日,HRG合肥研究院落户国家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研究院已初步构筑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产业运营、资本助力等业务内容于一体的成果转化和产业集聚平台,形成了技术创新、人才创业、产业集群互融共促的“发展共同体”。

李旭东表示,作为聚焦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领域的新型研发机构,HRG合肥研究院深切感受到了合肥对产业扶持的力度。未来,研究院将进一步发挥制度“红利”和自身优势,坚持自主创新,潜心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带动新兴产业的集聚发展和互融互促。

【链上规划】

推动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

目前,合肥正不断完善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完善产业链发展的支持政策,推动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

在高端装备产业方面,完善工业机器人和工程机械行业产业链施工图,着手编制数控机床、轨道交通等细分行业产业链施工图。制定智能制造3年行动计划,提出智能制造水平提升的建设目标、工作重点、技术路径和保障措施。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全力推动34个新建、续建项目加快实施,推动芯碁微装基地等9个在建重点项目早日建成投产。

在新材料产业方面,通过补链强链稳链推动重点项目。充分发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优势,不断增强产业竞争优势。发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优势,以科技创新作为推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建设面向材料科技转移的中试平台、促进新材料产业增量升级。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李后祥/文 王月婷/图

记者手记

源源不断 为奋斗者赋能

产业变革、风云频起,奋斗者初心不改。

在合肥的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链中,众多企业奋勇争先,在各自细分的领域,树立起一个个标杆。

安泰是希腊神话中的巨人,是海神和大地女神的儿子。没有哪一个英雄能同他抗衡,他的力量来自他脚踏的大地。如同巨人安泰,这些企业扎根合肥的同时,也从这片热土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能量。

走进企业,一个个奋斗者的面孔让人印象深刻。无论是车间里的普通工人,还是研发体系中的工程师,在一次次变革的浪潮中,他们以精益求精的工匠品质,不断创新的探索精神,铸造质量过硬的产品,研发引领时代的新技术,让企业一次次站在浪潮之巅。

科学技术快速迭代,高端装备产业不断升级变革。高性能新材料技术的突破,为产业带来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可能性。目前,合肥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链中,许多企业正积极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探究产品研发设计、生产、管理、流通的新模式。

当前,合肥实行“链长制”,围绕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梳理出集成电路等12条重点产业链,市委市政府相关负责同志担任“链长”,各县(市)区开发区比照建立。

“链长制”,进一步为企业发展赋能的同时,也彰显了这座城市的担当与进取。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观云帆济沧海。源源不断的赋能,持续迸发的内生动力,无疑会让更多的奋斗者,在这片土地上创造新的辉煌。

新闻推荐

5号线南段试乘收官静待开通 市民感叹:合肥地铁设施如今越来越完善

刚刚过去的周末,合肥天气晴好,为期三天的轨道交通5号线南段试乘活动也正式收官。记者从合肥轨道交通集团获悉,从今日开...

巢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巢湖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