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曾经的“有学上” 到“免费学”、再到“上好学” “十三五”以来合肥高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今秋开学,滨湖新增一所“民国风”的中山路中学。
当前,教育已经成为合肥发展的强劲动力,城市的不断扩容也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从曾经的“有学上”到“免费学”再到“上好学”,“十三五”以来,合肥市高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新校扩建、增加学位、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等举措,“大手笔”投入以努力打造更多城乡居民“家门口”的好学校。
【学位增加】 市民“家门口”新增一批高品质新建校
为满足城乡居民对“上好学”的民生愿景,近年来,合肥市不断新增高品质的中小学、幼儿园,以匹配城市发展。
黄红相间的教学楼、崭新的塑胶跑道、全市唯一的“风雨操场”惊艳亮相……今年秋季开学前,位于政务区的湖东小学正式启用。这所“高颜值”学校共规划班级数48个,增加学位数2160个,为周边的适龄儿童入学增添了一处“品质校”。
而这,仅仅是2020年秋季学期合肥市新增的72所中小学、幼儿园中的一处“缩影”。
根据合肥市教育局统计:今年秋季开学前已经建成项目72个,较2019年增加13个,其中:中小学项目33个,新增学位4.6万个;幼儿园项目39个,新增学位1.5万个。年底前还将建成44个项目,其中:中小学项目20个,新增学位2.9万个;幼儿园项目24个,新增学位0.9万个。
新建学校并不意味着只增加学位,高品质、智能化、优质教师配置同样成为近年来合肥新增学校的“标配”。
由南往北,位于新站区磨店内,一座大气磅礴的合肥特殊教育中心矗立眼前,据合肥特教中心副校长张文胜介绍,因市区的特教中心老校区只有30亩,远远不能满足全市特殊孩子的入学需求,于是,这所新校区两年前选址于此并加速开建,今年9月开学终于与700多名特殊学生们“见面”。
在这里,新校区不仅面积是老校区的3倍大,“智能化”也能更好助力特殊学生更好地在校学习和生活。
【新校扩建】
一大批优质学校按下“建设键”名校资源覆盖更广
从曾经的“好上学”到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上名校”,近年来,合肥不断拓宽优质教育的外延,通过名校办分校、教育集团化的模式满足城乡居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今年8月18日,位于庐阳区蒙城路与连水路交叉口的合肥六中新校区正式破土动工,根据规划,这个总投资超过15亿、设计规模达120个教学班、可容纳6000名在校生的新校区,计划在2022年秋季投入使用。
“‘十三五’以来,全市先后启动建设合肥十中、合肥四中、合肥六中、合肥九中、巢湖二中、合肥特教中心新校区。”据合肥市教育局项目办副主任谈龙兵透露,仅2020年,市属学校的公益性项目就达到22个。
除此之外,当前,黄麓师范学校改扩建工程一期一标项目已经投入使用,一期二标项目主体已完工、计划下半年投入使用,二期项目已完成项目立项、规划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编制,计划明年上半年开工建设。合肥九中新校区项目部分单体已结构封顶,正在加紧施工,计划2021年秋季投入使用;合肥六中新校区已于今年8月中旬正式开工,计划2022年秋季投入使用。
【教育投入】
“十三五”期间市级财政投入教育达67亿元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在教育上合肥一直“大手笔”投入。
根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合肥市级财政转移支付用于教育项目建设资金达67亿元,其中2020年13.33亿元。而这,也为全市教育项目持续增加、学位供给稳步扩大提供了“基石”。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46所、新增学位9万个,全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43所,新增学位28万个。全市2020年建设中小学幼儿园项目193个,其中:中小学97个、幼儿园96个。
为了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十三五”以来,合肥还深入推进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省建设,使农村学校和县城学校的“硬实力”不断加强。同时,通过采取名校办分校、学区联盟、名校集团化等办学方式,发挥品牌增值扩容效应,使学校的“软实力”强起来。目前,仅合肥市就建立了160多个教育集团,覆盖近700所学校,占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的95%。
“下一步,合肥市也将统筹中小学建设的时间空间布局,进一步提高‘千人指标’,并大幅增加教育设施布点,预留发展空间。”根据合肥教育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继续全力增加教育资源供给,全市计划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00所以上、新增学位20万个,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00所以上,新增学位7万个。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梅梅/文
卓旻/摄
新闻推荐
让绿水青山成为 城市的“幸福不动产” 合肥:生态文明建设尽显新作为
今年7、8月,生态环境部连续发布的两次“空气质量成绩单”中,合肥的表现亮眼——6、7月优良天数为61天,优良天数比率达10...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