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如练草如茵 万古长淮二月春 寻觅合肥历史之春
夜色下的合肥银屏街淮浦亭。
巢湖银屏牡丹。
威武门五凤楼资料图。
市民正在欣赏樱花。
130多岁的“李鸿章白玉兰”。
刘铭传故居150年树龄的广玉兰。
长临河,市民在油菜花田间散步。
春日里合肥东门外冰雪消融,故春不在城中而在水际也,这说的是历史上有名的庐阳八景之一“淮浦春融”;生于悬崖峭壁之上、贫瘠石罅之中,这说的是银屏山上千年风姿留存的白牡丹,引得无数文人骚客纷至沓来;春天少爷小姐们登高赏景、极目远眺,指的是大东门处“楼五楹、二层”的五凤楼。春日百花齐放,除赏春之外,行走于舌尖上的合肥人又何曾忘记过“吃春”,再加上古人好风雅,这风雅遇上美食,自然又多了一番趣味,桃花酒、樱花酱、槐花粥自然是风味独特、唇齿留香,别有一番春意盎然的滋味。
赏春
淮浦春融柳丝花片 春光动也
《庐州府志》有记载,昔日合肥有“庐阳八景”,为蜀山雪霁、淮浦春融、镇淮角韵、梵刹钟声、藏舟草色、教弩松荫、巢湖夜月、四顶朝霞8处景观。“淮浦春融”为第二景,描绘的正是合肥东门外春天冰雪消融的美景,是合肥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春天景致之一。
《八景说》文有曰:“庐郡处江淮之间,南临江北距淮,故凡水之在境内者,皆可以江之淮之也。亦犹金城,城下出金酒泉,泉内出酒,因一城一泉而名一郡矣。”
据考证,该景最早出现在明朝。明朝熊敬的诗歌《淮浦春融》中曾写道:“碧波如练草如茵,万古长淮二月春。落尽桃花风力软,海潮先涌化龙鳞。”到了清朝雍正年间,庐州府学正朱弦的文字中,则又描绘了这一美景:“柳丝花片,春光动也;轻烟碧浪,春水生也;香车宝串,春人游也;故春不在城中而在水际也。”
许多研究“老合肥”历史文化的人则认为,古人所述的“淮浦春融”正是如今南淝河东西两岸,也就是今天的淮河路桥、长江路桥周边区域。古时,那一带绿草如茵,风光秀丽,每当春日融融之时,才子佳人纷纷前往踏青游玩。
如今,在合肥瑶海区的银屏街上,淮浦春融景色得到重现。在银屏街靠近沿河路的路口,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临南淝河而立。亭上有一块匾额,上模仿的是李鸿章“庐州第一亭”的笔迹,题为“淮浦亭”,上面一首离别的诗是李鸿章当年初次离开故乡时在淮浦春融写下的:“一肩行李又吟囊,检点诗书喜欲狂。帆影波痕淮浦月,马蹄草色蓟门霜。”
千年牡丹野鹤倦飞为伴侣 岩花含笑足勾留
银屏山是巢湖境内第一高峰,海拔约508米,四周山峦起伏,九峰环抱,姿若雄狮,有“九狮抱银屏”之说。山中谷幽、林密,加上溶洞、奇花构成一幅幅优美的图画。仙人洞前,生长着一对孪生楠木和一株九桠阔叶杨柳,风姿绰约。银屏牡丹花,人称“天下第一奇花”,生长在一面犹如斧削、光滑如屏的悬崖峭壁上,为一株天然野生白牡丹,风姿绰约,历经千年而永葆青春,殊为举世罕见。
有传说,当年天宫的蟠桃会上,牡丹仙子为庆贺王母娘娘的寿宴前去拜寿,八仙中的吕洞宾看到一袭白裙的牡丹仙子的绝世容颜而起色心,随后追随牡丹仙子至银屏山予以调戏,牡丹仙子盛怒之下纵身跳下山崖。她的白色裙带在跳下山崖时飘落在半山崖的树枝上,几经轮回,牡丹仙子变成如今的银屏牡丹。
“学书学剑未封侯,欲觅仙人作浪游。野鹤倦飞为伴侣,岩花含笑足勾留。饶他世态云千变,淡我尘心落半瓯。此是南巢招隐地,劳劳谁见一官休。”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吟咏银屏牡丹,然北宋文坛巨擘欧阳修的这首《仙人洞看花》最成绝唱。
银屏牡丹有四奇,一奇为牡丹来历,生于悬崖峭壁之上,贫瘠石罅之中,突兀长出这样一株枝青叶茂的牡丹,可望而不可及。二奇为牡丹花龄,银屏牡丹已有千年历史,其到底生于何年,却无从考证,更无人知晓。三奇为千年一貌,银屏牡丹虽经千年风霜雪雨,世间风云变幻,就是不凋不败,不蔓不枝。四奇为具有“灵性”,传说花的开与谢,可以预兆年成的丰与歉,自古被当地老百姓奉为“神花”,声名远播。据传,花开一朵无灾难,花开两朵保平安,花开三朵无旱灾,四朵代表四四如意,五朵豫兆五谷丰登,六朵则是六畜兴旺,如果花开七朵以上,则可能有洪涝灾害。
据县志记载,1991和1998年这两年,银屏牡丹开了13朵,花期长达半个月,而这两年全国遭遇的水灾最为严重。2006年竟达14朵,在4月初就已提前开放,违背了谷雨时节的规律,这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这些都是银屏牡丹被世人称之为“奇花”的原由,虽无法考证银屏牡丹是否真的具有豫兆丰歉的灵性,但这些传说无疑是给银屏牡丹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如今,巢湖每年谷雨花开时节,都会举办一次规模盛大的牡丹观赏节,每年引万千游客前来观赏。
五凤楼登高观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提到合肥古时的春景,不得不说一说当年庐州城远近闻名的五凤楼。旧时庐州七座城门里,威武门是最大的。其上还有五楹二层的城门楼子,名曰五凤楼,也叫回风楼。每逢春暖花开时,城里的少爷小姐们都纷纷在这里登楼赏景,极目远眺,煞是热闹。
五凤楼在哪里,究竟长什么样?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云胜说,据记载,五凤楼是我国城门楼子的一种样式,历史上许多城市都有类似的建筑。最著名的当然是紫禁城的正门,那里的城门楼子为五座崇楼,以游廊相连,东西各有一座阙亭,形如雁翅,俗称“五凤楼”。而合肥威武门上的五凤楼就在今天大东门一带,规模却要小得多。依照《嘉庆·合肥县志》记载:“楼五楹、二层。”楹的本意是柱子,古文里有“丹桓宫楹”的说法。不过这里的楹是量词,为计算房屋多少的单位,一列为一楹,就是说五凤楼就是五排房子。
那时的合肥城,除了基督医院那里有几栋外国人盖的洋楼外,基本上是平房,最高的也就是二层小楼。而高约三丈的五凤楼鹤立鸡群,加上城外没有高大物体的遮挡,那时,城门外就是“淮浦春融”,站在五凤楼里,十里以外美景尽收眼底。
合肥这个地方很独特,周围名山环绕,叫得上名字的就有紫蓬山、四顶山、大潜山、浮槎山、龙泉山、大蜀山等,但都距离老城区很远。即使是大蜀山现在已经位于合肥市区了,但在交通不便的过去,那只能算得城郊。古时的春天,城里的百姓会走上相当长一段路,来到大蜀山赏春景。
吃春
上千年的吃花习俗 风雅间唇齿留香
春天真的是个好时节,除了有大好的春光可以赏玩,还有许多的美味佳肴在这个季节盛上了桌。像桃花、樱花、槐花、桂花、梨花、玫瑰花,都可以做成各式各样的美食。
中国人自古便最爱风雅,当美食遇上风雅,不仅要果腹,更要吃出意境,因此便有了“花馔”,以花入馔,唇齿留香。这种传统习俗延续至今,可是大多数人却不知道,这样的历史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有了。最早的《神农本草经》将菊花喻为“轻身耐老延年”的上品,当时就有用桂花酿制酒的习俗,桂酒会被用于祭祀神灵。《离骚》有云:“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有食用木兰、秋菊等自然花草的习惯了。到了两汉时期,又出现了菊花酒、兰花酒和芍药酱。“汉昭帝游柳池,中有紫色芙蓉大如斗,花叶甘,可食,芬气闻十里。”记载了从汉代开始,鲜花已经被直接食用。
在合肥,自古就有各种“吃花”的习俗。首当其冲的要数槐花。这不又到一年槐花盛开的时节,槐花竞相开放,香气沁人心脾。槐花是很多合肥人记忆中的美味佳肴,很多人小时候都曾有相伴去摘槐花吃的情景。李云胜告诉我们,在百余年前,合肥人就有吃槐花的习俗了,肥东和肥西人最爱吃蒸槐花。将槐花洗干净,拌上面粉,蒸熟后再浇上料汁,每吃一口,都会让人唇齿留香。
槐花还可以用来炒鸡蛋,做法很简单,将槐花和鸡蛋放在一起,加盐搅匀,往热油中倒入搅好的蛋液,用筷子快速滑散,片刻间便可出锅盛盘。此外,槐花还可以用来凉拌或煎饼,更有百姓用槐花做馅包饺子和包子来吃。
除了槐花,合肥人还爱拿桃花、桂花、樱花来做甜酱吃,玫瑰花则用来泡茶喝。“合肥人还喜欢用桃花煮粥,这些都是古时大户人家才有的待遇。”李云胜说,春天还有一种花广受大家喜爱,那就是油菜花。在雨水节气前后,油菜花刚刚开花,合肥处处可见,油菜花除了榨油,还可以拌上面粉,用大火蒸,最后再撒上香油,几分钟之后不一样的美味便出锅了。这时候撒上一些盐,仿佛春天缠绕在唇齿之间,这样的油菜花更有一种清香。
路边的玉兰花掉落的花瓣可以油炸着吃,这可不是什么黑暗料理,据说慈禧太后很爱吃油炸玉兰花,每年春天,她都要让御膳房炸一些玉兰花给她做零食吃。合肥遍地可见玉兰花,合肥人吃玉兰花的习俗也自然而然传承了下来。
话春
“市树”广玉兰 百年“将军树”
既谈的是合肥历史上最具文化“厚度”的春景,那又怎能离得开合肥的“市树”广玉兰呢?在这万物复苏之时,合肥大街小巷的广玉兰总能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说起它们与合肥的缘分,可着实深得很呢。
广玉兰树原产于美洲,清朝时是一种极其名贵的树种。清代晚期,中法战争,清军分别于宝岛台湾和镇南关击败法军。战后论功行赏,慈禧太后为表彰有功将领,将美国使臣进贡来的大批广玉兰树苗赏赐给李鸿章以及张树声等淮军将领,后这些淮军将领将这批树苗从北京迁移回老家合肥,故而合肥栽种广玉兰已有百年历史。每位立功将领都将广玉兰种在自己的庭院里。当时,家里有广玉兰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也是家庭富贵的象征。因此,民间称广玉兰为“将军树”。
1903年,李鸿章死后修建享堂时,慈禧太后特别赏赐了两株广玉兰。而合肥成为全国最早引进种植广玉兰的城市之一。虽然同时期还有上海、南京、扬州、南通等城市也有引进种植。但当时能有如此大范围、较多数量的种植唯独合肥一地。
来到肥西县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故居——刘老圩,在院内,还有一棵150年树龄的广玉兰,为刘铭传亲手栽种。如今再次来到刘老圩,经历了百年沧桑,这棵广玉兰仍屹立挺拔,此树一根两干并为连理,寓意海峡两岸同根通脉,血脉相连,刘铭传甚为珍爱,被视为镇宅宝树。
在肥西县,除了“刘老麻子”家,张老圩——淮军将领张树声家(今聚星中学)也有两株。其中一株在2006年4月4日凌晨不幸遭雷击,主头劈裂,现存主干7米。另一株则于上世纪60年代被暴风吹倒而亡,十分可惜。还有周老圩——淮军将领周盛传家也有一株广玉兰。如今是紫蓬镇农兴中学址,学校已砌花台并挂牌予以保护。据说,当年在西乡,大大小小的圩子都种上太后御赐的广玉兰树。广玉兰树雄伟壮观,叶厚光亮,每个人看了都连忙称赞叫好。
有着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1984年,广玉兰也就名正言顺地定为合肥市的“市树”。
说起广玉兰的故事,合肥还有一处不得不提,那就是位于黄麓师范的一棵百年树木。在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桂翁堂前,有两棵树,一棵是龙柏树,一棵是广玉兰。两棵树可都是有实实在在的来历与典故。
桂翁堂建成时,张治中先生从南京移栽广玉兰一棵、龙柏两棵作纪念。据考证,这棵广玉兰最早栽种于1885年的金陵大学农学院,由张治中从南京空运过来移栽。后来张治中回乡视察期间,曾经多次在桂翁堂向黄麓师范全体师生演讲,传播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鼓励学校师生要致力于乡村教育事业。
“市树”广玉兰树姿优雅,四季常青,它的花语更是象征着生生不息、世代相传。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梦怡/文
高博 李远波/摄
新闻推荐
日前,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的首个国家级开发区——安徽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任一把手就位。据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官网4月5日...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