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海绵公园消除内涝风险
近日,记者从城建部门获悉,《合肥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已经出炉。其中,主城区将选出13个公园绿地准备改造,打造一批海绵公园,滞蓄周边雨水,缓解排水管网压力,消除居民身边的内涝风险。
确定13个海绵城市重点片区
根据本次规划,确定合肥市海绵生态格局由以巢湖及沿湖湿地为生态核心,以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等水库及水库涵养林地为重要生态节点,以南淝河、派河、十五里河、二十埠河、店埠河等河道为重要的蓝绿双廊,以南艳湖、翡翠湖、天鹅湖、大蜀山森林公园、杏花公园等城市湖泊、公园为主要的海绵生态板块共同构成。
合肥市海绵城市空间格局可概括为“一岭分江淮,八水汇巢湖;林田围绿屏,湖库嵌蓝珠”。其中,分布于市区周边的山岭、绿地、农田等海绵生态基质构成环城绿色海绵体;主城区水系廊道、湖库湿地等连接串联构成串珠蓝色海绵体。
规划初步确定了13个海绵城市建设重点片区,分别是空港片区、长丰北城双凤湖片区、小庙片区、 王咀湖片区、柏堰湖片区、北二环片区、少荃湖片区、肥西谭冲湖片区、南滟湖片区、东部新城中心片区、肥东城南片区、滨湖新区(南)片区、滨湖新区(东)片区。
板桥河等沿线增设调蓄池
合肥市主城区及周边连片建设用地,位于平原区,同时也是南淝河、十五里河等主体河流的汇水区,因此其是点、面源污染的主要形成区,洪涝的主要发生区,也是河流断流、河流生境破坏的主要地区。所以,未来主城区将从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四方面全面提升海绵功能。
大量的研究证明,初期雨水中具有较高的污染物负荷,是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必须对初期雨水加以控制,避免其对河道等生态环境的破坏。
目前,老城区范围内已建设逍遥津公园雨水调蓄池和杏花公园雨水调蓄池,雨水调蓄池不仅可以像“海绵”一样,及时吸收地面过多雨水,有效减轻周边区域内涝压力,还具有控制初期雨水污染的作用。
结合合肥市实际情况,本次规划设置初雨调蓄池4300立方,有条件地管控单元结合排水系统末端雨水泵站构建雨水调蓄池,其他可结合公园绿地进行建设。目前,规划提出建设的九大调蓄池位置分别位于高刘、空港、板桥河、十五里河、二十埠河、许小河等区域。
改造新建一批海绵公园
在合肥,城市绿地可利用空间较大,可承担更大的汇水面积雨水径流,缓解周边区域内涝问题。因此,规划考虑对内涝区域附近的公园绿地进行海绵化改造,将雨水引入公园中,通过海绵公园缓解内涝。
主城区共选出13个公园绿地准备改造,滞蓄周边雨水,缓解排水管网压力,消除内涝风险。具体分别是淮北路公园、海棠公园、芦溪湿地公园、杏花公园、逍遥津公园、宋湾路公园、清溪公园、花园城公园、大学城公园、翡翠湖公园、南艳湖公园、徽园、十五里河生态廊道、望湖城公园和繁华湿地公园。
此外,本次规划针对部分内涝严重区域,提出新建 1个海绵公园 ,位于巢湖南路东二环路附近,接纳淝河路涝水。新建海绵公园区域现状为未开发空地,具有开发空间。
2020年再生水利用率超30%
为了修复城市水生态,规划对于派河、南淝河下游等现状沿河开发较少的河道, 严格保留蓝线空间,建设生态涵养型驳岸,以净化被污染水体。十五里河、许小河、板桥河等城区河段,建设沿街亲水型驳岸,将水景与绿景充分融合,增加沿岸地带的自然趣味;结合广场等公共空间打造滨水亲水节点,增加亲水和活动设施。
在重点的生态节点,通过恢复、保护以及利用人工湿地环境,推进湿地重建项目,达到生物多样性、景观丰富和净化水体目的。其中,包括派河河口湿地、东大圩水系治理及湿地、南淝河及二十埠河下游交叉口建华湿地建设工程等。
为了利用好有限的水资源,合肥还将建成高新热电联产项目再生水利用等工程,2020年再生水利用率有望达 30%以上。规划形成王小郢、蔡田铺、十五里河和西部组团污水处理厂等再生水利用,用于河道及景观水体生态补水、工业冷却水补水。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吴奇
新闻推荐
晨刊讯11月22日,柘皋交警队民警来到庙岗乡较为偏远的沿山村,为村民们上了一堂内容丰富的交通安全法制课,受到在场40多位村民...
巢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巢湖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