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化工厂: 曾是合肥财政“三驾马车”之一

合肥晚报 2019-12-17 02:10 大字

○合肥化工厂生产车间

○上世纪60年代合肥化工厂生产的盐酸产品

○合肥化工厂厂景

虽然起步是在一片人烟稀少的荒岗地,但合肥化工厂一直在创造着辉煌:不仅曾获过各项奖励达25次之多,而且产品还没来得及入库就被客户“抢”走了;甚至在上世纪80年代,合肥化工厂与合钢、合铝在合肥“三足鼎立”,撑起合肥财政的“一片天”。

荒岗上崛起化工厂

如果将历史的镜头拉回到60多年前,你会发现合肥化工厂所在的地方原是一片人烟稀少的荒岗地。

据档案记载,1957年,根据国家“二五”计划重点发展化学工业的方针,安徽省成立安徽氮肥厂筹备处,厂址就选在合肥东郊合裕路以北唐巷与小窦岗之间的一片荒岗上。1958年国家决定在全国建立13个0.75万吨至3万吨的氯碱企业,于是在氮肥厂东侧又成立了地方国营合肥化工厂。1958年底,考虑到两厂同属化工行业,原料供应和公用工程可以融通等因素,省市决定两厂合并成立合肥化工厂。

而合肥化工厂在建设初期还得到了包括合肥农药厂在内的多个企业的帮助。1957年11月,省有关部门就抽调合肥农药厂副厂长钱新谱、技术人员胡瀚、蒋铁夫等为筹建合肥化工厂草拟了计划任务书,为合肥化工厂的建设绘制了蓝图。

不仅如此,合肥农药厂还抽调技术人员参加了合肥化肥厂的前期建设工作。蒋铁夫就曾回忆过这样一件事:1958年合肥化工厂的制氧车间因缺乏氧气而无法安装时,中共安徽省委决定,合肥农药厂生产氧气支援合肥化工厂。若要按照通常的工艺生产,用电解水制氧,那么从设计到安装投产需要相当长时间。在此情况下,农药厂电解车间副主任蒋铁夫建议暂停烧碱生产,改电解食盐水为电解水制氧装置。省工业厅厅长倪则耕和市委第一书记刘征田采纳这一建议后,农药厂广大职工在合肥矿机厂有关人员的协助下,从接受任务到拿出氧气只用了50个小时。这套装置直到化工厂制氧车间安装投产后才恢复原来电解食盐水生产。

1961年底,合肥化工厂的氯碱系统建设初具规模,但此时恰逢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国民经济遇到极大困难,整个氯碱系统奉命缓建。直到1965年初,由于华东地区急需农药,合肥化工厂的氯碱系统才恢复建设。但好景不长又赶上了十年动乱。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合肥化工厂的改革发展才逐步加快了步伐。

特别是在1984年后,合肥化工厂先后完成电石、烧碱、聚氯乙烯、尼龙1010、三氯化铁等产品的扩产改造和设备配套改革:从意大利引进年产5000吨漂粉精生产装置,使企业生产出现新发展;并开发生产溶解乙炔、PVC掺混树脂、癸二酸和玻璃纤维改性尼龙等一批新产品。

产品没入库就被“抢”走了

作为安徽省以生产氯碱产品为主的基本化工原料大型生产企业之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合肥化工厂是不缺少辉煌的。上世纪80年代,合化与合钢、合铝在合肥“三足鼎立”,以税收撑起合肥财政的“一大片天”。

据合肥化工厂的老工人舒义芝介绍,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们厂的主要产品就有电石、烧碱、保险粉、聚氯乙烯及杀虫双等共13个种类;其中有9种产品获国优、部优和省优质产品称号;电石、聚氯乙烯、保险粉等化工原料还出口外销东南亚及日本、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1985年就完成工业总产值6257万元,实现利税1003万元,上交税利915万元,成为当时全省18个税利超千万元企业之一。

而统计数据也表明,截至1987年建厂30周年,合肥化工厂共实现工业总产值6.39亿元,利税1.02亿元。自1984年以来,合肥化工厂更是先后获中宣部、国家经委、全国总工会、化工部、安徽省政府、省经委、石化厅、合肥市委、市政府等各项奖励达25次之多。

作为合肥化工厂主要产品之一的聚氯乙烯,也就是我们俗称的PVC。我们知道它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通用塑料,应用非常广泛。在建筑材料、工业制品、日用品、地板革、地板砖、人造革、管材、电线电缆、包装膜、瓶、发泡材料、密封材料、纤维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而合肥化工厂生产的电石是有机合成工业基本原料,在金属加工、机械制造、建筑、电镀、印刷、炼钢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这个产品在1983年国家产品质量评比中名列前茅,被授予“国家银质奖”,远销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我国挣得了不少外汇。合肥化工厂生产的另一种产品尼龙1010树脂,也是我国独有的工程塑料品种。透明度高,机械性能及加工性能好。在通用机械(齿轮、轴承等)、医疗器械、日用五金制造等方面应用广泛。这个产品曾获“化工部优质产品”称号。

“在1985年前后,我们厂就占地47.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8万平方米,有职工3400多人了。不要说产品了,我们厂当时光各种各样的仓库就有20多个。”老职工舒义芝用这样一个细节来证明合肥化工厂的“红火”。她的话也被她的不少老同事证实了。这些老职工说,当时每天都有很多人在排队等货,我们生产的电石、聚氯乙烯等产品,按程序是先要入库然后再出库销售的,但往往是产品还没来得及入库就被这些人“抢”走了,“为了维护秩序,避免发生意外,我们厂每天都要专门安排人维持秩序。”

合肥化工厂的学校

除了生产外,合肥化工厂还附设有化工研究所和电大、中专、技校、中小学及职工医院、综合服务公司等附属设施。而且都很有特色。

市民杨国杰、杨国云和杨国平三姐妹就全部都在合肥化工厂学校上过学,几年前的教师节,她们三姐妹还一起去看望过她们的语文老师付成英。在交谈中,杨国杰还记得30多年前在学校的一些事情。当时付老师对学生学习要求很严格,但特别注意保护学生们的自尊心。有次杨国杰去办公室送作业,不小心打翻了桌子上的墨水瓶,因为害怕老师批评,她赶紧拿抹布擦了擦就偷偷走了。后来付老师虽然发现了,但并没有责怪她。对班上学生的作文,付成英批改得非常仔细,一般一个晚上只批改5篇作文,哪里有错别字,哪里写得好哪里写得不好,都一一批改清楚。

合肥化工厂学校还一直比较注重体育课的开展,足球是其重点的运动项目之一,学校成立有校足球队,共有30多人,包含了该校一年级至六年级中的所有足球爱好者。在合肥市主办的首届室内五人制足球赛中,合肥化工厂学校小学部共组建了四支队伍参加比赛,为各校之最,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战绩。

而合肥化工职业高级中学更是为合肥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化工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虽然根据统一安排,现在合肥化工厂学校已改为合肥市裕溪路学校,合肥化工职业高级中学也更名为合肥市化工职业技术学校,但还是留在不少人的记忆中。

辉煌一直在延续

随着合肥化工厂的不断发展壮大,先后接收了合肥保险粉厂、“三线厂”浦信化工厂1175名职工和制造第一颗原子弹的国营221厂800名职工,为企业快速发展储备了大量人才。正是在这基础上,合肥化工厂组建成立了安徽氯碱化工集团。

安徽氯碱化工集团成立后,就投产了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500吨离子膜工程烧碱工程。这是安徽省利用亚行贷款治理巢湖污染的六大项目之一,总投资2.5亿元。该工程引进日本氯工程公司工艺设备,建成投产的“大烧碱”可为企业年增产值1.37亿元,年增利税达到了2700多万元。同时,安徽氯碱化工集团生产的保险粉、双甘膦、草甘膦、氯化铁等产品远销欧洲共同体、美洲、澳大利亚、韩国、南非、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而其中的烧碱、保险粉等产品更是在国内外市场颇有声誉。

但随着近些年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需要,合肥开始重组化工企业,将安徽氯碱化工集团、合肥四方化工集团、合肥江淮化肥总厂的优质资产进行整合,组建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我们相信,有着多年历史和辉煌成绩的合肥化工厂必将会延续它的传奇。□程堂义

新闻推荐

全市卫星监测疑似秸秆火点情况通报

根据卫星遥感监测情况,12月12日,全市发现秸秆焚烧疑似火点2个,均位于巢湖市。截至12月12日,全市秋季发现秸秆焚烧疑似火...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