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日新月异“抒壮志” 比肩沪宁杭 城市品质再现新超越

合肥晚报 2019-09-26 01:15 大字

○政务区合肥体育馆 张树雯 摄

○金寨路高架高勇 摄

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

1949年,解放合肥的大军从大东门外冲进庐州高耸的城墙,这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县邑小城从此获得新生。在他们冲锋通过的那条古道下,如今已建成了合肥乃至安徽历史上的首条地铁。

当年遍布城乡的泥沙路早已被碾进历史的尘埃,嬗变成条条快速路。

回眸合肥大建设启动以来的历程,可谓满目皆辉煌,处处系民生。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秉承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以“绣花精神”,合肥开展了一系列城市管理提升行动,成就了合肥,改善了民生,更赢得了赞誉,一座具有国际品质的生态宜居城正向我们“款款而来”。

大城框架:从环城到临江的成长

新中国成立之初,合肥面积只有区区5平方公里,那时的合肥连一条像样的路也没有。1950年到1952年,合肥掀起第一次筑路高潮,对合六路、合安路等公路进行整修。

时光荏苒,到2006年,合肥规划建成区面积已达224.6平方公里。

2006年春节后,合肥市委召开了为期两天的常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确立了“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的主题。由此,在“大拆违”创造出的良好氛围下,持续至今的“大建设”拉开了序幕。

金寨路高架正式开工,打响了合肥高架桥建设的发令枪。金寨路高架是合肥首条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快速路,不仅成为合肥南北向的交通主动脉,更让老城区和经开区等组团,以前所未有的紧密姿态相连。金寨路高架的建设吹响了合肥大规模建设高架桥的号角。在这之后的8年时间,合肥的高架桥建设驶入了快车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对现有高架桥适时“延长”,铜陵路高架北延、裕溪路高架东延、阜阳路高架北延相继开工。今年9月,第十条高架——郎溪路高架(裕溪路—包河大道)放行交通,全市高架通车总里程已突破72公里、十大高架桥腾空而起,与一环路、二环路和中环路三大环形路网以及一批重要主次干道有序衔接,构建起合肥城区强劲跃动的交通大动脉,极大地提高了区域综合承载力。

弹指一挥间,大建设已经步入了十余个年头,在一曲又一曲的城建咏叹调中,推动合肥城市形态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组团式转变。从环城、环湖到临江,从“141”城市组团到“1331”市域空间战略,合肥的成长脚步从未停歇,且越来越快。

如今,合肥规划建成区的面积已经达到460余平方公里,合肥从“小不点”长成了“大个子”,曾经的江淮小邑到如今的“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合肥的城市管理者们在布局大建设之路的过程中,遵循着因势利导的原则,拉开了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的新框架。

畅通一环和二环的“上天入地”;慢行一体化和杆管线全部入地;轨道交通从零成网 ,双线运营四线在建,彰显四通八达……轨道交通1、2号线投运,3、4、5号线和1号线三期工程正在有序推进,它们与城市路网一起,共同构建起便捷舒适的城市立体交通网络,把合肥市民的眼光和标准引向了现代化大都市的前沿。

合肥城市路网规划建设思路,由过去的“环形加放射”、 “三环七射加方格网”嬗变为“高快一体、快快相连”。在不久的将来,市民无论是从南到北,还是从东到西,都可以通过多条放射型的快速路,经二环快速转换,实现从“到达”到“快速到达”的飞跃。

城市腾飞: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机场,堪称一座城市大建设成就“王冠”上的璀璨明珠。从三里街到骆岗再到新桥,从老城区到巢湖北岸再到合肥西北小镇,合肥机场的发展变迁,深刻反映了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

如今,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二期正谋划建设一条3600米的跑道和一座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的T2航站楼,力争在2023年投入使用,目标是打造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随着大建设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完善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改变了人们对地域和时空的理解,方便了天南地北、国内国际的乘客在合肥出行。

“米”字形高铁、通江达海的水运、联通世界的航空……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基础骨架正羽翼渐丰,合肥由一个“通过式的交通节点”,向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放射式的交通枢纽”转变,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这是合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实现新常态下跨越进位的一个重要“秘籍”,也是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法宝。

近年来,合肥以构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目标,全方位推进交通运输建设发展,用如椽大笔在“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宏伟画卷上,勾勒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壮丽轮廓,城市辐射和吸引能力显著增强,真正实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大建设”是合肥旧貌换新颜的传奇,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前所未有的历史手笔、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实现了城市量能的急剧扩张和人居环境的深度改善,促进了合肥城市形态城乡面貌的巨大改变。

每一项工程,都如同一段优美的旋律,在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精塑城市形象、提升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同时,谱写着新时代合肥城市建设发展的强劲乐章,让人们真切地触摸着这座城市喷涌的热情和四射的活力,放手拥抱美好新生活。

大建设让人们熟悉的城市每天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不断延伸的高架桥、不断新建的道路模糊了市区和郊区的界限,城市体量在快速长大;持续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加速推进的创新平台,正在重塑城市的面貌; 伴着城建项目不断增加,也带动更多的人变得更富裕,还搭建起合肥经济腾飞的新舞台。

从“大建设”之初的交通先行到现在的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改善和优化人居环境,合肥的建设理念与时俱进、不断刷新,但高质量发展的主线一直未变。

福泽百姓:比肩沪宁杭不断实现新超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这里一直是停车的难点地段。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一座智能立体车库开始投入使用,这座车库总共设计12组120个机械式停车泊位,24小时对外开放,缓解了车主们的停车难题。

针对全市近30万个停车位缺口,合肥去年起加大了公共停车场建设力度。截至2019年7月,全市在建公共停车场88处、15571个泊位,完工21处,建成4710个,按此趋势,今年合肥市公共停车场建成数量将超越南京、杭州。

纵观合肥大建设发展史,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项目数量都在不断走向新高,无不彰显出大建设不是刻意而为,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只要合肥缺少什么、发展需要建什么,合肥将依然一往无前!大建设的春风吹拂着合肥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让当代人和后代人同被福泽。

如果把大建设比作一首气势恢宏的史诗,她字字吟哦的都是民生。大建设作为合肥市最大的民生工程,始终坚持在交通出行、城市治污、园林绿化以及文教体卫等公益性项目方面花上大力气,做足水文章、绿文章以及民生保障文章。

为打造具有国际品质的生态宜居城市,合肥市委、市政府决定将2017年确定为城市管理提升年。“提质、提速、提品、提效”的号角振聋发聩, 以问题为导向,以人民满意为追求,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新的理念把大建设推上了新的高度。迈向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合肥,在城市形象塑造、破解城市管理难题、提升城市品质等方面,也在比肩沪宁杭,不断实现新的超越。

居住,更舒适。老城升级,新区开发,危旧房改造、拆迁安置、公租房建设等,让市民从“有居”迈向“优居”。

上学,更公平。先后新建迁建一大批中小学校,校安工程扎实实施,幢幢校舍更加坚固。小区有学校,附近有名校,教育均衡化发展实现了重大突破。

文娱,更多彩。随着各类文体场馆等兴建,时尚书吧常现家门口,运动休闲不用再跑远,时尚潮流就在前大街,一个衣食富足追求更高品位生活的庐州城款款走来。

环境,更优美。通过水系治理、截污治污、调水补水和生态重建,不让一滴污水排入巢湖;让市民出门500米见绿、1000米见公园广场;坚持生态环保优先,使天更蓝、水更清、景更美,奔向全国“最美省会城市”。

大建设给市民带来的,何止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更为这座城市注入了开明开放、奋发图强的精气神。全市人民自豪感、归属感、幸福感空前加深,开放度、创新度空前增强,公民意识、文明意识空前提升……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吴奇

新闻推荐

庆丰收 迎国庆 合肥2019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巢湖三瓜公社开幕

→丰收节上,一位农民抱起自家种的大冬瓜。←稻虾混养种植模式展示。一名工作人员正在整理科技书籍。晨报...

巢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巢湖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