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笔绘出光阴故事 庐州风情跃然纸上
○牛角大圩 油画 郭劲 作
○杏花公园 水彩 杨博文 作
○新桥机场 钢笔淡彩 戴禹豪 作
○合肥大剧院 油画 童君祺 作
○合肥南站 油画 王峰 作
○合肥老火车站 钢笔速写 戴禹豪 作
○逍遥津 钢笔淡彩 戴禹豪 作
○教弩台 钢笔淡彩 戴禹豪 作
说起合肥记忆,你会想到什么?逍遥津公园的大象滑梯,老火车站的绿皮车厢,教弩台前的石狮子,大蜀山的美丽传说……近日,几位市民画家绘出一组“合肥记忆”系列画作,通过他们的笔触,让庐州风情跃然纸上,勾起了存储在几代合肥人心中的温馨回忆。
走过84年历程的合肥火车站
合肥火车站作为合肥的窗口,不仅吞吐着南来北往的旅客游子,也见证着合肥古往今来的巨大变迁。你知道合肥火车站的“前世今生”吗?
合肥,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交通位置十分重要。合肥火车站对于合肥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从绿皮火车到动车高铁一路走来,长长的车厢无不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
合肥站于1935年12月在明光路和胜利路交口处动工建设,第二年2月1日正式启用。当时只有临时票房5间,还是土坯墙、麦草顶。
1936年4月,火车站站房落成,站内设有售票房、行李室、电报室、候车室、办公室等区域,共有房屋17间,占地约638平方米。
随着当年淮南至裕溪口铁路启用,此时的火车站开始运营。它规模很小,只是淮南至裕溪口铁路上的一个小站。车站仅设有煤炭装卸货物线,有效长度只有192米,但已有了现代火车站的雏形。
1937年10月,为配合抗日战争需要,淮南线被毁,合肥站随之关闭。
1942年,日本侵略者修复水家湖至合肥段铁路,合肥站改名为庐江驿恢复启用。
1944年,日军拆除水家湖至裕溪口段铁路,合肥站再次关闭。
1948年10月,合肥至水家湖铁路修复通车了,合肥站正式命名为合肥火车站,并开始办理客运业务,隔天一趟,客货混运。
1952年,合肥成为安徽省省会,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规模迅速扩张,老火车站因站房小、候车人多而拥挤不堪,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后到1975年,经过几次修缮和扩建,合肥火车站建成了一个售票厅、两个候车室、两个候车站台的规模,可容纳700余名乘客候车。除了客运外,还有6条货物装卸线。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合肥老火车站的硬件条件更上一层楼。1980年,第一座软席候车室诞生,同时原售票厅也通过改造,增加了售票窗口。
到1985年,老火车站占地总面积48.85万平方米,年货运到发量417.85万吨,日到发通过客运列车22个车次,年客运到发量655.37万人次。
合肥新客站于1994年6月开工,1995年底建成竣工,增加了股道,新建了牵出线、候车室、售票厅、行李房、站台雨棚,扩建了货场、仓库。这时的合肥站,已然发展成为客货运一等站。
1997年4月1日,合肥新客站通车运营。建成后的新客站总面积33182平方米,主站房分上下两层,六个候车大厅配有中央空调,可同时容纳8000名旅客候车。
老火车站卸下客运任务,成为合肥重要的货运站——南货场。2011年12月18日,伴随着合肥北货场的正式启用,历经76年风雨沧桑的南货场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2009年,合肥火车站改造投资约5亿元,于2010年8月全部完工。改造后的合肥站成为“安徽第一站”: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最具现代化,也同时拥有了更大的承载能力。
位于沪汉蓉高铁与京福高铁交会点的合肥南站,2014年11月12日开通运营,为安徽省首座特大型站房,也是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国家中长期铁路规划中19个重要枢纽之一。
2014年11月12日10点21分,从上海方向开来的G7226次高铁列车缓缓驶入合肥南站。39分钟后,11点整,合肥南至宁波的G7684次高铁列车从1号站台正点发车。由此,合肥高铁南站开通运营,内外通达。
2012年10月17日,合肥南站全面开工建设。共12台26线,与上海虹桥站、杭州东站、南京南站比肩而立,构筑华东地区四大枢纽车站。
截至2014年10月,合肥高铁南站共有8座售票厅,分布在站房的东、西、南、北。在一楼进站层,站房的东、西两侧落客平台上各有两个售票厅,加起来,一共是6个售票厅。截至2015年11月,全站共设自助取售票机72台。
2017年,合肥南站获得我国建筑行业最高奖——鲁班奖。这是合肥南站继获得“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之后,迄今所获最高荣誉。2018年4月10日,“复兴号”动车组首次在合肥南站开行进京。
合肥南站建筑“体量”9.9万平方米、总高38.05米。合肥南站是集城市轨道、市内公交、区域长途、出租车、私家车等为一体,多种交通方式和商业服务高度融合的“零换乘”车站。建设过程中,合肥南站攻克了国内罕见的纵向长25.2米、横向最大跨度42米的拉索幕墙施工难题。该工程先后荣获“铁路优质工程一等奖”“钢结构金奖”等多项省部级以上奖项。
合肥南站建成后,合肥成为沪汉蓉、京福、淮南、宁西、合九等铁路线交会点,形成以合肥南、合肥站为客运系统,和以合肥北站为货运系统的环形格局,为整个中东部地区搭建起经济“动脉”。
三国古迹成为合肥老地标
“不到逍遥津公园来玩就不算是真正的合肥人,谈恋爱不到逍遥津公园就不算真正的恋爱。”多少合肥人的老照片中都离不开逍遥津的背景,幽静的小道、旋转的木马、经典的大象滑梯,还有那一汪碧绿的逍遥湖……
逍遥津,又名“窦家池”、“豆叶池”、“斗鸭池”,位于合肥老城东北处,是淝水之上的津渡。逍遥津平面呈扇形,由水系自然地分为东西两园。湖面尚有三岛,犹以北岛为最,南岛的面积最小。伴岛而建的是逍遥津标志性建筑——逍遥阁,采用多层重檐的仿古建筑结构,暗古铜色廊柱、灰黑色仿古门窗。
逍遥津公园曾是三国时期的古战场。三国时期,曹魏与孙吴对峙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争夺合肥,鏖战32载,发动5次大规模战役。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次就在逍遥津畔。
东汉建安二十年,曹操兴师西征,孙权趁此合肥空虚之际亲率十万精兵,企图一举攻占合肥。大将张辽面对强敌压境,临危不惧,率八百精锐出击迎战。魏国将士众志成城,奋勇杀敌,在吴军中掀起腥风血雨,令对方节节败退。张辽因此战功累累、名震天下。故有诗云“的卢当日跳檀溪,又见吴侯败合肥,退后着鞭驰骏骑,逍遥津上玉龙飞”。这也是“张辽威震逍遥津”故事的由来。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战役也是三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因此,与生俱来就带上了浓厚的“三国”味道的逍遥津公园成为合肥展现三国文化的“主战场”之一,这也是今天公园里存有张辽像、渡津桥等一系列三国文化景点的原因所在。
朝代演变,逍遥津几经更迭。唐朝,逍遥津在合肥城北门外。宋代,淮西路将领郭振筑“斗梁城”,逍遥津被囊入城中。明朝万历年间,逍遥津一带土地归合肥窦家所有。清康熙年间,逍遥津易手至合肥一王姓儒生手中。光绪十八年,逍遥津改姓龚。几经风雨,几经更迭,四季流转,逍遥依旧。
老合肥人有“逍遥津情结”,有一部分是因为那里的动物园。1954年,上海城隍庙附近的四明动物园等三家私营动物园合并到了逍遥津公园。往后很长一段时间,逍遥津动物园都是合肥的热门景点。到上世纪80年代,逍遥津动物园的动物数在全国排名第10位,汇聚有世界各地的珍禽异兽,逍遥津动物园的游客接待量常年保持在100万人左右。
此外,逍遥津公园主干道两侧的各种游乐设施及儿童乐园也承载了几代合肥人的记忆,大象滑梯、跷跷板、秋千、自控飞机、旋转电马、电动火车、电动小汽车、空中自行车、碰碰车……组成了合肥“侠们”最美好的童年,老城区里的童年就这样在逍遥津里悠悠地滑过,无数欢声笑语留在了这里。
合肥是三国故地,三国遗迹数不胜数。“曹公教弩台,今为比丘寺。东门小河桥,曾飞吴主骑。”唐代诗人吴资一首五言诗,写尽合肥三国情,这首诗里提到的地方正是位于淮河路步行街的古教弩台。
在三国时期,合肥是北魏曹操的重镇,他曾几次亲临合肥,部署防御。当时,为了抵挡南面东吴孙权的水军,曹操在合肥城外,淝水之滨,建造起一座大台,由大将张辽训练500名弓箭手,搭弓放箭,百步穿杨。合肥城下,淝水河中,逍遥津里,都在强弩射程之内。这座高4.3米,面积3800平方米的方形大台,便是今天我们常说的“教弩台”,也叫“曹操点将台”。
教弩台有屋上井、听松阁两处古迹。教弩台上有一口古井,屋上井因井口高出地面平房屋脊才得此名。屋上井井口石栏拙朴古老,镌刻“晋泰始四年殿中司马夏侯胜造”字样,此井曾是供士兵解渴用的,水味甘美,四季不竭,经长年累月提水,井口石盘上还有23道光亮的提水绳沟,堪为千年历史之见证。
另一处古迹听松阁在教弩台的东南角。听松阁旧址原为一土堆,传说曹操曾站在此处操演水军,后人便在此砌台纪念,取名“听松阁”。原来教弩台上并无松树,因为庐州夏天炎热,士兵难熬酷暑,曹操便令广植松柏。松树长成后,清风袭来,松涛阵阵,从此,“教弩松阴”便成为合肥的一个著名景点,听松阁也由此得名。
三国归晋,转眼到了南北朝。南朝梁武帝时,教弩台发生了重大变化。一座名为“铁佛寺”的寺庙在台上拔地而起,昔日古战场成了佛教净地。盛唐时期,铁佛寺规模扩建,唐代宗李豫把庙的名字也改成了“明教院”。明朝时,又更名为“明教寺”,沿用至今。
随着朝代的更迭,在多次的战火中,明教寺屡经盛衰,到清代咸丰五年全部毁于战火。现今的明教寺主体建筑为光绪年间所建。“教弩耸高台,不为炎刘消劫难;听松来远客,谁从古佛识真如。”这座屹立了数千年的教弩台,在时间的长河里,一直在将历史之事告诉每一位后来者。
蜀山美景蕴含传奇故事
蜀山风景区坐落在合肥西郊9公里处,海拔284米。据《尔雅·释山》讲“蜀”是“独”的意思,因大蜀山无岗阜连属,只是孤单单的一座山,所以叫蜀山。又据《庐州府志》记载:“有蜀僧于此结庐,偶思乡水以锡卓地,泉汩汩而出,尝之有瞿塘峡味,因名为蜀井。”所以又有人说蜀山是以此而名的。
大蜀山是合肥近郊的唯一一座绿山,这块风水宝地是自然的造化,有人称她是城市的“绿肺”,有人形容她是镶在城市边缘的绿宝石。古往今来曾令众多文人骚客折腰。
“春山艳冶如笑,夏山青翠欲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澹如卧,惟其卧也,故雪霁神开,跃然有起色矣。”这是古人曾描写的大蜀山四时美景。明代诗人龚志益在《游大蜀山》中赞叹道:“十年前此问岩阿,醉卧南窗共放歌。”
蜀山春晓是著名的合肥十景之一。在大蜀山上看山间云卷云舒,观林中花开花落,任清澈的溪流欢快地奔向远方,不知不觉间,仿佛进入超然物外的境界。
“蜀山雪霁”被列为古“庐州八景”之一。每逢瑞雪飞降,登临在山峰旁的雪霁亭眺望,茫茫雪海,银装素裹,艳阳白雪,相映生辉。东眺合肥城区,恰如虚幻世界,琼楼玉宇,北望蜀山湖,又似白茫茫中晶莹剔透的一方明镜。明代熊敬有诗赞美曰:“晓起俄惊霁景开,高山头白势崔巍,卷帘为爱琼瑶湿,一片寒光入座来。”正是对蜀山雪后放晴景色的生动描写。
合肥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关于“大蜀山钥匙”的传说 。相传当年三孝口街心有块红糙石,其下藏着大蜀山的钥匙。若能拿到此钥匙,就能打开大蜀山的山门,取得大蜀山内的金银财宝。
不知是何年何月,有一贪婪之人,竟悄悄撬开红糙石,盗走了大蜀山的钥匙。这个贪婪之人赶到大蜀山,将钥匙往山上一放,果然听到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蜀山门顷刻开启,万道金光从山门内射出。这霞光直刺得盗宝人两眼无法睁开,结果其什么财宝也没盗得。然就在此时,从山洞突然传出“哞哞”两声巨吼,随之蹿出两条金牯牛。盗宝人耳听金牛哞哞叫声,赶快去逮。谁知金牛受惊,一牛直奔东南,潜入巢湖,一牛直奔西南,潜入深山。
又过片刻,大蜀山重又发出两声巨响,山门瞬间闭合。盗宝人惊慌失措之中,竟将大蜀山钥匙丢于山门内。从那以后,就再没有人能打开大蜀山的山门,大蜀山内的无尽宝藏也就长眠山中了。
再说那两条金牛,自大蜀山跑出后,就再没重返大蜀山中,而是经常出没于肥西县山南镇和三河镇附近,因此人们将金牛经常出没的地方名曰“金牛村”。至今在庐江、肥西仍有“金牛”地名。
(下转04版)
新闻推荐
淮南矿业集团是我国14个亿吨级煤炭基地、6个大型煤电基地之一。近年来,这家老国企围绕煤、电、气三大能源主业,合理布局产...
巢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巢湖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