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我们消费的方式在改变 70年,合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近30万倍
8月22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4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发布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合肥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成绩单。
从百废待兴、凭票供应、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合肥人的消费方式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忆中的百货大楼 与一站式购物中心新体验
1994年,从老家安庆一个县城考上大学的肖雄,第一次来到省会合肥,准备从合肥转火车前往北京。在合肥转车等候期间,他来到合肥百货大楼,大楼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和琳琅满目的商品,晃花了这个县城来的学生的眼睛。站在合肥百货大楼外面的四牌楼天桥上,他甚至都找不到自己要走的路。对于年纪稍大一点的合肥人来说,合肥百货大楼承载了太多的记忆。
1959年,在合肥市中心四牌楼的东北角,一座建筑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的五层百货大楼建成开业。当时的百货大楼共分日用百货、文化用品、广播器材等38个项目,经营品种多达15000多种,其中合肥市出产的商品就占4000多种,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应有尽有。此外,百货大楼里还附设了服装缝纫部,代客裁剪缝衣,市人民银行也在里面设了储蓄所,便于市民存款取款。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从一分钱两根的缝衣针到“三大件”的电视机、自行车,市民都习惯于“到大楼买”。
进入20世纪,合肥商业逐渐由传统百货业进入更加注重“品牌与体验”消费的一站式购物中心时代。2002年,国购广场、元一时代广场相继诞生,开传统百货业向购物中心转变的先河,商业业态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百货业态,慢慢向购物中心转变。2006年至今,万达广场、银泰中心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大量涌现,市民生活品质和消费便利化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
据统计,2018年合肥市营业的53家大型商业综合体当年店铺数8876个,就业人数5.81万人,年客流量达7.57亿人次,年销售收入达210亿元。
记忆中的老淮河路到数十条特色商业街区
老合肥人都还记得,作为“安徽第一路”的长江路,最早也只是一条看上去比较宽的泥土路。而窄窄的淮河路作为合肥最早踏上规模发展的商业步行街,成为百万合肥人的集体记忆。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淮河路历经三期改造,由线及面、提质扩容,逐渐向现代商业街区发展。1993年,淮河路第一次改造开始,现代商业逐渐兴
起,淮河路成为合肥第一条商业步行街。1998年,市政府对淮河路东段拓宽改造,进一步拓展其商业功能,使其发展为集购物、旅游、文化、休闲、餐饮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商业步行街。2012年,淮河路步行街被授予“中国著名商业街”称号。如今的淮河路步行街交通便捷,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商业繁荣,极具活力,沿街约有商户1200家,各类品牌624个,其中国内一线品牌126个,国际一线品牌48个,全年客流量5500万人次,2018年实现营业额156亿元。2019年淮河路步行街再次启动了第三次改造提升,将实施百项工程,全力创建国家级步行街。
近年来,按照“一区一特色”、“一街一特色”的原则,结合旧城改造和城市建设,合肥充分利用各地特色和现有的基础条件,有序推进全市特色商业街建设。城隍庙、七桂塘步行街、罍街、巢湖耳街、庐江·中心城步行街等一大批特色商业街相继建成,其中淮河路步行街、罍街获得国家级特色商业街称号,七桂塘商业步行街等15个街区获评省级特色街,黉街等31个街区被认定为市级特色街。目前,合肥市创建的国家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11个,省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30个,市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60个。
从小而散的传统商品市场到规范多元的大型商贸城
大型商贸城是商贸流通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有效组织供求、衔接产需、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合肥市多是小而散的传统商品市场,到九十年代开始出现大型商贸城。
随着城市扩容、产业扩张,城区内各大商贸城依托区位优势,社会聚集效益日渐增强,市场辐射范围逐步扩大,逐步形成了“万种资源,多个市场”的大流通格局。合肥市专业市场朝着规模化、规范化、多元化方向快速发展。据统计,合肥市目前经营面积在10000平米以上的大型商贸城有79家,总经营面积达876万平米,年交易额超千亿元。
从“买菜难”到完善的“菜篮子”零售网络
70年来,市民的买菜环境、种类、方式和品质都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合肥市逐步构建起以周谷堆大兴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标准化及示范菜市场、大型生鲜零售超市为主体,社区生鲜菜店、互联网+生鲜配送企业等为补充的流通体系。
安徽省规模最大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周谷堆大兴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合肥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龙头企业,也是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农业部重点支持的全国定点市场之一。2018年,周谷堆大兴物流园实现综合成交量429.5万吨,交易额286.7亿元,每日在场客流量达7万人次以上,辐射范围从合肥周边及省内各地延展至上海、福建、浙江、湖北、河南等20多个省、市,已形成“买全国,卖全国”的大流通格局。
近年来,合肥市积极推动县乡农贸市场建设改造工作,优先支持贫困乡镇和公益性项目,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改善县乡居民消费环境。全市共建成运营县乡农贸市场153个,其中2016年~2018年新建改造县乡农贸市场76个、改建(改造)39个,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活,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通过积极培育生鲜食品流通企业,加强生鲜超市、社区菜店、生鲜电商等销售终端建设,实现实体店与网络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全市“菜篮子”产品零售网点已超万个,“网订店取”、社区生鲜团购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畅通了农产品流通的最后一公里,给市民带来了购物的便利和实惠。
从艰难的凭票购物到现代化的一键购物
1955年,合肥市实行粮食定量凭票供应。1961年,合肥市对粮、油、棉、猪肉等18种生活必需品牌价冻结,实行凭票(证)定量供应。而2019年,市民只要在家中用电脑鼠标或手机就能实现一键购物。
从曾经物资短缺的计划经济时代,到如今的百花齐放的市场经济时代,合肥人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日新月异。随着京东、苏宁、阿里巴巴一达通、唯品会、网易考拉、敦煌网等一大批知名电商企业先后入驻合肥,合肥荣电实业、百大易商城等一批本土电商平台先后上线,行业影响力和销售规模不断扩大。
“一键购买”海外产品已不是梦想,百大集团的安徽空港百大启明星跨境电商有限公司,目前已开设了20多家百大易购线下跨境直销中心。新引进的国内进口零售电商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龙头企业——网易考拉,今年6月开仓运营,实现了日均出库单量8000余单的好成绩。与此同时,百大周谷堆市场参与运营空港进境水果、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进口车厘子、澳洲龙虾一下飞机,就能直接送进合肥人的“大菜篮”。
此外,通过区域跨境联采平台、海外直采、第三方贸易平台合作等方式,进一步丰富了跨境、进口商品品类。市民通过现场体验,线上扫码下单,实现万种跨境产品随心挑。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熊兆巍/文 王蔚/图
70年商贸
数读
●2018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6.7亿元,同比增长9.1%,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增长了近30万倍,是2000年的20倍,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14位。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水平也在稳步提升。201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的24.6%,较1949年提高了19.1个百分点。
●截至2018年底,全市建成8万平方米以上商业综合体38个,城区商业网点营业面积达到1900多万平方米,5000平方米以上商业网点110个,年交易额亿元以上专业批发市场35个。全市共有48个市级商贸企业集聚区,面积465.5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0796家。
●此外,2014年合肥市获批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2016年获批设立中国(合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017年以来,合肥市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网点建设和电商扶贫工作,电子商务进入全业态发展时期。据安徽省电子商务监测平台统计,2018年,合肥市累计实现网上零售额683亿元,占全省网上零售额的39%,同比增长55%。截至2018年底,全市各类网络经营载体数约为21万户,其中网店约16万户,独立域名网站约5.18万户。
新闻推荐
8月17日,比赛现场。晨报讯8月17日,第四届“博砺杯”国际跆拳道公开赛暨第十一届全国青少年跆拳道邀请赛在巢湖市体...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