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渔网织出幸福生活 记者走进“中国渔网第一镇”

安徽商报 2019-05-28 09:24 大字

本报讯(徐小中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张剑 文/摄) 今年70岁的熊茂英是巢湖槐林镇大汪村人,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织渔网,直到现在也没有停歇,“织了一辈子渔网,放不下也舍不得,是渔网让我们全村人过上了幸福生活。”

足不出户,在家中就能做着自己驾轻就熟的事情,活不累,时间自由,一天还有上百元的收入,这样的晚年生活让熊茂英觉得满足而充实。而在槐林镇大汪村,几乎家家户户都能过上这样的幸福生活,靠着渔网,他们衣食无忧,不用外出打工就有可观收入。记者在大汪村发现,家庭式的织网机随处都是,年轻人操作机器,老年人则干手工活。人机分工、老少协作,编制出一张张精美的渔网。

槐林镇,这个被誉为“中国渔网第一镇”的地方,织渔网传统已延续了二百多年。“以前都是纯手工织网,那时候织网慢。20多年前,随着第一台织网机的引进,织网效率大大提高。”熊茂英说,她所做的手工活,就是与机器配合,弥补机器短处。

槐林的渔网经过了几代人的艰苦创业,经历了自给自足、自我发展、挂户联营、贸工农一体化、产业集群发展的五大阶段,实现了从分散到集中、从手工到机械、从内河到海洋、从国内到国外、从品种单一到多元化和系列化、从上门推销到订单生产和网上交易的六次飞跃。

现有槐林镇各类渔网企业有4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渔网企业22家,渔网具产品远销俄罗斯、非洲、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渔网产业从业人员近3万人,近5000人的营销队伍遍布国内外。2018年,槐林渔网规上企业总产值达到40.7亿元。

随着渔网具产业竞争日益激烈,下一步产业发展中,槐林渔网将重点发展聚乙烯等高档网,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产品利润空间;还将单一生产渔业用网发展到农业、工业、体育等门类齐全的多领域用网,实现各领域用网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新闻推荐

巢湖修复五个河口湿地

本报讯(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姜志远通讯员张荣)5月26日,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巢湖市林业部门获悉,为守护好湿地资源,巢湖市今年...

巢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巢湖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