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续写更多“合肥荣光”

肥西报 2019-04-26 09:43 大字

(上接一版)

对标一流 下好创新“先手棋"

成功研发缓冲拉杆保障“嫦娥四号"探测器安全着陆,在国际上首次实现18个量子比特纠缠,“人造太阳"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令人惊叹。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是合肥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2018年,合肥滨湖科学城揭牌成立,更是成为标注合肥创新历史刻度的大事件。根据《自然》杂志发布的《2018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合肥更是入选全球科研城市五十强。

在科研城市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合肥凭借什么强势突围?科技创新大潮澎湃,千帆竞发勇进者胜。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行稳致远,成为全市上下一致共识。三年来,合肥坚持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打好科教“优势牌",下好创新“先手棋",创新之都建设亮点频现,大大提升了城市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全市各类研发机构已超过1400家。

创新,最重要的是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三年来,合肥深化与大学大院大所合作,引进清华、北大、北航、北外、天大、哈工大等国内知名高校,联合中科大、合工大、安大和中科院物质研究院等本市高校院所,共建新型创新平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堵点,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

创新,助推优势产业形成“引爆点",站上全球制高点和最前沿。“创新是合肥最主要的特色,也是这座城市骨子里带的基因。"在合肥工作了十年的京东方集团副总裁、合肥区域总经理张羽深有感触,多年来,京东方在合肥极为注重技术创新,发明专利连续多年行业领先,开创了全球显示产业发展的新里程,让中国成为全球显示领域的领跑者。

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抓住核心技术创新这个“牛鼻子"。2018年,合肥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24%、居省会城市第2位,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110户、居省会城市第7位,主要创新指标均位居省会城市前列。

步履坚实 释放便民惠民红利

今年2月,央视发布美好生活指数最高城市榜单,合肥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前十位。这一份“温暖的答卷"的取得,透露出生活在合肥的市民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在于经济数据、厂房林立,更在于环境优美、百姓幸福,留得住人才、善用天下之才。如今的合肥,已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双节点城市的区位交通优势,未来还将打造“时钟型"高铁网络,缩短时空距离,便捷人流物流,方便从全球范围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积极融入全球开放体系。

“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深化改革开放,一座城市才能赢得生机和希望。产业的优化升级,区域的竞争发展,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环境、发展生态的竞争。三年来,合肥顺应新时代人才需求,以创优人才发展环境为统领,实施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人才20条、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12条等20多项政策,打造人才“强磁场",连续两年位居“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第3位。

现在,到政府部门办事不用跑很多次,企业注册登记更加简便,政府行政审批事项大为减少。2018年,合肥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0万户、增长22.9%;新经济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1倍,微型计算机设备增长28.4%……新动能的持续井喷,背后是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合肥主动对标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聚焦人才发展的难点、痛点和堵点,纵深推进“全创改"“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成为全国十大“办事不跑腿城市"、2018营商环境省会十佳城市。

三年来,合肥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巢湖水质总体保持稳定,PM10、PM2.5平均浓度连续5年实现“双下降"。在全国首创“林长制",2016年以来新造林近24万亩、城镇绿化面积4600多万平方米,新增森林长廊364公里。

三年来,合肥营造了优质的服务环境。全面提升教育、文化、卫生、养老、就业、住房等公共服务水平,扩大优质供给,加速均衡配置,高水平构建15分钟生活圈,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源于改革红利的释放,基于宜业宜居的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

(记者 苏晓琼 转自《合肥日报》4月25日3版)

新闻推荐

毅行,益行,一路同行

星报讯4月20日上午,由安徽省红十字基金会作为公益指导单位的“魅力半汤,毅路同行”毅行大会热闹开走。2000名毅行者从巢湖...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