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庐州新成就 喜庆党的十九大 《合肥的桥》专题摄影展昨起展出
[摘要]《合肥的桥》专题摄影展昨起展出
展览现场,市民正在观看摄影作品。
一位市民正在参观展览。
合肥因东淝河、南淝河在此相交汇而得其名。特殊的地理位置,让桥成为这座城市绕不开的一个重要元素。
城市高架平地而起、环巢湖四座“飞虹”相继完工……跟随合肥大建设不断发展的脚步,江淮晨报摄视度工作室的摄影记者一直走在一线,用镜头将变化记录下来。这一幕幕有关“桥”的故事,都被保存。10月19日,这些作品通过《合肥的桥》专题摄影展,在合肥政务中心阳光大厅正式展出,以聚焦合肥新成就的方式,向党的十九大献上新闻人的一份贺礼。
100幅作品讲述合肥的桥
有些桥,记录着城市的历史。比如孝肃桥、板桥、飞骑桥、九狮桥、阜阳路桥,这都是老合肥耳熟能详的名字。还有些桥能追溯到更早的历史,比如赤阑桥,因大词人姜夔而有名。
还有些桥,记录着城市的变迁。比如相继亮相的杭埠河大桥、白石天河大桥等环巢湖大桥。市区内,贯穿东西南北辐射全城的9座高架。
过去几年,江淮晨报摄视度工作室一直关注合肥城市大建设,五里墩立交桥改造、金寨路高架建设、三孝口天桥拆除……在采访过程中,他们一次次将镜头对准这些桥梁。
在《合肥的桥》专题摄影展中,一共展出了100幅作品。最早的一批作品在2007年前后拍摄。记录下金寨路高架建设等大建设重要节点。
让主创人员印象深刻的作品,是三孝口天桥系列。这座已经封存在记忆中的老天桥,摄影记者曾多次现场跟拍,记录下了它翻新、投用的故事。最后一张照片定格在2014年2月17日,三孝口天桥在当天正式拆除,为地铁二号线“让路”。
屡上200多米高楼,只为寻找最佳视角
不同的桥,采用了不同的创作手法。
在创作过程中,摄影记者用脚步丈量合肥每一座桥梁。譬如在拍摄赤阑桥时,为了找到更好的拍摄角度,记者曾多次爬上200多米高的安徽国际金融中心的楼顶。有时为了追踪最好的光线,记者会在夜幕降临前,蹲守在昏暗的楼顶,只为等待最后的那一抹蓝色。
在图片的后期选择和编辑过程中,更加入了多种叙事方式。譬如,三孝口天桥,采用历史图片和人物,讲述这座城市曾经的地标的故事,让市民记住它为合肥大建设、为合肥轨道交通所做出的奉献。金寨路高架,则重点讲述它从无到有,从一座高架桥到现在高架桥、高铁线和高速公路的立体交通网络,展示合肥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
此次展览中,展现最多的还是合肥大建设期间建设的高架桥。如金寨路高架桥、马鞍山路高架桥等。这些高架桥采用航拍的方式进行拍摄,从高到低,由远及近,突出表现桥的雄伟身姿和它给城市发展带来的便利交通。
《合肥的桥》还将进行巡回展出
“生活在合肥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好好了解它的历史。这一次偶然看到《合肥的桥》,看到合肥城市的多种面貌,感觉非常震撼。”市民夏女士说。
据悉,江淮晨报为顺应媒体融合的发展,专门组建了由摄影记者、美编设计人员、视频制作人员参加的摄视度工作室,让采编人员学习无人机拍摄、H5制作、视频剪辑等新媒体报道技能,尝试用手中的镜头、先进的制作软件和新潮的设计理念,推出众多让人印象深刻的新媒体作品。
在这次专题摄影展开幕的同时,新媒体作品《“桥”见合肥》H5也同时进行了推送,让合肥市民即时从手机移动端直观欣赏展出的图片,感受合肥那些桥的美丽风采。
据了解,在合肥政务中心阳光大厅展示的《合肥的桥》专题摄影展将持续到10月20日,随后还将在安徽大学等场所进行巡回展出。
晨报记者于巧妮/文高博/摄
新闻推荐
安徽打造“长三角生态后花园” 到2025年建成8个生态协作区
新华社合肥10月13日电记者12日从安徽省发改委获悉,该省印发的《安徽省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提出打造“长三角生态后花园”,到2025年建成8个生态协作区、10条精品线路和18条生态风景道。据介绍,结合安...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