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坚定不移走创新发展之路

合肥日报 2017-09-26 20:20 大字

[摘要]——访巢湖市市长张生

中科智城之中科先进智造创新产业园效果图

中科智城之中国科大英才创新创业基地效果图

记者:无论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还是升级改造传统产业,都离不开科技支撑。巢湖从哪些方面推动科技创新?

张生:科技创新是贯彻新理念培育新动能的核心动力。为推进创新型巢湖建设,我们深入实施科技强市战略,构建了协同创新体系。具体来说有4个方面:一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科技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0.3%提高到1%,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支出占财政支出达到1.1%。2012年以来,累计兑现科技创新奖励资金2419.62万元。二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政府科技职能转变,出台了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市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4家,国家、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6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工程(技术)中心4家,博士后工作站4家,56家企业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批准立项国家科技项目12个、安徽省科技项目10个。2016年以来,申请专利1375件,授权专利422件。三是营造科技创新氛围。成功举办“智汇巢湖·创新发展”首届高层次人才明珠论坛、美国华人专家会项目路演、长三角青年创新创业论坛、ECI国际数字商业创新论坛系列活动,搭建人才、科技、资金和信息的交流渠道,鼓励、支持科技创新。四是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我们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保障机制,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构建人才高地建设“1+3”政策体系,加快引进、培育一批科创人才和领军人物。目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7689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2名,省政府津贴专家2名,省“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12人,4个团队被评为合肥市“228”创新团队。

记者:创业成就梦想,创新引领未来。巢湖在引导推动“双创”上,有什么具体措施?

张生:当今时代,既是创业的时代,又是创新的时代,谁能成为时代的领跑者,关键看谁具有更强的创业创新能力。为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我们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为主线,以构建“创客巢”众创空间等孵化平台为载体,以打造成全国双创示范基地为目标,有效整合资源,集成落实政策,完善服务模式,推动双创热潮涌动巢湖,获评中国中小城市创新创业(双创)百强县市。具体工作中,我们紧紧围绕体系、环境、平台三个方面展开:在体系构建上,紧扣双创示范基地目标,坚持以改革推动双创,大力整合双创要素,构筑人才、资本、产业集聚的双创平台,营造优质双创生态体系,激活县域双创活力。在环境营造上,按照“政策传承和政策创新相结合、市场主体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出台《巢湖市促进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巢湖市促进电子商务发展若干政策》等系列双创政策,设立“调转促”产业引导扶持基金,用政策“红包”激发双创热情,营造双创氛围。在平台培育上,打造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双创平台,目前建成“创客巢”等众创空间4个,安德利电商产业园等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4家,为双创提供载体支撑。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打造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为目标导向,完善双创平台,释放双创活力,形成双创“巢湖模式”,打造双创“巢湖名片”,让双创之花绚丽绽放。

记者:近年来,巢湖市深入实施产业强市战略,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新一轮发展中,巢湖如何在产业创新方面培育新动能?

张生: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我们坚定不移地高举“产业兴巢”大旗,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社会迈上新台阶。今年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7%,经济运行综合评价位于合肥县(市)第二位,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正是巢湖产业“创新之路”在生动实践中取得的成果。

但也要认识到,发展不足、发展不优仍然是当前巢湖的主要矛盾,要加快发展步伐,实现“安徽争五强、全国进百强”目标,就必须把握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的趋势,遵循融入合肥、特色发展的思路,“无中生有”寻求重大产业项目布局的突破,重构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动能。

为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迈向中高端步伐,我们以合肥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为契机,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聚焦新材料、新能源、大健康、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依托皖维高新、云海镁业等打造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依托阳光电源、中节能、中广核等推进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百亿产业。提升健康养老、电子商务、文体旅游、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推进中庙·姥山岛等争创国家5A景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另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借力科技、金融“两翼”,深入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提升发展渔网具、钢构及机械制造、新型建材等优势产业,推动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进“互联网+农业”行动,促进农业与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等跨界融合发展。

记者: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巢湖是如何通过平台建设来汇聚创新资源、推动科学发展的?

张生:当前,区域竞争越来越成为创新能力和创新动力的比拼,谁在整合创新资源、构筑创新平台上抢先一步,谁就能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近年来,我们坚持下好创新“先手棋”,深度谋划建设创新平台居巢经开区和巢湖半岛科学城,全力打造创新发展新引擎。

居巢经开区推进优化整合,构建南、北区差异化发展格局,其中南区依托与中科大合作共建的中科先进智造创新产业园、中科大英才创新创业基地,打造高级人才、高端产业集聚的创新平台——中科智城。目前,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5人,博士13人,科研仪器制造、数控机床加工、大数据物联网研究、医学影像设备、AR影像机生产研发5个高新项目建成投产,开放式精准智能CT、移动终端精密加工等一批高新项目签约落户。北区依托云海镁业、宜安科技,以创新驱动引领镁基新材料产业延链升级,打造镁基新材料产业基地。巢湖半岛科学城,创新开辟255平方公里高端产业空间,打造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的策源地。一方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开建半岛大道、烔长路、书香路等“四横四纵”路网工程,完善供水、供电、燃气、污水处理、备用水源等市政设施,启动巢湖半岛湿地公园建设。另一方面谋划建设中庙文化创意型旅游服务区、黄麓健康科技与创新研发区、烔炀大健康科技创新产业园,大力引进科技创新、医药健康、文化旅游类优质项目,加速推进中铁佰和佰乐国际健康部落、蓝城康养小镇、南方医药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形成巢湖创新发展新的动力核。

记者:环境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巢湖在加强服务创新、优化政务环境方面是怎样考虑和安排的?

张生:我们坚持把营造良好的环境作为释放创新创业活力的关键措施,聚焦优质服务、优惠政策、优化环境“三优服务”,真正让巢湖成为创新的热土、创业的高地。围绕优质服务,我们深化“放管服”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工作的意见》,建立项目联合审批机制,提升服务水平,以优质服务的“行动”换取创新创业主体的“心动”。今年上半年,办结行政审批服务事项7.4万件,申请受理率100%,按时办结率99%。围绕优惠政策,出台企业减补加奖政策,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优秀创新创业团队等奖励补助力度;优化金融生态圈,构建“政、银、企”联动合作机制,培育资本市场,破解融资难题;开辟招才引智绿色通道,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企业家。围绕优化环境,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着力整治各种破坏发展环境、破坏创新创业生态、破坏诚信法治社会生态的行为,以良好的环境为发展保驾护航。

新闻推荐

迎双节 家天下夕阳红带您畅游南方美景经典行程线路多变更有超值优惠

经典行程线路多变更有超值优惠

巢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巢湖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