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巢湖市推行“三四五”工作法,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让垃圾在源头减量六成左右”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7-08-25 17:21 大字

本报星级记者程茂枝

“可腐烂的垃圾放在蓝色的桶里,不可腐烂的放在绿色的桶里。 ”8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巢湖市散兵镇项山中心村,66岁的苏其凤指着门前的两只小垃圾桶说。自今年6月份以来,巢湖市开始建立“分类收集、定点投放、分拣清运、回收利用、生物成肥、焚烧减量处置”的运行体系,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走出 “第一步”。

垃圾分类“三四五”

在项山中心村的村口,一个垃圾分类投放亭特别醒目,内放蓝、绿、黄、红4只240升的垃圾桶,旁边还放了三只1100升的大型垃圾桶。 “垃圾实行三次分类收集。 ”巢湖市农环办副主任韩金明介绍,农户每家都分发了两只30升的垃圾桶,分别投放“可烂垃圾”和“不可烂垃圾”;保洁员上门收集时再进行二次分类,对“不可烂垃圾”再分为“好卖的”和“不好卖的”两类;最后,既“不可烂”也“不好卖”的生活垃圾由乡镇转运至当地一水泥厂进行筛分焚烧。

“我们将垃圾分为可烂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分别放在这四个颜色的桶内,分类处理。 ”韩金明说,可烂垃圾包括厨余垃圾、果皮菜叶、谷壳杂草等,是处理的重点。“通过农户就地消化、林地堆肥、机械生物制肥、沤肥池沤肥等多种途径在源头就近处理。 ”项山中心村支部书记项科生告诉记者,该村的可烂垃圾先存放在村头的1100升大垃圾桶内,然后再集中堆肥。 “目前已在村后林地选好了堆肥点,将通过开挖沟垄的方式发酵堆肥。 ”此外,巢湖还制定了定点投放、定人收集、定时清运、定点处置、定责管理等“五定”保障机制,确保垃圾处理到位。

源头减量六成左右

苏其凤告诉记者,平时产生的垃圾不多,其中可烂的垃圾大约占了一半,有一些菜叶、剩饭舍不得扔掉,就送给邻居喂猪喂鸡了。在项山中心村干了三年保洁员的李瑞英,根据这两个月垃圾分类的经验估算,“可腐烂的垃圾约占40%左右,可回收的瓶瓶罐罐占20%左右,电池农药袋等有害垃圾不到10%,其他需送到水泥厂焚烧的垃圾占30%左右。 ”韩金明也认为,通过对可腐烂和可回收的垃圾进行就地处理和回收,可以“让垃圾在源头减量六成左右”。

记者采访时,刚好碰到一收废品的来项山村,李瑞英和苏其凤赶紧把平时积攒的饮料瓶、硬纸板等拿来卖,两人一共卖了5元钱。陪同采访的散兵镇党委副书记司仙庆说,做好回收工作是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重要一环,也可适当增加保洁员的收入。他表示,下一步将把镇里的废品回收企业变成垃圾回收点,为保洁员发放收购联系卡,方便他们售卖废品。韩金明也表示,下一步将借鉴外地废品回收兑换超市等好的做法,畅通垃圾回收利用的渠道。

全面推开尚有压力

韩金明介绍,目前,巢湖17个乡镇街道已经全部实现农村环卫市场化,每年总承包费用6000万,在此之前还进行了陈年垃圾集中清理和治理乱堆放等基础性工作。今年,该市又被列入全国农村垃圾分类试点县,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 “前期,我们选择在项山等两个中心村进行试点,目前已在全市29个省级美好乡村示范点全面铺开,下一步将逐步扩大实施范围。 ”韩金明认为,垃圾分类难在两头,特别是末端处置,“我们选择的分类处置方法尽量做到量力而行、因地制宜。 ”

对此,柘皋镇党委委员肖寒鸿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介绍,该镇2016年农村保洁的承包费用是508万,还有一些临时性的环卫工作也要花钱,除去上级补贴以外,该镇每年还要承担300多万。 “我们初步估算,如果在全镇推开垃圾分类处置,每年最少要增加投入100多万,这是一个很沉重的压力。 ”此外,农民对垃圾分类的接受也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政府加大宣传和示范引领的力度。 “从目前试点情况看,农民对垃圾分类是普遍欢迎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地坚持抓下去。 ”韩金明说。

新闻推荐

明年合肥建成城乡公交一体化骨干网络 合肥市城乡建委:锦绣大道等地今年新建一批调蓄池

合肥市城乡建委:锦绣大道等地今年新建一批调蓄池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