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名北漂诗人“组团”出诗集国内文学史上第一部北漂诗选面世
100多名北漂诗人“组团”出诗集
“北漂”这个概念大家早已熟悉,但对北漂诗人的了解却很碎片。据相关统计,目前北漂的人数最少在800万左右,数量庞大,卧虎藏龙。北漂诗人更是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怀揣梦想,从大江南北天涯海角来到燕山脚下,前仆后继进入首都的各个行业,分布在京城的各个角落,为自己也为北京奉献才华和心血。他们的社会名气、经济实力都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诗人。作为高速流动时代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北漂”一族身历物理与精神的位移,与诗歌更是有亲近的天然基因。把这些北漂诗人的诗意收集起来,呈现出来,将是怎样一种面貌呢?
近日,国内文学史上第一部北漂诗选《北漂诗篇》由国务院研究室主管主办的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该诗选由《北京文学》主编师力斌与诗人安琪主编。10年前,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农民工调查报告》一书,影响深广,曾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北漂诗篇》通过网络公开征稿,超越小圈子界限。收入100余位优秀北漂诗人的诗作。其中包括朦胧诗代表诗人梁小斌,出版人沈浩波,诗人周瑟瑟等诗坛名家之外,还有打工春晚创办者、北京皮村打工艺术团团长孙恒,北京皮村打工艺术团歌手许多,网红元气少女、11岁小诗人李圆圆等。《北京地铁》《家与远方》《北方的路》《在北方过冬》《在一条伟大河流的旋涡里》《大雪中的北京》《圆明园》从入选的诗作名字可以看出,北漂诗人们关注北京与故乡,对漂泊的生活敏感。而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是北漂诗人们抒发最多的情感主题之一。在《北漂诗篇》中,近30位诗人在诗中是写自己的父母,有强烈的感情冲击力。比如许烟波在《北风,在窗外喊我的名字》中写道,“有时,北风还装成母亲的声音喊我”。杨泽西的《苦难》里有这样的诗句“当父亲谈及因此病突然死亡的同伴时/建筑工人、服务员、农民工、搬运工……/这三十多年来陪父亲一同受苦受难的称号无一幸免/都随着父亲的一声’老了\’而一并逝去”。
现代人奔波挣扎的心态与漂泊无垠的精神处境,也成为北漂诗人们表达的焦点。北漂诗人张祁写下这样的诗句“我走过珠穆朗玛/我放牧贺兰山下/我抚摸野草的丝绸/我咀嚼凋零的花儿/我听到一支歌谣/来自大地深处/—宛若灿烂的星河/它从岩石的胸膛涌出//那是真实的历史/那是燃烧的记忆/那也是永世的爱恋/是无尽的苦难与叹息//我写下这首诗/我剪断这根琴弦/我要去赶赴千年的约会/转过身我就消失不见”。这首诗思想大气,感受敏锐,起伏的音乐性,令人印象深刻。
11岁的小诗人李圆圆(网名:元气少女)对北京的感受是最特别的,与外婆一起捡破烂在她幼小的心灵中留下的记忆,令人心酸:“当我学会走路的时候/外婆用绳子拴在我的腰上/像溜狗一样牵着我/走街串巷去捡破烂/我常常盯着喝饮料的小朋友/他们的空瓶子就是我的硕果/我常常恳求发传单的大姐姐/她们的广告纸就是我的收获/我常常比别人眼睛尖跑得快挣脱拴我的绳索抢到废纸盒……外婆捡破烂/我在捡欢乐”。
诗集的作者排序,是按照进京时间由迟到早的顺序,该诗集主编之一、北漂诗人安琪在后记中说,“有一种前赴后继感,也是一代代人北漂的明证。周瑟瑟在北京已买房买车,对他而言,“北漂已是一场疑固的梦”。和他同样没有“漂”感的还有老巢、爱斐儿,前者1993年从安徽巢湖来到北京,“第一次踏上帝都的土地,就有种莫名的认同感,恍惚中,好像是旧地重游”,这种感觉很有意思,兴许与中国人的轮回观有关。后者秉持“心安即是家”的原则,北京在她看来,“只是我的又一个安居之地”。但是大部分北漂中人还在努力的过程中,他们用诗记录了自己的汗水、泪水与展望,有时也有按捺不住的悲愤。他们代表众多外省到京人写下了他们在北京打拼的现实,作为时代的一个见证。”现代社会是一个漂泊时代,这种漂泊不再是个体性、偶发性的,而是群体性、持续性的。这些北漂诗篇,其实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诗篇。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新闻推荐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记者获悉,《合肥市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修改草案)》已经合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目前修改稿对外公布,欢迎社会各界提出修改意见,市民可将...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