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又到毕业季 谨防五大求职“陷阱”

巢湖晨刊 2017-07-04 12:11 大字

晨刊讯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就业,已然成为许多大学生的心头之患。少数无良企业或单位看准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求职迫切等心理,为他们设置了大量“陷阱”,既损害了学生的切身利益,又严重扰乱了人力资源市场的正常秩序。为此,巢湖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郑重提醒每一位求职大学生,谨防求职五大“陷阱”。

利用高薪诱骗“押金”等费用

不法人员或企业利用高薪待遇的幌子,吸引求职者。等到你去应聘时才发现,必须要交纳“培训费”等,参加企业组织的培训才能获得高薪岗位。毕业生千万不要相信,在工作初期轻易就能获得高收入,对有些单位提出的所谓押金,培训费,服装费要敢于说不。

五花八门的“劳动合同”

在处理劳动保障监察案件过程中,巢湖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发现,许多前来投诉的大学生拿出的合同对自身非常不利,有的甚至没有合同。毕业生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一定要仔细看清合同条款,保管自己亲笔签订的劳动合同副本,作为今后维权的证据,防止出现“单方合同”、“幕后合同”、“押金合同”、“备份合同”等。

借“试用期”之名赚廉价劳动力

对于求职大学生来说,最容易被“忽悠”的就是“试用期”了。试用期过长或即将结束时,企业便借口炒求职者的“鱿鱼”。与正式合同期相比,试用期内的工资收入低,企业便以此压榨大学生,赚取廉价劳动力。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明为招聘暗渡“信息”

有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站、中介、报纸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是诱使应聘者递上个人资料,获取大量个人信息,出售给企业作为销售信息,或留作它用。求职大学生在投送简历时一定要小心,通过合法的、正当的、信誉好的信息渠道来掌握招聘信息,选择可靠的投递方式。

“挂羊头、卖狗肉”

一些单位在人才市场“挂羊头、卖狗肉”,比如招聘时说招记者,实则是招打字员。如招聘办公室主任,而实际上却是做勤杂工。这类招聘,实际上是招各种业务员、促销员。广告上承诺提供的薪水,往往是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及。杨茂利 周东升 本报记者 吴炎炎

新闻推荐

打破条块界限实现资源共享

本报讯6月30日,巢湖市“半岛之心”区域化党建共同体在巢湖市黄麓镇成立,成为安徽省首家农村区域党建共同体。据悉,巢湖市“半岛之心”区域化党建共同体首批共有17家单位加入。共同体将围绕“组织共...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