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八百里巢湖入怀 合肥跨入“环湖时代”昔日江淮小邑如今大湖名城
合肥绿景
增加城市厚度 “大拆违”才有“大建设”
拓展城市宽度 八百里巢湖成城市“内湖”
实现城市高度 “1331”市域空间新格局
深耕城市气度 “绣花针”式的管理服务
无人机俯瞰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黄中明 摄)
□济南日报记者范俐鑫济南时报记者王颖军
庐州新府,地接江海。短短十余年,昔日江淮小邑﹃一鸣惊人﹄:揽八百里巢湖烟波,一跃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堪与南京、杭州等量齐观。﹃大湖名城﹄合肥,如今成了一座﹃养人﹄的宝地,进入全国城市发展第一方阵——在巢湖边生活了一辈子,范仁义老人见证了合肥城市框架的﹃大开﹄:155公里长的环湖大道两边,一边是八百里金浪绿洲,一边是国家森林公园,﹃靠水吃水﹄的老百姓也跟着富起来。在老城工作数十年,
合肥市城市管理局总工程师钱新亲历﹃大发展﹄:﹃合肥奇迹﹄并非一朝一夕,如果没有十多年前的大拆违、大建设,没有十多年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合肥新形象,﹃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如何增加城市厚度
“大拆违”才有“大建设”:零补偿、零冲突的合肥奇迹
提及合肥的变化,很多合肥人都会对12年前的城市“大拆违”津津乐道一番;而稍有些经历的合肥人,则会说上一段曾轰动一时的“维也纳森林花园公寓爆破拆除事件”。
“社区、区、市‘三级张榜公示\’让拆违工作公开透明具有可信度,‘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基本原则确保了拆违工作的公平正义。”合肥市城乡建设委办公室副主任张爱民是当年大拆违、大建设的亲历者。
2005年7月,合肥启动“大拆违”,从拆除各类违法建设到整治安全隐患,从拆除“隔夜楼”到改造小街巷、农贸市场,从硬化路面到增绿透绿,涉及面广且细致。由于舆论先行、预案先行,党政机关、党员干部带头拆迁,拆违行动实现“零补偿、零冲突”。
谈起“维也纳”,一位曾在重点局任职的工作人员回忆说,由于公寓楼的位置影响了大蜀山景区的整体视觉效果,在与开发商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当年爆破拆除了已经封顶的公寓楼。“如果说党政机关带头拆赢得了市民的理解支持,那么大型公寓楼的拆除则坚定了全市上下对城市长远发展的决心。如今走在环山路上,大蜀山风景尽收眼底,这得益于当年的长远谋划。”
从一组数字就能看出“大拆违”的力度之大:短短5个月时间,拆除违法建筑1300万平方米。第二年,合肥趁势启动“大建设”,一年内同时开工建设40条市政道路。当地媒体如此评价这场强劲的风暴:创造了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一个“奇迹”。一破一立,一个崭新的“大合肥”横空出世。
钱新的看法很具有代表性,“可以说,没有大拆违,就没有大建设,就没有合肥如今的大发展。”他认为,大拆违“拆掉”了“脏乱差”的旧病沉疴,“拆出”了城市发展空间,“拆得”了民心;而大建设则为城市环境、城市品质的迅速提升打下基础,合肥也因此在招商引资、城市发展上有了“底气”。特别是它打造出一把合肥进入环湖时代所需的思想观念钥匙,城市建设开始步入跨越式发展阶段。
以城市建设投入为例,合肥可谓“十分舍得”。合肥市城乡建设委副总工程师张应奎说,2006年“大建设”之前合肥城市建设投入不足百亿元,如今年均投入已经超过400亿元。“大建设”3年多时间里,合肥完成了过去近60年也没有完成的路桥等基础设施、民生设施的建设工程量。
大拆违、大建设带来了观念和思想的转变。从此,观念一变天地宽——认准了的事,只要对合肥发展有益就坚定不移地实施下去。今年,合肥“大建设”计划续建项目687项、新建1274项,计划安排概算投资1514.87亿元。无论是项目的广度、数量,还是计划投资额均高于往年,创历史新高。
如何拓展城市宽度
城市框架拉开:八百里巢湖成城市“内湖”
入夏的合肥,满眼翠绿。沿环湖大道一路飞驰,暖风拂面而过,循着碧波粼粼的湖水放眼望去,水天交接处一展无限风光。三五成群的骑游者自成一景,依水而生的居民乐在其中……
今年65岁的范仁义老人就居住于此。在他看来,曾经的巢湖人苦于湖水污染、交通不便,而眼下环湖大道的建成通车,给这里一下子打开了融入外界的通道,“眼见着来巢湖姥山岛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点也得到了巢湖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珊珊的印证,“2015年2月,环巢湖大道全线贯通,环湖‘十二镇\’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城市建设要遵循规律、把握规律,合肥要想实现跨越发展,必须拉开城市框架。”合肥市发改委总工程师范观兵介绍,从2006年开始,合肥沿巢湖岸边规划建设滨湖新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96平方公里,2011年更是将巢湖全部纳入,城市版图面积扩至1.14万平方公里,并按照“世界眼光、国内一流、合肥特色”要求,明确了“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战略定位。这是合肥实现从“环城”走向“滨湖”、“环湖”,乃至“临江”的战略之举。
10年间,“四横三纵”骨干路网让滨湖新区四通八达,落脚于此的地铁1号线、马鞍山路高架更进一步拉近了与主城区的距离,建成区面积扩张了10倍,常住人口增长了10倍。十年(一剑,一系列优质资源要素、产业项目的集聚或已形成积淀,或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在这里规划建设国家级滨湖新区似乎水到渠成。
在合肥,无论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还是普通老百姓,对合肥城市框架的拉开有着近乎一致的观点——把一个地级市巢湖市降级成县级市,把一片巢湖整个划给合肥,这需要何等魄力。实际上,尤其近年来,安徽省努力将合肥打造成为强省会、强中心的意图更加凸现,除了下决心拓展合肥市域版图,还以实际行动支持滨湖新区建设——移位近20公里,将省委、省政府等机关搬迁至此。
“降级后的巢湖市必然经历一番阵痛。”作为一名亲历者,媒体人方娟从“巢湖市人”变成了“合肥市人”。在她看来,当年巢湖市降级部分并入合肥,人事编制、机构调整乃至房价都受到影响,当地老百姓多少有些不解与埋怨。但是,现在看来“绝对是件好事”。
合肥市交通运输局调研员张和龙给记者“画”了一张合肥“旅游地图”:上世纪80年代,合肥的旅游热门是环城公园;到了2000年,变成了“天鹅湖”;如今,环巢湖旅游渐渐成为游客们的“新宠”。如何实现城市高度
一张蓝图绘到底:构建“1331”市域空间新格局
随着城市框架拉开,合肥市全域空间战略布局也随之更新。
从以老城区为中心的“风扇型”城市布局,到“141”城市组团,再到“1331”市域空间战略……合肥的每一次华丽转身,都让合肥市规划局规划处处长杨宝玉为之振奋。
历时两年编制与完善,2013年6月20日,《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旅游发展规划》文本向社会公布。这个被称为“大合肥蓝图”的规划,确立了合肥“1331”市域空间新格局。
城市建设,既需要有前瞻性的规划更新,更需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一脉相承。“大合肥‘1331’空间格局是\‘十一五’期间\‘141’格局的一种自然延伸。”杨宝玉介绍,第一个“1”即是原先的“141”,包括1个老城区、1个“滨湖新区”和4个城市组团。另外,还有3个城市副中心、3个产业新城和1个环巢湖示范区。尤其特别的是,每个区域都有着各自的发展定位,注重产城融合,既自成一体,又彼此联动。
城市建设,必须路网优先。曾经的合肥,在全国铁路干线中的枢纽地位并不强,但近年来,随着合肥高速铁路“米字形”总体布局逐步形成,合肥被定位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并且成为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
合肥市规划局交通规划处处长常文军介绍,与“1331”战略相匹配的《合肥市域“1331”综合交通规划》提出,合肥市除了规划构建“一纵两横四射”、“米”字形高铁网外,远景还将构建“二环十三射”的高速公路网,远期规划建设10条线的轨道公共交通体系,以及“目字十二射”的城市快速路网体系。可以想见,合肥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舞台中心的地位将愈发重要。
“龙头作用要更强一点,带动力要更大一点。”在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上,安徽省委明确要求合肥进一步增强在全省的龙头带动和引领发展作用。在常文军看来,合肥承载着太多的使命。站在新起点,无论是自身发展,还是示范、引领、带动,均迫切需要合肥高标定位。
如何深耕城市气度
一处“养人”宝地:“绣花针”式的管理服务
细雨过后,清晨的天鹅湖畔,一群飞鸟掠过静谧的湖面,径直落入繁花绿叶间嬉戏。谁曾想到,这里曾是数条沟渠、几滩荒地、一片农田。
这还只是合肥绿景的一个缩影。在城市里走走、看看,不少地方用“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来形容也并不为过。张应奎把这归功于9年前启动的“绿化大会战”。合肥专门出台方案将养护工作责任到人,做到见缝插绿、增绿添彩、提升品质,让居民出门见绿。
来此考察学习的调研组不禁感叹:“主城区和四大组团之间规划了这么多生态用地,在城市规划中不多见。”如今,合肥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在中心城区拥有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城市。“有土皆绿、是水则清,四季花香、处处鸟鸣”,打造中国最美省会,成为合肥生态绿化的新目标。
如果说前10年是合肥筑牢城市管理基础的关键期,那么现阶段就是管理服务形成长效机制的攻坚期。去年12月,合肥启动以“街面序化、路面净化、立面美化”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百日行动,城市“颜值”有了很大提升。今年4月,又启动“城市管理提升年行动”,集中开展城市道路交通与出入口环境整治、老旧小区与公厕环境整治、菜市场和摊点环境整治、城市立面与亮化环境整治、城市道路绿化与园林环境整治五大专项行动,欲打造具有国际品质的生态宜居城市。
在位于太湖路上的合肥数字城管监督指挥大厅内,十几块大型电子屏实时显示该市多条道路的路况信息。指挥中心副主任陆勤宏介绍,大屏幕展示的信息,是源自共享合肥市公安部门“天网”的部分高清视频。与此相对应的是细分的213个巡查责任网格,以及685多名信息采集监督员,“责任越砸越实,问题越查越细,居民满意度也越来越高。”
城市管理的标准化,首先应当是城市管理服务的“精细化”。5天采访所见,无论是合肥街头设置的电子图书馆,还是从街巷中“挤”出来的慢行路,无论是热闹如芙蓉街的精品街罍街,还是高架桥上撑起的防眩板,细微处无不透着这座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的理念。正如合肥市文明办副主任吴晓滨所言,小到垃圾死角的清除,大到城市品质的提升,精细化管理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工作细化,让每个人的责任更加清晰,这是城市气度的组成细胞,也是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衡量标准。
新闻推荐
可“逛吃”民国照相馆、民国服装店、民国食宿
巢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巢湖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