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补水,让入湖河流“清”起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美丽巢湖的活水,就是四通八达的中小河流。这些河流的水质,直接影响着巢湖水质。
合肥治污减排上做好“加减法”,在铁腕治污的同时,还辅以调水引流和闸坝控制,扩大河湖环境容量,提高河湖自净能力。在巢湖综合治理三期工程中,就安排了补水引流、流域治理等44个项目,扩充水体容量,增强水体流动性。目前,所有项目的现场查勘、污染源调查工作已完成,西河上段疏浚工程已开工。这些工程完工后,入湖河流将更加干净清洁。
大蜀山分干渠让十五里河“清”起来
如今,在南淝河以南、派河以东的丘陵区,淙淙清泉顺着大蜀山分干渠奔腾而下,流进十五里河,为其生态改造补给活水。
为了保障十五里河生态补水,合肥在短时间内畅通了大蜀山分干渠,城区水环境大为改善。
“大蜀山分干渠灌区原灌溉范围现大多发展为城区,不再有灌溉任务,渠道主要功能由灌溉引水转变为城市生活引水及城区生态补水。”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区域内王嘴水库、柏堰水库、天鹅湖、南艳湖、翡翠湖及青年坝水库现状水质较好,但塘西河、十五里河河道现状水质较差,一般为Ⅳ~Ⅴ类水。变差的水体随着雨水全部流入下游的巢湖,对巢湖治理带来了极大压力。
为此,合肥实施了开源引流生态补水工程,利用大蜀山分干渠作为补水线路,实现了向合肥市西南部生态补水,主要是利用淠河总干渠,引进渠道雨洪弃水或大别山区三大水库原水,补给合肥市西南部的十五里河、塘西河及境内湖、库和湿地。
2016年11月,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报完成了大蜀山分干渠生态补水与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通过大蜀山分干渠截污工程的实施,有效改善水体及周边环境,大大减少野生动物园污染物入渠的排放量;通过分干渠沿线库塘调蓄,可增加调蓄库容,纳蓄上游渠道雨洪弃水,以在枯水期向十五里河、塘西河、派河生态补水。
再生水维持市区河道日常补水
由于市区河道基本是无源之水,为增强河道生态基流,提高南淝河水体自净能力,合肥还建立了南淝河生态补水机制,市财政每年安排南淝河生态补水专项经费,根据南淝河水质情况,定期实施河道补水。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南淝河生态补水约6000万立方米,有效改善了河道水质。
提高南淝河、派河等支流的自净能力,依靠上游水库补水还远远不够。真正维持河道日常补水的,还在于日常污水处理厂出厂的再生水。
业内专家表示,所谓再生水,是指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再生水又称“中水”,通常人们把自来水叫做“上水”,把污水叫做“下水”,而再生水的水质介于两者之间。
作为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重点项目,位于经开区云谷路上的经开区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日处理污水10万吨。“经过连续通水调试,目前三期工程出水水质已稳定达到比国家规定的一级A标准更为严格的类地表Ⅳ类水标准”。厂区负责人称,总氮指标浓度值低于5毫克/升,领先于国内污水处理厂同类指标,出水经派河最终流入巢湖。
生态补水修复“水生态”
南淝河、派河、板桥河、十五里河……通过生态补水的方式,有力提高水体修复自净能力,也提升了合肥生态环境整体质量,内河流域整体水质得以改善的同时,河道周边生态环境也得到进一步修复,再现了绿水穿城的美丽画卷。
市环湖办相关负责人称,河湖生态补水是巢湖综合治理与保护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内容,有助于扩大湖泊环境容量、增强湖区自净能力、减少水体氮磷积聚,对改善湖泊水质、抑制蓝藻暴发、修复湖泊生态有独特的作用。
巢湖综合治理一、二、三期工程中,还有疏浚淠河灌区滁河干渠,开辟驷马山灌区江水西调,扩大西兆河引江通道,提高南淝河、派河等支流自净能力。据介绍,通过实施这些工程,达到提高入湖河流自净能力、扩大巢湖环境容量的目的。
在巢湖综合治理分区策略中,“连通东南”是重要内容之一。据了解,由于巢湖东南部的西河、兆河是巢湖流域现状重要排洪通道,也是现状巢湖可利用的应急引江线路。通过疏浚兆河和西河断面,实施黄陂湖退渔还湖等,实现应急补水引流,配合引江济淮工程,逐步加大江水入湖规模。
·本报记者 苏晓琼·
新闻推荐
本报讯5月9日上午,合肥市最年轻的街道——包河区万年埠街道正式挂牌成立。据了解,万年埠街道濒临巢湖,因古有万年埠码头而得名。区域面积34平方公里,其中巢湖水面面积20.5平方公里,东临上海路,北接方兴...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